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张某某被害妄想症的咨询案例
- 案例时间:2019-04-11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HNXJYJG1539648232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张某某,男,34岁,初中文化,未婚,2012年因犯抢劫罪,被判11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000元,剥夺政治权利1年,2012年12月到我狱服刑。2015年4月,减刑9个月。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家庭情况:张某某家中有父亲母亲,父母亲均无正式工作,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他在家中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妹妹,在多年前被拐骗走了,一直没有寻回,这件事给整个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2)成长过程:张某某1984年出生在湖南永州宁远县的一个偏远农村,自小性格孤僻、冲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差,上学期间经常和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打架现象,初中毕业后便在家乡四处闯荡,无正式工作。2012年因伙同他人多次进行暴力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同年12月到监狱服刑。
2.求助者的改造表现
求助者自2016年第三批次减刑,由于多次违规违纪(打架)未予通过后,产生巨大变化,一直向民警苦诉,有人要害他。一是有人在他的水杯、开水瓶、水果里面投毒,有一次别人给了他一个被投毒的橘子,他吃完过后,立马觉得头部不舒服,用手一摸,一个大包在头上,这更加让他坚信有人想害他的想法。二是反映他的家人一直都很关心他,父母每个月都会按时打生活费过来,但是2016年之后,生活费也不按时给了,肯定是有人在要挟他的家人,让他的家人不管自己。总是觉得有人在暗中盯着他,随时要准备害他,让他感到十分的烦躁和恐惧,紧张、焦虑情绪严重,吃不下饭、失眠多梦。一次因为其他人在经过他的时候吐了口痰,便认为是在害他,便大打出手,之后被严管隔离处分。张某某经常与他人打架,并由此抗拒劳动改造,不服从民警管教,多次受到严管和禁闭处分均无改变。管组民警带着他来咨询,想通过心理咨询缓解他现在的不安和恐惧。
2.评估与诊断
(1)资料分析评估及诊断结果
对该求助者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到的情况和管组民警、互监组成员的反馈,和张某某个人陈述基本一致,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印证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并以此做出初步诊断为:该求助者属于精神分裂症的被害妄想。
(2)诊断依据
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该求助者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幻觉、妄想、阴性症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病程长达一年,其中至少一个月符合以上特征性症状,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017年曾带求助者在衡阳市精神病医院作过检查,检查结果为:精神分裂症。
3.病因分析
(1)生物性因素
该求助者,男,35岁,无躯体疾病和家庭遗传病史。
(2)社会性原因
生活环境: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
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小时候家庭条件差,学习成绩也很差,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在课堂上经常被老师批评,曾经有一个妹妹,之后惨遭拐骗,至今未寻回。
教养方式: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张某某自小在学校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轻视,在家里面父母也不能理解他,在监狱也与他人关系紧张,得不到家人的关怀。
(3)心理学原因
不合理信念和错误的认知:存在家人不给他打生活费,就是不爱自己,就是受人胁迫的不合理信念。
情绪原因:恐惧、紧张、焦虑、痛苦、情绪低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对其他人心存怀疑,总觉得有人在暗中害他。
个性特征:从小性格偏执冲动,暴躁好斗。
4.咨询目标的制定
(1)近期与具体目标
通过心理咨询,让求助者恢复正常饮食和睡眠,改善焦虑和恐惧状态,正视问题,转变心态,树立改造信念,积极融入教育改造生活。
(2)长远目标
帮助求助者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非理性思维,学会合理的思维方式,改善认知结构,妥善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以减少生活、改造、学习中的困境,避免出现自杀、打架等不良行为,最终达到让求助者自我成长、人格完善、改造进取的目标。
5.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与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的流派比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贝克.雷米的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贝克.雷米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技术要点: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个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6.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
诊断阶段:了解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1次)
咨询阶段:分析问题,探寻根源,改变认知(6次)
巩固阶段:促进健康,巩固效果(1次)
(2)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
咨询师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有关资料, 对求助者的问题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有个全面的认识,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诊断;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咨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现并纠正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其认知过程,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
(3)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本阶段共咨询了6次,主要是通过提问、自我审查将求助者引导到特定范围内,要求他注意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的事实。而这些往往都是他平时忽视的,引导他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反省。
提问和自我审查阶段
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向求助者提出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认知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 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通过咨询谈话,建议、演示、模仿等方法,引导求助者回忆自己自幼读书得到的赞美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让求助者继续进行自我审查,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很重要,自己很在意这种评价。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求助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错误的。如“有人从旁边经过,就是在害自己”列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并对两者之间的错误认知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错误认知,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
布置家庭作业:
让张某某在平时生产改造和监舍休息的时候,随时记录今天发生的事情,今天和哪些人有过接触、有过交流。并且记录下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和当时的情绪状态。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不合理的信念,学习以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进一步改变认知
通过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认知。通过设计特殊的行为模式和场景,帮助求助者产生一些通常为他所忽视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对求助者认知观念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让求助者体验到什么是积极的情绪,什么是成功的行为,而且也学会了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
(4)巩固和强化阶段
这个阶段的咨询目的主要是巩固、强化、提高。
认知复习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新观念,强化求助者的正确思维和积极行动。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求助者做一次全面总结,肯定其积极的思考、领悟和自省,使咨询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 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教育改造成效】
1.求助者自我评估
张某某自述最近感觉身体轻松多了,晚上睡眠也变好了,能够和监舍的他人和睦相处,也能完成监区下达的生产劳动任务,对自己的改造又变得有信心了。
2.求助者周围人的反映
互监组成员王某反映,张某某近段时间变化很大,原来一整夜的睡不着,现在睡眠变好了,食量也变大了,还会主动和他交流了,也能完成组里的任务。管组民警反映,近期确实改变很大,没有发生打架现象了,也没有违规违纪的事情发生,而且话也变多了。
3.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了对他人的敌意,失眠多梦、焦虑、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方面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人际关系有所好转,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的评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