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某某教育转化案例
- 案例时间:2019-05-28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CQJYJG1544086175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姚某某,男,初中文化,1967年1月出生,新疆某市人,家住重庆市长寿区,因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拘禁罪,于2011年10月17日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属重大刑事犯,限制减刑罪犯,于2012年5月16日送入凤城监狱艾滋病专管监区服刑。入监后,姚某某因对法院判决不服,认为量刑过重,曾以患有HIV为由,绝食、找人垫背、缠诉、谎称左腿瘫痪等方式对抗监狱管理长达3年之久。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分析
服刑经历:姚某某因犯贩卖毒品罪,于1996年10月被四川省长寿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因贩卖毒品罪,于2003年7月被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因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拘禁罪,于2011年10月17日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2014年8月6日减为无期。可以看出姚某某多次因为贩毒服刑,不知悔改,情绪反复无常,并以患HIV为由,放任自己;不畏民警,抵触、对抗管理。改造难度相当大。
(二)入监改造表现
姚某某在看守所一直不服从管理教育,有攻击行为。入监后姚某某以不能行走为由,长期卧床不起,拒绝参加监区组织的各项教育和集体活动。
(三)心理行为表现
民警咨询师对姚某某进行心理测试,其SCL-90、COPA-1、树木人格障碍测试综合评估结果为:同情心较差,抵触性较大,情绪波动易变,较感情用事,冲动鲁莽,戒备心、自卑感、焦虑感、暴力倾向较强,变态心理倾向很强,犯罪思维程度严重,牵涉面较广。危险程度、恶性程度、改造难度很大。树木人格测试存在人格障碍。
(四)心理矫治和教育难点
1.认知因素:姚某某自认身患HIV,以患HIV为由,放任自己;不畏民警,抵触、对抗管理;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认定自己反正活不出去,曾扬言“死也要找个垫背的”等对抗政府的言行,具有高度的危险性。
2.心理因素:姚某某性格方面缺乏自信、性格暴躁、自卑感强,自我认可低,戒备心强,不容易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
(五)矫治方案
1.精做方案,安全为重,把姚某某言行控起来。
监区确定将姚某某纳入重点人员管理,成立由监区长为组长的攻坚转化小组,主抓姚某某教育转化工作,并设定了长期转化目标和近期转化工作。
监区研究决定,要求民警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监管手段,尽量不只用监规纪律强硬处置的单一方式,在不激发矛盾,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循序渐进地教育,强化身份意识,规范其言行,促使转化,走上正常的改造之路。
2.识破动机,因人施教,让姚犯重新走起来。
该监区对姚某某左腿瘫痪的病情进行了甄别;再次组织监狱医院和长寿区医院专家来监区会诊,确诊其左腿并无行动障碍。在入监11个月时间里,针对姚某某从不下地行走的伪病行为,监区民警找其谈话教育引导,个别教育时间长达400个小时左右。民警在谈话中,逐步摸清姚某某有以残疾办理保外就医或监外执行而逃避改造的侥幸心理,为此监区安排民警和医生反复给他讲法律法规,讲监规纪律,同时严正指出并教育其认清破坏监管秩序的严重后果,逐步打消要求保外就医等不切实际的想法。另一方面民警加强人文关怀,找来多篇相关伪病弄假成真的报道,对其进行现身教育,并提醒姚某某,如果长期下肢不活动,会造成行动功能偿失,真将带来下肢残废的不良后果。经过长达11个月民警的耐心说服教育,姚某某终于下地走了起来,基本步入正常的改造之中。
3.讲清病理,适度关怀,让姚某某真正活起来。
