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真诚的关怀,巨大的转变——服刑人员陈某教育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9-05-28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CJYJG1548122936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陈某,男,出生于1998年,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我们俗称的“幺儿”,前面三个姐姐,是父母的独子,由于父母的溺爱,养成了娇纵散漫的个性。十二岁辍学,混迹于社会;十六岁时与人争勇斗狠,聚众斗殴,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八岁时回到社会,旧性不改,仍然我行我素,纠结起一批社会不良少年一起去欺行霸市、恃强凌弱、称霸一方,当地人都叫他“小五哥”。2017年因打砸水果店、茶馆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于2017年5月25日送我狱服刑改造,于2017年8月1日分流至一监区。到监狱后,他仍然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仍然霸气十足,对认识的人都是颐指气使,仍然扮演着一个牢头狱霸的角色。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分析

1.成长经历。陈某因为是家里的“幺儿”、唯一一个儿子,是父母的宠儿,家中长辈更是溺爱、娇纵,三个姐姐也是顺从有加,所以从小就养成了随心所欲、自私自大、为所欲为、好逸恶劳、无法无天的性格,处理事情简单粗暴,为达目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做事不考虑后果只顾及自身利益。

2.社会经历。陈某自幼缺少父母正确的管理教育和良好的成长环境,从小在父母及姐姐们的溺爱中成长,造成陈某犯错不罚,错事不改的习惯。十二岁就辍学,混迹于社会。在社会上凭着一腔热血、做事不计后果的作风,三寸腰刀讨生活。十六岁时与人争勇斗狠,聚众斗殴,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八岁时回到社会,依旧劣性不改,仍然我行我素,纠结起一批比他还小一些的社会不良少年一起去欺行霸市、恃强凌弱、称霸一方,当地人都叫他“小五哥”。“小五哥”在家附近的水果店和茶馆实施打砸后,被警方控制,最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二)现实改造表现

陈某于2017年5月25日被送到汉王山监狱改造,同年8月1日分到一监区。入监后陈某身份意识及行为规范差,消极参与入监教育,面对民警管理任然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见到有认识的人不是叫别人给他买一条烟,就是让别人给他买双150元40码的鞋,一天到晚是到处乱串、四处想办法耍小聪明的去获取想要的利益。如果别人不愿意给他买东西,他就到处说别人是小气鬼、守财奴之类的话语。弄到最后别人给他买了东西,他不但不感谢别人,反而得寸进尺的说:“你早点这样就好了,你现在快去给我弄条烟来。”感觉理所应当一样,对任何人都是颐指气使,毫无羞涩感,感觉欺凌他人得到的好处是合理所得。他听说做义务劳动可以加分,就主动要求去生卫组参加劳动,但是每次干活都是出工不出力,不是装肚子疼就是装脑袋疼,都是等别人干完了他才好了。所以监区发现这种现象以后,就没有给他加分。他纠缠主管生卫的警官进行无理取闹,警官对他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把他纳入了惩戒训导,他也是一副冥顽不灵的嘴脸,接受惩戒训导也是存在抵触情绪,没有一丝悔改之意。关于他的劳动就更是十分糟糕,他充分利用他手指曾经在一次与别人打斗中被人砍伤为由,千方百计逃避劳动改造,拈轻怕重,费尽心机投机取巧、偷奸耍滑,想方设法浑水摸鱼。还善于在服刑人员中间制造矛盾,挑拨离间,无事生非,不但不好好劳动,反而竭尽全力的给同改制造障碍,想方设法制造摩擦,设法引起民警注意,装无辜,博同情,依此来逃避劳动。

1.法律意识淡薄。陈某实际只有小学文化,且自述在学校学习期间多次逃课,多科成绩长期处于学校最后几名。且在学校期间,经常与同学、老师发生各种各样的纠纷,曾在学校就被处以“留校察看”处分。接受关于法律的教育少之又少,对法律法规更是相当薄弱,无法辨别所作行为是否触犯法律。

2.家庭原因。陈某父母因严重超生且在农村,常年为生计奔波,幼年时期对他溺爱有加,少年时期又对他的行为放任自流,加上姐姐们对弟弟的照顾从容,几乎就是无人管束。陈某常常伙同周边各色社会闲散人员,不务正业。当其父母得知陈某进入少管所以后才意识到为时已晚,力不从心。

