服刑人员唐某的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9-05-28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CJYJG1548124380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唐某,男,1968年生,四川省攀枝花人,大专文化程度。唐某本是工业会计专业,沉迷于赌博,到处坑骗钱财继续赌博。2012年8月因诈骗罪被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唐某首次减刑后,因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较大,消极改造。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 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唐某出生于农村家庭,家庭和睦。唐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异,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因而面对困难时承受能力较差。
2.社会经历。他于1990年从大专工业会计专业毕业后,在一个国企煤矿担任基本建设主办会计。两年后调任郊区民政局下属的福利公司担任副经理。1997年7月,他辞去公职并承包了原公司下属的汽车修理厂。2002年,他投入100万元将承包的汽修厂产权买断;到2004年,他又在一个煤矿投资了500万元,并且在汽修厂开发修建了综合商住楼。几处的利润加在一起,每天的收入超过两万元。有钱了,于是他迷上了赌博。不仅赌光了家产,还四处借贷。当借来的钱被输光而无法按时偿还,他终于站上了被告席。
3.心理历程。唐某从小到大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他曾经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如鱼得水,成为众口称道的成功人士。但迷上赌博后,自己的钱赌光了,为了筹集赌资,他编造各种理由、借口,骗取别人的信任,甚至以高额利息借贷巨款。当他把这些钱在无度的赌博中全部挥霍掉时,他被以诈骗罪名关进了监狱。唐某在亲人、朋友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亲人和朋友对唐某极其失望并开始疏远他,妻子与他离了婚、儿子在学校被债主威胁,父亲也因他而被气得生病住院,心力交瘁,离开了人世。赌博前后的生活反差对唐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唐某因赌博不仅仅输掉以前二十年奋斗积累起来的产业,还欠下巨额债务,更加输掉了人格和尊严。与此同时,16年司法新政策的施行,让其减刑的计划和愿望都落空了。这些因素导至唐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面对漫长的刑期,唐某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改造。
(二) 现实改造表现
唐某于2012年9月入监服刑改造后,因唐某学历高,自恃清高,很少与其他服刑人员交流,特别是2017年11月首次减刑后,因为所减刑期距预期相差较大而开始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消极改造。主管民警多次对其谈话教育,逐步了解到了唐某消极改造的原因及想法。
1.家庭原因。唐某系家中长子,父母对其寄予厚望,但唐某不仅输光了自己二十多年奋斗积累起来的产业,还欠下巨额外债。气的父亲身体状况急剧直下,在他入狱不久父亲因此离开人世。唐某感觉愧对家人,无颜面对父母,同时感觉无法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因此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感觉前途无望,便对改造抱着无所谓的心态。
2.社交原因。唐某在未赌博之前在朋友中人缘较好,口碑也不错,但唐某因赌博输掉了自己在朋友中的信用,曾经良好的人脉关系已不复存在,而那些债主还在不停的向其母亲讨债。而在监狱中服刑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有对唐某犯的罪也不甚理解,不愿与其交流,这些也是唐某自暴自弃的原因之一。
3.自身原因。唐某好胜心较强,被判重刑的现实、新政策的执行对他打击较大,物极必反,当唐某感觉无法消除不堪的过去后,曾有的好胜心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就是自甘沉沦。再加上入狱后父亲的离世,母亲的孤苦无依,更加加剧了他的消极心态。
(三) 心理行为表现
监狱对其入监时的心理进行了测试,经过SAS、SDS测试,唐某有轻度抑郁及轻度焦虑。经艾森克个性测验:唐某好独来独往,漠视他人,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非常典型的悲观主义,心理压力过大,睡眠质量极差,容易滋生各种心身问题。
(四) 教育矫治的难点
1.家庭因素。由于唐某在看守所关押时间过长,家庭距离服刑地较远,案发后他的家人也未给他请律师,导致唐某长时间同家里断了联系。唐某母亲年岁已高已无力给予他帮助,弟弟妹妹也没来看他,缺少亲人的鼓励和关怀,对罪犯的改造是极为不利的。
2.性格因素。唐某较固执,不喜欢听从他人的劝告,主观性太强,对自己认定的事情较为执着,不懂得放弃。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看待问题有自己的一套认知理论,很难通过讲道理的形式去劝说。
