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喊起一二一,不要再犹豫—— 服刑人员钟某矫治案例

  • 案例时间:2019-05-28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CJYJG1548120406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钟某,男,汉族,1988年出生,四川广汉市人,曾为基层政府公职人员。2017年12月因贪污受贿罪被广汉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2018年3月2日被送入德阳监狱服刑。

入监后,钟某存在认罪悔罪态度不够积极、改造心态存在偏差、不听管服教等问题。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钟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随父亲、母亲、姐姐一起生活,家庭条件困难,2005年高中未毕业就到部队服兵役。2007年退伍回家,因在部队表现良好,退伍后安置在广汉市某基层党政机关工作。

2.社会经历。因为工作原因,2015年钟某接触了当地征地拆迁工作,在工作中慢慢有一些人主动找上门来办事,希望能够在拆迁过程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一开始,钟某还能够洁身自好,守住底线。但渐渐的,在糖衣炮弹、美酒美食的诱惑下,钟某慢慢的丧失了原则,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他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他人贿赂。后来,他更是主动索贿,明目张胆的收钱。最终还是东窗事发,被人举报而受到法律的严惩。2017年12月被广汉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  

(二)现实改造表现

认罪服法是罪犯自觉接受教育改造的思想基础。钟某在现实改造中,存在认罪悔罪态度不好,行为思想存在心理包袱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错误的是非观。钟某入狱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入监那段时间,民警多次与其谈话,他都把犯罪归因定为:怪自己运气不好,运气霉。他说只是“帮朋友”,朋友要感谢他,他也不好拒绝,所以就收了些钱物。钟某对于是非观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自身原因。在走向犯罪的过程中,钟某从心理上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犯罪,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常的。礼尚往来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替人办事,收点礼品、礼金也是很平常的。

从性格上来说,钟某性格直率,平时喜欢帮朋友。当了国家公职人员以后,逐渐找他办事的“朋友”也多了起来。因为性格的原因,从来不喜欢拒绝人,帮一个也是帮,帮两个也是帮。收一个人的钱也是收,收两个人的钱也是收,从此收钱一发不可收拾,收的钱也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原则和底线一再缺失,对道德和法律一再践踏。

从自身对权力效应的追求上,钟某也存在偏差。钟某小时候家庭贫寒,不被人尊敬,当了公职人员,手中有了权力后,被人尊崇,别人阿谀奉承,那种感觉是他小时候没有体会过的。这也是一种畸形的心理。

因此,教育转化可以从其自身原因入手,让其明白犯罪归因,主要在自己。

3.社会家庭原因。从社会因素来说,中国历来讲究礼尚往来,很多公职人员“理所当然”的认为收点礼品、礼金不算什么大事,见怪不怪的。另一方面,在国家党政机关中,个别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公职人员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收礼收钱的现象。这些不正之风,客观上也对钟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钟某说,“别人都在这么做,当时也没觉得不对”。钟某心理的天平开始倾斜,对是非对错的认知开始动摇,渐渐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从家庭方面来说,钟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随父亲、母亲、姐姐一起生活。小时候的艰苦生活,让他渴望脱离贫困的生活环境,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在转业当了国家公职人员以后,每个月都领固定的工资。当看到其他社会人士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住别墅豪宅,开豪车,渐渐他心理发生了变化,嫉妒心越来越强。在工作中,钟某没有设定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工作目标,也没有给自己做一个好干部的标准。钟某的妻子也对他走向犯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妻子热衷追求物质享受,但仅仅靠一家人正常的收入,无法支撑她的虚荣心。正是妻子不断在耳边吹风,钟某的防线也就一步步垮掉了。

所以,他一开始还能够严格约束自己,当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开始走向犯罪深渊。

(三)心理行为表现

监狱危评中心对钟某进行了心理测试,显示钟某焦虑感较强,忧郁思想较重,性格偏执,改造难度较大。尤其在面临突发事件或存在潜在隐患时,可能具有较高较深的主观意性和反社会意识。应加强预防监控与矫正力度。

(四)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钟某虽然曾是国家公职人员,但是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知识和学历上有一定缺失。钟某对中国传统“礼尚往来”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他不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太大的过错,因为其他人也在收钱办。他认为只是自己运气不好。从认知上,钟某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即使后来他心理觉得收钱这种行为不对,但侥幸心理让他继续的贪污、受贿、索贿。

2.性格因素。钟某性格比较直率,认为帮助朋友的忙,没有什么不对。而且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一些小事。入监后,钟某对法院的判决心中多有不服,情绪低落,消极应对改造生活。

3.心理因素。钟某对于权力效应的追求,是导致他心理发生失衡的重要因素。当手中有了权力,权力带来的心理快感是前所未有的。支配权力,使用权力,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是一种畸形的心理导致的腐败。另一个心理落差是物质上的。看到别人开豪车、住豪宅、进出高档消费场所,这和自身一直以来的贫穷生活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归结起来,都是一种腐朽的享乐主义心理在作祟。

4.家庭因素。钟某小时候贫穷的生活环境,让他有追求金钱物质的动力。同时,钟某的妻子虚荣心比较重,追求物质、攀比,经常在钟某耳边吹风,这也是导致钟某犯罪的因素之一。