从生理上让姚某某走了起来,但其在心里上,对生命的绝望一点也没有改变。民警针对姚某某对生活无望的焦虑,明确了再次教育转化的方向和思路,让其尽快走出HIV导致死亡的阴霾。首先,民警通过大量的治疗向姚某某讲清HIV病理原理,让他认清HIV并不可怕,到目前为止不论国内国外都已有多种治疗HIV的方法并且效果明显;其次在住院部几个月时间里,亲眼看到医生多次把危重病人员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事实,让姚某某感受到了有一支尽心、尽职、敬业的专业医疗队伍,完全可以保障艾滋病的治疗,放心了许多;同时民警积极协调与外请重庆市疾控中心、重庆市传染病医院的专家,从更加专业和权威的角度向其作HIV病理讲解,答疑释惑,基本释怀了他对病情的顾虑。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努力让姚某某更多地认识到艾滋病的不可怕,逐步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摒弃轻生、颓废、消极的念头,彻底丢掉自暴自弃,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增添了活下去的勇气。
民警把亲情帮教融入到教育转化中。由于姚某某长期吸毒、贩毒,让年迈的母亲伤透了心,绝望中断绝了母子关系,对他已不闻不问。监狱决定走访姚母,经过长达1年的“拉锯战”,民警的坚持终于让姚母的内心有些感动。2014年的春节,当年近80岁的姚母摒弃前嫌出现在会见大厅,告诉姚某某她会从自己微薄的养老金中给他一定生活费时,姚某某被彻底震撼了。姚母带来了巨大的关怀,增强了姚某某对生的希望。姚某某承诺一定要珍爱生命,悔过自新,积极生活,自此姚某某才真正活了起来。
4.重建信任,扬长避短,让姚某某的改造亮起来。
服刑三年后,姚某某虽不象入监时那样消极,但改造还是不算稳定,反反复复,纠结于刑期长、判刑重,申诉不顺、心情压抑,改造无力。民警及时调整转化策略,化解个人顾虑,适度鼓励,尽力把他扶上改造的希望之路。一是民警主动协调,解决其合理诉求。当女儿谈男朋友时,姚某某作为父亲很想为女儿把把关,但按规定是不可以接见。民警了解到姚某某的妻子也在女监服刑,女儿婚姻也是大事,民警主动多方协调,不但特批了女儿男朋友的会见事宜,还与女子监狱架起鹊桥,让夫妻二人通过视频连线,相互激励共同踏实改造。二是民警发现姚某某始终纠结于判刑重、刑期长的问题,且长期申诉无果,主动协调驻监检察室在法律上给予帮助,就案情适用法律、量刑作客观公正分析,并予以必要的思想开导,促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端正了改造思想,表示认罪服法。三是民警加强思想开导,大力发现和肯定姚某某做得好的地方,适度进行表扬和激励。从此,姚某某的每一点努力和进步,都能得到监区的首肯,也逐渐增强了他改造的信心,也使姚某某服刑面貌焕然一新。
发现长处,搭建平台,让姚某某改造亮起来。监狱在组建兴趣小组时,掌握到姚某某酷爱音乐,对乐器也有一定的基础。监狱决定让姚某某组建乐队,就这样原来一两个服刑人员的乐队,经过姚某某的努力,目前发展到十多人,在监区乃至监狱的多次文艺汇演中都出色的完成了演出任务,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如今,姚某某能清醒认识到犯罪带来的社会危害,犯罪的根源所在,不但自己能认罪服法,积极靠拢人民政府,踏实改造,同时姚某某还带动了一批和他一样的曾经迷茫的服刑人员,找到了改造的方向和生活的希望。
(六)预期矫治目标
1.短期目标:促使姚某某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尽快适应监狱改造环境,消除危险,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长期目标:培养姚某某健康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和健全良好的人格,提高其积极向上的改造动力,学会一技之长,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教育改造成效】
在教育改造姚某某的过程中,凤城监狱始终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始终秉持“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理念,科学分析研判,综合施策攻坚,做到不放弃、不抛弃,让姚某某的生命在监狱民警的托举中,重获新生的力量。正如姚某某本人所讲: “以前是因为对民警的误解,对艾滋病的恐惧,对改造没有信心,看不到希望。到监狱后,我感受到了监区领导、管理民警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也感受到了监狱警察对我作为一名服刑人员最起码的尊重。在监区这种和谐、健康、温暖的集体氛围中,如果我还继续采取对抗的方式,那我就对不起关心我的各位领导和民警了。”确实,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不但付出了许多艰辛困苦,发扬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而且也积极探索了对HIV罪犯、死刑缓期执行、重病服刑人员等的教育管理,同时也摸索出对寻死觅活、生活无信心、改造无望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经验和教育转化模式,提升了整体管理能力,锤炼了民警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