3.身体因素。因为唐某现在已接近五十岁,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刑期还那么长,总担心身体熬不过刑期,不利于唐某后期改造。
4.心理因素。唐某学历较高,但所犯的错误却极其低级,本该有美好的前程,却因自己犯下的罪而要面临无期的长刑。巨大的落差,对唐某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心理防线一旦崩溃,做事就会丧失理智。
(五) 教育矫治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并结合罪犯唐某的现实改造表现,主管民警对症下药,制定详细的矫治方案,让唐某尽快重拾生活的信心,积极乐观地改造。
1.争取亲情帮教,主动与唐某的家人沟通,告知他们亲情帮教的重要性。通过多次劝说,唐某的弟弟消除了对他的埋怨,从南充老家过来接见唐某,亲情帮教会上弟弟鼓励他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早日与家人团聚。通过亲情帮教,极大地减轻了唐某的心理负担,使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
2.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针对唐某因刑期长、年龄偏大产生的自闭心理,民警特别安排心理互助员与唐某多交流、谈心,鼓励唐某的互监组成员主动与其接触,在生活方面对其加强关怀,引导唐某尽快融入集体改造生活中去。
3.加强心理辅助,安排心理辅助站的民警对唐某进行心理辅导,结合唐某刑期长、年龄偏大的特点,向其讲述曾经的服刑人员蒋某六十岁获无期徒刑,七十多岁刑满出狱的案例。同时采用心理辅导小组成员和积极改造的重刑犯在休息时间同唐某谈心的形式,让唐某明白他眼前的困境跟许多人所面临的困难相比并不算什么,要他相信自己能克服当前的困难,鼓励唐某重新振作起来。
4.知性教育与人文管理相结合,向其推荐充满正能量的励志书籍,鼓励唐某在休息时间多看书,在书中汲取力量。合理安排唐某的劳动工种,让其从事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同时让其参与改积会的“三课”教学工作,让唐某看到只要其积极改造,在监狱中仍有让其利用所学知识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
5.实现自我价值。监狱警官告诉他,电视台想以他犯罪经历拍成警示教育片。开始时他排斥,懊恼——揭伤疤是很痛苦的事,耻辱的往事还要臭名远扬吗?监狱警官耐心地开导、启发他:剖析自己,挖出罪犯的思想根源,可以得到心灵的提升,得到灵魂的净化;他虽然犯了罪,但他仍心存良知,他还是有责任感的人;通过自己现身说法,可以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归宿,也可以对走在这条道上的同路人提个醒,让他们望而却步。监区民警让他参加监狱的演讲,从中传导正能量,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监区民警还对他做好心理状态的跟踪评估,经常同唐某谈心,及时了解某的心理状况,引导唐某重新树立良好的心态。及时疏导唐某改造中的心理压力,帮助其重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 预期矫治目标
1.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勇于面对现实,积极改造,增强其面对困难时的韧性,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改造心态。
2.能够利用其所学知识,帮助其他服刑人员增强文化素质,利用知识的魅力感染其他服刑人员,传递正能量。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民警近六个月的教育矫治,唐某目前已对生活恢复了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改造生活。服从民警的管理教育,遵守监规纪律,努力完成劳动任务,与其他服刑人员能够和谐相处,并且积极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他犯。唐某明确表示还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再减刑,早日回归社会,回报亲母的养育之恩,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错,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坚信自己经过监狱改造生活的磨砺还能再放光彩。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不能一味地采用同一准则,应因材施教。要结合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再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转变思想认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加大对服刑人员思想教育和心里健康教育的力度,只有服刑人员的思想得到解放,养成了健康心理,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民警的管理教育,听从民警的正确引导,努力改造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