(五)教育矫治方案

1.教育转化

钟某入监后,自认为身份比其他服刑人员高一等,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与其他服刑人员的关系比较紧张。针对钟某原是政府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为使其能相对迅速的适应改造环境,接受改造安排,真正从内心转化开始,为之后较好的实现改造成果打下基础,民警特别为其进行了关于身份意识转变的系统教育和相关的法制教育。通过细致的讲解,彻底使他认识到了过往犯罪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意识到认罪伏法积极改造是作为一名服刑人员唯一的出路。同时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过往充满优越感的政府工作人员,而是一名因为触犯刑法而受到惩处的罪犯。从此以后,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警醒自己的身份,以一名合格服刑人员应该时刻谨记规范和纪律要求,不再沉浸于过往的经历和习惯。而是应该深切的悔悟,开始主动接纳改造生活。经过教育后,钟某渐渐改变了改造态度,和其他服刑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渐渐缓和了。通过法制教育,答疑解惑,对钟某讲解法院定罪的依据和量刑的标准,并通过其他相似的案例来举例说明其犯罪量刑标准是合理合法的。使得钟某走出思想误区,逐步认罪悔罪。

2.心理教育

通过对钟某的心理测试,民警准确的掌握了罪犯的心理和性格类型,精确分析、精确辅导,由其心理特征,关联犯罪主因,使其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相当一部分与自身心理潜在的“虚荣”、“贪婪”、“直率”、“原则性不强”等心理特点相关。让钟某能从自己内心深处发现这些心理和性格模型或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犯罪行为。在发现这些问题后,民警与其深入沟通,共同挖掘剖析问题所在,制定有针对的方案。“因病而施治”,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测评、教育的同时,民警辅以心理咨询,对所提出心理问题深度讲解,由表及里,由心理矫治潜移默化的融入人生观、世界观改造,由养成健康心理逐步延伸至养成健康“三观”,让罪犯豁然开朗,最终实现了心理的健康转换与塑造。

3.亲情感化

除上述转化方式外,民警也认为钟某最终犯罪与其妻子之前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有相当的关系。家庭成员在其一步步贪腐过程中,不但没有对钟某善意提醒和制止,还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坐视钟某为了经济利益坠入犯罪深渊。因此,民警特别针对这一情况,安排钟某及其配偶、孩子进行亲情帮教。让他们共同学法,共抒亲情,深刻反省犯罪行为对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在帮教过程中,钟某的妻子一度泣不成声,表示以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对钟某的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做用,最终导致了家庭的不幸。钟某和其妻子在帮教现场,都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知错改错,请求原谅自己当时因为自私、虚荣而犯下的错误。以这种形式,钟某和其妻子互相感动、感化,实现良好的转化效果。后期,民警还注重安排其多打亲情电话,多和家人沟通,积极改造。

4.扬其所长

为激励钟某在改造过程中能克服心理落差和失落感,重树自信,考虑其曾经参军的经历,民警与之沟通后,安排其做训练教员。由于能够发挥所长,钟某也非常愿意,积极的做训练教员,帮助更多新入监罪犯完成各项队列、行进、动作、规范等诸多教学内容。正式成为训练教员后,钟某积极的投身到入监新犯的训练中,经过他指导训练的人员,无论是规范还是队列动作,也都能快速达到各项验收考核标准。经过这一个过程,钟某的自信心大大增强,自身改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大大提升。

(六)预期矫治目标

根据钟某的综合情况,民警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外,也为其制定了明确的各阶段改造和矫治目标,以保证循序渐进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前期目标

聚焦于转换身份意识。通过明确和牢固树立身份意识,并以此为基础,促使其能由主观意识深层明白自己违法犯罪后接受法律制裁,成为一名服刑人员的客观事实和必然结果,并督促其时常检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身份。摒弃过往作为公职人员,自视高人一等,与其他服刑人员无法融入友好相处的问题。认真的学习和遵守监规纪律,掌握劳动技能,听管服教,能够与其他服刑人员友善相处,积极调整心态,快速适应入监后的集体生活和改造环境,以全新的身份和心态过好每一天。

2.中期目标

持续强化法律学习和法制意识,虔心认罪悔罪,并以发自内心的改过自新的强烈念想做为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来源。由初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积极改造,同时在改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长,获得更好的改造成绩。激发自身动力和自信心,由此进入良性循环,真正的做到积极改造和乐观改造,为自己,也为其他服刑人员起到积极带头作用。

3.后期目标

不断检视内心的不良欲望和思想问题,充分认清并改正相关问题和思维方式上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五大”改造方式,彻底去除钟某的心灵污垢。激发强大的改造源动力,争取良好的记功减刑成绩,并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重返社会,重返家庭。

【教育改造成效】

通过采用多名民警对一名特殊服刑人员的小组模式,并借助监狱相关业务科室和社会力量,合理制定矫治方案,完善矫治措施,确保对服刑人员长期不间断的教育引导,对服刑人员的合理诉求及时给予解决。通过9个多月的针对性教育矫治,钟某总体上配合民警进行个别矫治工作。最后,服刑人员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改造态度大有转变,能够正确认识过往的错误,并大胆反省,积极纠错,改造态度大有转变,坚定了改造的信心,投入到积极的改造中去。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