3.自身原因。陈某性格较为孤傲,认死理,有江湖气,只和自己认为合得来的服刑人员走得近,由于自身长期自由散漫和争强好胜的个性,监狱中的集体生活让他很不适,让他失去了社会上的“优越感”,心理地位落差较大,常常使他觉得随时都想“发泄一下。联想到自己刑期一次比一次长,更让他心烦意燥,服刑期间和以后都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三)心理行为表现

监狱对陈某入监时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测试,个性测试结果反映:该服刑人员散漫任性,没有主见,容易受环境影响,易暴躁,对他人抱有敌意,有潜意识的攻击、暴力倾向,典型的情绪不稳定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敏感强烈,情绪爆发后很难自我调节、控制,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时常有烦躁不安,容易引发更明显的心理疾病。

(四)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由于该服刑人员自身知识构成状况和对法律意识的淡薄,对自身的犯罪根源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如何预防犯罪和克制自己的行为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因此,教育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教育该服刑人员。

2.性格因素。因为该服刑人员受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该服刑人员放任自流成性,逆反心理较强性格偏执,凡事我行我素。在教育过程中,明显感到该服刑人员的强烈反抗情绪,表现为不理睬、不表态等消极对抗行为。

3.心理因素。该服刑人员性格属于任性、肆意妄为类型,对人和事没有一个客观的判断标准,受不得人唆使,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和合理的情绪宣泄方法,容易被即时的环境和人物所影响而产生冲动和鲁莽,不计后果。

(四)教育矫治方案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陈某的现实改造表现,民警决定对症下药,制定详细的矫治方案,促使该服刑人员尽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正缺点,早日投入到正常的改造中来。

1.加强法制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从懂法、知法、守法对其进行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的宣讲教育,通过现实的案例分析,让其懂得法律的基本常识和法律的震慑作用,每周定期安排陈某听取《弟子规》、《增广贤文》等教育意义较强的国学常识,并耐心向其讲解其中的道理,长期要求其保持互动,答疑解惑,促使陈某能够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

2.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了解到陈某喜欢看书、杂志后,监区组织了陈忠朋的互监组成员成立了一个读书小组,引导他学习文学知识,还专门给他们送来了一些关于传统道德教育类的书籍,《历史典故》、《中华成语小故事》等等,而且还专门从书里找了一些经典的、励志的故事和他们一起分享。刚开始他心里还有许多抵触情绪,认为警官和同改们看不起他没有文化,后来从多方面的引导下,使他渐渐地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有所感悟,有了一些进步,并写了一些读书心得,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学习小组内引导其与他犯正常沟通,正向思维,在生活检讨会、监舍学习小组自查会等场合鼓励其积极发言,引导其通过理性思维、合理判断是非。

3.加强亲情帮教。监区通过进一步调查、走访,了解到陈某还是一个有孝心的人,对他父母、姐姐还是很孝顺,也不完全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还有一分挽救的可能。监区尽了十分的努力去挽救他、感化他、教育他、帮助他。当我们了解清楚他的家庭情况和住址后,不顾道路崎岖泥泞、不管偏远狭隘,驱车一百多公里,到他家里实地调查走访了解第一手资料。经过不辞辛苦的了解调查发现,他家里确实非常困难,各个方面条件极差,他父母都60多岁了,还必须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在田间劳作,住房也十分简陋、生活也非常艰苦,三个姐姐也远嫁他乡,只是在过年才回来看看。姐姐们也是为了各自的生活而奔波,也无多余的力量来支援父母。他父母还指望着他能早日回家帮家里分担点农活,父母也可以稍微轻松一些,也盼望他早日懂事,好娶妻生子完成父母的心愿。但陈某的行为、做法却一次又一次让父母失望甚至绝望了。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心中有了办法:邀请他父母来监狱参与监狱主办的亲情帮教活动。每次有活动的时候,我们考虑到他父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再加上生活又十分艰难,就亲自开车去接他父母到监狱来参观、帮教、感化、互动等活动。陈某开始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家里贫穷,父母的衣着打扮都十分寒酸,他认为父母到这里来丢了他的面子,他就私下悄悄让父母不要再来了,以免他为难。我们发现以后,就慢慢的做他的思想工作,之后监区又安排和他关系好的服刑人员去展开一系列的劝解工作。后来他知道了是警官亲自开车去他家里接他父母来的,他当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随即他的眼泪打湿了他的脸颊,止不住的流淌,此时他觉得心里非常温暖,非常感动。

