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一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吴某某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 案例时间:2019-01-17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FJJYJG1535602283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吴某,男,1973年出生,小学文化,已婚。2014年因伙同他人共同殴打被害人,致被害人死亡,系从犯,判处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 犯因分析

成长过程。吴某自己是家中老幺,有2个姐姐,2个哥哥,但都已经各自成家。30岁成家后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因病瘫痪,妻子在家照顾两个未成年孩子。母亲82岁高龄了,但身体不好,该服刑人员很牵挂其母亲身体,很怕释放前见不到其母亲。

社会经历:吴某自幼家中的经济情况较差,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30岁成家后也均由该服刑人员长期在外打工支持家里开销。

2.入监改造表现

吴某入监服刑期间较为孤僻,内向,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很少有笑容。2017年1月20日,因生活琐事,因与其他服刑人员有争吵,并表现低沉,被列为分监区C级顽危犯。由于该犯改造分数较低,财产刑履行差,4年内并无减刑。经收集资料多次交谈后,初步分析有以下原因:

(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45岁。

(2)社会原因:①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年初与其他服刑人员因琐事争吵、推搡,被扣分,被调号房;罚金缴交困难,减刑无望;②社会支持系统薄弱:母亲年迈体弱;妻子抚养两个孩子经济拮据;和其他服刑人员关系一般。

(3)心理行为原因:①较为内向,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②随着刑满日期的接近,感觉压力很大,容易紧张和烦躁;

3. 心理行为表现

根据其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综合其他相关因素:该服刑人员随着刑满释放日期接近出现了出监前期综合症:焦虑、莫名消沉,对他人他事变得无所谓,上火,感冒、烦躁、饭量减少,消化不良、失眠等。这是症状由来的主要原因,还有该服刑人员家庭情况的现状,母亲年迈体弱,家庭经济困难,刑满后谋生问题等加剧该服刑人员综合症的反应强度。初步诊断为因适应不良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

4. 教育矫治难点

(1)不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母亲年迈体弱,担心来不及见其母亲最后一眼;妻子抚养两个孩子,家庭经济拮据;

(2)负面情绪强烈:由于临出监及现实因素影响,该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烦躁等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较长,有泛化及回避;

(3)应对方式方面:吴某个性内向,沉默寡言,文化水平低,自我调节能力差。

⒌ 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结合吴某的成长经历和目前的心理状况,民警咨询师与吴某商定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咨询。

①近期目标:与来访者沟通,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咨访关系;运用认知疗法,调整认知结构,接纳克服焦虑情绪。

②远期目标:帮助其建立新的,合理的行为认知模式,学会理性控制自己情绪,增加社会适应能力。

方案的实施: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建立咨访关系,商定方案。

此阶段为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进一步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吴某的成长经历,改造表现,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心理诊断确定目标和方案。

第1次至第3次:咨询运用支持疗法,让来访者明确情绪问题的本质,在心里鼓励和支持来访者,增强信心。在不断的沟通过程中,取得来访者信任,为后期进行心理咨询和矫治打好基础。

在咨询过程,开始时,来访者由于较为内向,表达能力也一般,经过了3次咨询访谈,方才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

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来访者明白,在REBT看来,不是个人的遭遇事件A,而是个人的非理性信念B照成了情绪和行为上C的困扰。用浅显易懂的话,说服来访者相信,理性行为疗法是有效、有用的。

第二阶段:原因探讨和识别非理性认知。

第四次咨询,在与来访者建立了咨访关系的基础上,与来访者就他焦虑、烦躁、易冲动原因进行探讨,帮助来访者识别自己的错误认知思维。咨询师运用开放式提问技术,确定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同理来访者的情绪问题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梳理不客观的负性思维。这种非理性的思维导致来访者的情绪失调。

①糟糕可怕之极:如果我刑满后看不到母亲,那天就塌下来了,我作为一个不孝子,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②贬低自我价值:我已经44岁了,岁数大了,什么也干不了。回去也是窝囊废一个。

③包罗一切或过度概括:这次坐牢算是把这辈子毁了,永远翻不了身。

④不能忍受:我决不能忍受有人骂我的妈妈,如果有人骂“你妈的”,我无论如何都受不了,肯定跟他拼命。

针对这些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挫败式思维,咨询师向来访者解说有这样非理性思维在刑满释放前是很常见的,很多人都一样会有。鼓励来访者去反省自己在感到焦虑、急躁和不满前对自己说了什么?

