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抓弱点 转化攻其心
- 案例时间:2019-04-11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JLJYJG1539261260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一)基本信息
蔡某,男,1989年12月出生,小学文化,户籍地吉林省公主岭市。2007年2月14日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2009年3月因犯盗窃罪被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刑满释放后2012年7月17日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2013年12月8日被刑满释放;2014年12月5日,因犯抢劫、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三万两千元;2017年6月12日,在狱内因犯破坏监管秩序罪被依法加刑两年。
(二)改造表现
2008年至2016年间,蔡某先后在省内多所监狱服刑改造。服刑改造中,蔡某无故殴打服刑人员程某,致其倒地抽搐,被关押禁闭处罚。在禁闭室期间,蔡某故意将手腕咬坏自伤自残;蔡某多次参与打架,并用热水瓶烫伤服刑人员刘某;蔡某用手臂将服刑人员王某脖子勒住致其倒地,被互包组及时拉开;多次违规违纪被处罚。2017年6月12日,服刑人员蔡某因在服刑期间殴打其他罪犯,自伤自残,扰乱监管秩序,被依法认定为破坏监管秩序罪,加刑两年。2017年7月12日,蔡某转入长春北郊监狱服刑改造。
蔡某自转监到长春北郊监狱后,改造态度极为消极、反改造心理凸显,违规违纪行为层出不穷。拒不服从民警管理,并且在民警对其谈话时透漏出轻生的念头。根据蔡某的现实改造表现,经监狱研究决定,将蔡某确立为顽固犯并列为重点转化对象。
(三)心理状况
根据蔡某的犯罪原因分析,蔡某本身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冒险敢为。蔡某在成功转化前,情绪狂躁,偏激冲动,心态极其不稳定,性格自大、偏执,与其他服刑人员人际关系极差。在改造中消极怠工,不能够安心改造,行为散漫,轻视监规纪律。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针对蔡某的改造工作,北郊监狱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管改造副监狱长周洋为组长的攻坚转化小组,开始对蔡某攻坚转化。监狱和监区领导多次开会研究,转化小组成员结合蔡某的成长经历、服刑经历、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制定了详细科学的教育转化方案。
(一)从蔡某心理上打开攻坚转化的“突破口”
对于转化一名重大顽固犯,我们既要了解他的过去,又要掌握他现在的思想动态,才能真正地做到“对症下药,治病救人”的目的。我们先分析一下顽固犯的主观想法,蔡某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反改造活动明显而且持续。所以对蔡某的转化是一个及其细致、极其复杂、多层次、多方位、周期长、动态性的过程。
我们先由专业的民警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认真仔细剖析蔡某。蔡某犯罪次数多,多次服刑改造,恶习累累。在长期服刑改造的道路上,蔡某不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维定势,还养成了一系列在服刑中的行为恶习。对于这样的罪犯,只有“抓住症结,了解病根,才能下猛药,治病救人”。
针对蔡某思想偏激、自负、性格暴躁、猜疑心强,攻坚转化小组对其进行了心理测试,进一步为蔡某的心理问题提供更加详实的治疗依据,从而对蔡某进行初步的“诊断”,从心理上打开“突破口”。
(二)深入细致的谈心谈话是教育转化前期的“尖刀”
转化小组加强个别教育谈话,循序善诱,转变认识方式。鼓励蔡某向转化小组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困难与期望,小组民警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启发蔡某,引导其正确对待人生挫折。转化小组民警先后与蔡某进行了上百次的个别谈话教育,了解到蔡某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认为自己多次违纪,减刑无望,打算“破罐子破摔”。转化小组通过启发引导,耐心说服教育,最终成功打开蔡某的心扉,逐步建立起改造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还年轻,还有减刑的希望,争取早日减刑,走出监狱回归家庭。