4.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合理安排工序工种,督促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该犯自幼受宠,很少接触劳动,对技能要求较高的缝纫机台操作进度非常缓慢,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但陈某力气大,因此,安排其进行力量强度大的操作工种,让其对劳动充满希望和信心,培养积极劳动自食其力的能力和习惯,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

5.做好心理矫治和阶段性评估。监狱、监区专门针对他们这种暴力犯罪的服刑人员开展了有目的性、有教育性、有计划性的心里疏导工作,而且监狱教育科专门安排了经验非常丰富、知识非常渊博、对人非常温和的警官和老师对其打造了为期一年的专门心里疏导和其他心里教育,让他的灵魂接受一次全新的脱胎换骨般的洗礼,使他彻底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认识到他当初的行为、语言对别人的伤害,已达到痛改前非、改恶从善的目的。监区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对陈某这种早已深陷黑暗泥潭而又不能自拔的人,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过自新的。在心理疏导中不是很顺利,他有抵触甚至反抗的情绪,我们还是没有轻易放弃对他的矫正,依然对他抱有希望。经过观察了解,他的主要问题是始终坚持自己那一套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得他不能融入这个环境。我们通过近一年的教育疏导,不知说了多少话语、付出了多少心血、准备了多少教案、资料,终于把他的思想工作理顺了,也掌握了他心理的活动、变化,使他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了自己阴暗的心理、卑鄙的行为、下流的语言、无耻的动作,给家庭、给社会、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伤害,给社会造成多大的灾难。终于他领悟到了警官对他的用心良苦,终于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过去的想法、做法及后果深刻反思、反省和总结,终于肯从内心深处去体会、去品味没有正确人生方向和目标会造成社么样的后果,是什么样的下场。通过我们长期艰苦的、坚持不懈的教育帮助、无私关怀、细致照顾下,陈某知道了是自己走错了路,犯了罪、被判了刑。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他还年轻,只要走正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还是可以自食其力,还是可以做一个正大光明、堂堂正正的人。现在的他有了一颗上进的心、有了求知的愿望、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理想、有了目标和方向。

(六)预期矫治目标

1.加强遵规守纪意识,减少违规违纪现象,努力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规范意识,逐步改正其自由散漫的个性状态,生活上多与其母亲和姐姐沟通,学会分享和倾诉,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寄托的重要性,改造生活中,多鼓励其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增强陈某自身的存在感、价值感。

2.增强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通过国学及平时的思想教育课,培养其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判断意识,分析能力,逐步培养其在社会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民警近一年的教育矫治,陈某目前改造状态较为平静、良好,从以前的三天一小错,五天一大错,逐渐纠正到说话和气了,对人温和了,做事做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盛气凌人了,不在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了,知道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了;劳动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天都很认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劳动而不再去惹是生非、转牛角尖了,每天都为了完成劳动任务而努力拼搏;学习上能够自觉、刻苦学习基础知识,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在讲粗话、脏话,不做下流行为动作,立志做行为文明、语言朴实、心态正常、生活勤俭待人接物有礼貌的服刑人员,有了正常的人格、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渐渐走上了健康、正常的人生之路,而这一切都是来自司法政策无私的关爱、帮助、教育。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教育如果只是空洞地讲大道理和宣讲政策,仅能获得服刑人员表面上的服从,并不能真正让服刑人员理解和转变。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必须通过差异化的教育方案和亲情感化相结合的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了解服刑人员思想的症结,通过定制的教育方案去解决和消融,更有时需要通过站在其人其境的状态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度和实施力度也非常重要,循序渐进控制进度,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服刑人员才能更容易接受,思维观念和行动才能转变过来。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