布置咨询作业:建议来访者将自己睡前将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通过书面记录来减轻来访者反复追索的次数,减少来访者思绪纠缠状态。同时让他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第三阶段:识别非理性认知。

第5次咨询,就其上次家庭作业进行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的ABC理论。使来访者进一步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思维的不现实、不合理之处,认识到它们的危害。

咨询片段一:

咨询师:你说,如果有人骂“你妈的”,我无论如何都受不了,肯定跟他拼命?

来访者:是啊,肯定的,我妈妈这么老了,他们怎么能侮辱我妈妈,骂我妈妈!

咨询师:你觉得他们那么骂,会让你很生气,为了这句话,你会不惜去打架?

来访者:是的,反正减刑都减不到了,我可不能让我妈妈被人欺负、侮辱。

咨询师:很多服刑人员有你说的这三个字的口头禅,我能感受到你对你妈妈的爱护,只是你有认真想过如果真的你为这句话打架违规违纪的后果吗?

来访者:大不了就是被扣分,送禁闭而已。

咨询师:你记得我们监狱加刑罪犯的案例吗?就是因为打架打了轻伤,加刑了加了一年多。人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往往是没有“度”的限制,很容易出现恶性事故,到时候后悔晚矣。

来访者:您讲的这个例子我知道,但我没办法忍受有人侮辱我妈妈。

咨询师:其实那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造成的。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只有改变了不合理思维,才能减轻或消除你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那么你就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来访者:是这样吗?

咨询师:我举个例子,假如你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让人在后面撞了一下,使你差点摔了一跤,这时,你会觉得怎么样呢?

来访者:我会很生气。他怎么随便乱撞别人啊。

咨询师: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你又会觉得怎样?

来访者:噢!原来是个盲人,他是不小心撞到我的吧。

咨询师:你还会觉得生气吗?

来访者:不会了。反而有点可怜他了。

咨询师:同样一件事情——他撞了你一下,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对这件事的前后看法不一样了。

来访者:的确是这样。但是这跟他们骂我妈妈有什么关系

咨询师: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你的同改有很多人素质不一,他们有很多口头禅就是这种不文明的“三字经”,所以不用太敏感,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人故意去骂你的。如果有的话,你反映给民警,相信民警会公平去处理。

来访者:那也许是我敏感,多疑了。

咨询师:所以你现在听到这句话可以有什么反应?

第四阶段:修通阶段。

第6、7次咨询,咨询师就其家庭作业进行分析,通过解释和辩论的方法来动摇和改变来访者非理性的思维,使来访者不能为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自圆其说,认识到其非理性信念是不合逻辑的、与现实是不协调的,使其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改善其不良情绪。通过会谈,进一步帮助来访者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性,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思维进行剖析,通过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来访者进一步领悟到其不合理的思维,并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

咨询片段二:

咨询师:你说你,岁数大了,什么也干不了。回去也是窝囊废一个。

来访者:是啊,在监狱的都是干杂活,没有一技之长,出去之后现在社会变得这么快,肯定让社会淘汰,不是窝囊废是什么!

咨询师:这个想法有现实和也有不现实的成分。社会是在飞速发展,但是只要你择业的时候现实、理性、肯吃苦、脚踏实地一些,工作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

来访者:为了家庭吃苦我是会吃,可是养不活老婆孩子啊。

咨询师:你在监狱这几年,他们不也还能生活下来么。留心避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暴富观,只要先生存下来,再慢慢改善生活,总是有希望的。

咨询师:包括,你说“这次坐牢算是把这辈子毁了,永远翻不了身”也是有片面的成分,你觉得呢?