2017年7月,蔡某刚转入北郊监狱服刑时,拒不服从民警管理,态度蛮横,提出无理要求。鉴于蔡某有自伤自残的经历,为防止危险监狱决定对其进行严管处罚,督促其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转化小组组长周洋副监狱长亲自到严管室对蔡某进行思想教育,与其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询问其身体情况,耐心讲解监狱法律法规,为其在北郊监狱的服刑改造树立信心和勇气。转化小组成员也多次和蔡某谈心,谈成长经历,谈家庭琐事,谈曾经的服刑经历。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谈心活动,慢慢地摸清了蔡某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对未来改造生活的期望等多方面信息,同时也发现了其性格中存在的弱点。从这些信息出发教育引导,让蔡某有了自觉约束能力,成为他积极改造、遵规守纪的动力源泉。
谈心的结果有了进展,增强了转化小组要改造好蔡某的信心。在监狱开展的“行中华弟子规、学改造三字经”系列活动中,鼓励蔡某要好好学习《弟子规》《改造三字经》,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育使蔡某建立起知耻争荣的思想意识,逐步树立了要积极改造的信心。
(三)真情的关怀感化成为蔡某积极改造的“催化剂”
从细微之处感化蔡某,使其有感恩之心,好好改造。蔡某从成年起就开始犯罪,主观上缺乏正确的心理品质,崇尚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生活。蔡某本次犯罪被判8年,又被依法加刑两年,刑期较长。入监前蔡某自由散漫,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入监后蔡某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心理落差大,让蔡某对安心服刑改造早日出监信心不足,这时就出现自闭、抑郁的症状,甚至出现破罐破摔,对自我放弃的想法。
为了能让蔡某感受到在北郊监狱服刑改造的温暖,从监狱到监区再到区队民警三级联动,为其解决实际困难。我们从多方面出发。联系蔡某家属,和其家属共同定下促进蔡某积极改造的意向;教育科张绍旺科长了解到蔡某的眼睛斜视,影响日常服刑改造生活后,马上向上级汇报,经批准将眼镜店技师请到狱内为其配备了专用的矫治眼镜;了解到蔡某父亲身体较差,区队民警安排蔡某定期拨打亲情电话,关心父亲。监狱领导每个月定期找蔡某谈话,了解具体改造情况,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副监区长张大勇经常过问蔡某的改造情况,得知蔡某转监来北郊监狱时没有棉服和生活用品,立刻为其添置了棉衣、棉裤和生活必需品。专管民警张博一安排蔡某互包组成员主动关心其日常思想、生活、学习、劳动中存在的困难,发现之后尽量提供帮助,需要民警解决的立即汇报,立即处置。这些暖心的举动,一点一滴的感化着蔡某,逐步对民警产生了信任,愿意接受服刑改造的思想慢慢流露,也让蔡某对争取减刑回归社会产生了信心。
(四)宽严相济的管理是攻坚转化的“制胜法宝”
在管理上,对蔡某采取宽严相济的管理方式。专管民警张博一作为直接管理人,负责蔡某日常改造。掌握蔡某心理变化,从细节抓起,合理安排蔡某互包组和同监舍人员,改善居住氛围。专管民警用真诚、不辞辛苦、不厌其烦的耐心,帮助蔡某解决了合理的诉求。蔡某做出对区队有利的事情,民警都会加以表扬、鼓励,加强了蔡某的信心,有效地调动了其改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蔡某犯错时,对其讲明利害,让其知道错在哪里,下次该怎么做,真正地从内心承认错误。
张博一警官仔细观察蔡某的身体状况和劳动技能,结合区队的实际情况,为其安排了合理的劳动任务。同时要求蔡某身边的服刑人员,给予正常的对待和尊重,不能因为他过去的经历而歧视他。能帮助时尽量予以帮助,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由民警解决。在与蔡某谈话沟通、安排改造任务时,所用言辞均非常注意。蔡某逐渐树立了积极改造的信心,能够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
(五)教育攻心是保障教育转化成功的“防腐剂”
从蔡某现实情况上看,长时间的监狱改造生活,让其产生了焦躁不安的情绪。虽然通过亲人的关爱和民警的关心中蔡某能得到安慰,但也会出现行为反复、思想不稳定的情况。转化小组安排专人长期对蔡某进行思想教育、认罪服法教育、服刑人员身份意识教育。通过讲解法律法规、监规纪律,让蔡某改变对监狱的认知态度。用义正言辞的正气消除其善于伪装的抗改心理,逐渐改变其服刑改造中的错误思想意识。通过监狱领导和监区各级民警的思想教育,对其日常生活、日常改造的关心,蔡某减轻了思想负担,是非观渐渐地发生着变化,认罪悔罪的心理不断增强。
【教育改造成效】
通过近半年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蔡某的转化取得了效果。现在蔡某在遵规守纪、参加生产劳动等方面取得了进步,未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为以后能顺利服刑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思想方面蔡某能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民警交流沟通,在服刑人员中也变得不再孤立,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自由散漫的缺点减少,遵规守纪的意识增强了。蔡某还积极主动争取劳动奖励积分,计算何时可以减刑、何时能够回家的想法多了。经过转化评估,蔡某已经达到转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