来访者:我觉得就是,快50岁的人了,又坐过牢,出去找工作都会被人瞧不起,以后孩子都被人笑。

咨询师:你才44岁,被你说成50岁,6年时间被你吃了。

来访者:呵呵(笑)

咨询师:面对周围人的歧视是有可能的,但当你承认自己犯过错、坐过牢,坦然面对这份经历,反而没有那么可怕了。人们怕的是你的犯罪行为,不是你这个人本身。

来访者:人们怕的是我的犯罪行为,不是我这个人。这个想法好。

咨询片段三:

咨询师:对不起,我下面说万一的假设,如果很不幸,你等不到刑满后看不到母亲,你说“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来访者:母亲对我恩重如山,一辈子命苦,没有让他享福,还让他受苦,如果她走了,都是我害的!

咨询师:对不起,能感受到你和母亲的情感。只是我想我们更多的是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我想这也是你母亲对你常教育的。

来访者:我是要负起家庭的责任,我对全家人都亏欠很多。

咨询师:亏欠感是正面动力,会催发你更努力。你要经常留意你有没有这种“糟糕可怕之极”“自我贬低”的错误思维

教会来访者使用“黄金规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出现新的、合理思维和行为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让来访者体验到自己掌握命运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减少她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

来访者:“但我觉得现在外面竞争很激烈,我没有什么人脉,又没有文化……”

咨询师:“你觉得你应该有人脉,有文化才能让自己在竞争中生存,是这样吗?”

来访者:“……(沉默思考)是的,我觉得应该要么有钱,要么有人脉资源。”

咨询师:“嗯,钱用你在监狱学的车工技术可以暂保温饱,人脉你觉得是靠什么来积累的?”

来访者:“……(沉默思考)还是自己的为人处世要踏实,才能日久见人心。”

咨询师:“有一个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你听说过吗?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要别人和你做朋友,自己首先得是个让人能信任的人。”

来访者:“……(沉默思考)你说得很有道理。

布置咨询作业:收集周围同事对新生生活的打算,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找出新的合理的信念,写出自己获得的新的情绪和行为,以及咨询的收获等,从而加深、巩固新的合理的信念。

这次咨询与来访者通过苏格拉底式的辩论,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教导来访者用“黄金规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在咨询过程中,经过一起的努力,来访者逐渐接受了新的、合理的信念。

第五阶段:巩固练习提高和结束阶段。

第7次、第8次咨询, 巩固来访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使来访者学会融会变通,接受不确定性,懂得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和自我接受,敢于尝试和参与,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让来访者接受咨询离别。在会谈对中来访者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

通过会谈肯定来访者的自我改变,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来访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提高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让来访者接受离别。

经过五个阶段共计8次的咨询,来访者的睡眠状况和胃口已有好转,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结束咨询。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8次的咨询:吴某自我反映心情较为放松,人际交往也还不错,自己对过去的一些事情有了很不一样的想法,觉得对未来有了一定的信心。SCL-90、SAS、SDS量表测量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程度较低。管理民警或同改评估:该服刑人员咨询后改造表现良好,与其他服刑人员也有了明显的良性互动。劳动积极性也有提高,配合度也有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1)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至关重要,由于要对来访者进行非理性思维进行辩论,需要有尊重合作的语气和态度,用专业赢得来访者的信任和支持,这要区别于强制、单调的警官说教惯性。

(2)来访者的配合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的咨询效果,该服刑人员家庭作业完成较为认真,有一定疗效,但由于一些功能失调的假设由来已久,不可能很快就改变,需要对其反复进行盘诘。这一切都是考验民警咨询师的耐心和无条件心理支持。吴某的自我认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缓解,增强了自我认知,能够努力坦然面对现状并建立新的合理的行为认知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指导下逐步内化成该服刑人员的自然行为。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