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江湖梦 末路囧途逞威风 妻儿翘首铁窗望 浪子回头斩罪根
- 案例时间:2018-09-06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CJYJG1534304310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杨某,男,1992年出生,四川人,小学文化程度,2012年1月13日因贩卖毒品罪被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五个月,2012年2月14日刑满释放,刑满后杨某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每天仍然浑浑噩噩、不务正业、好逸恶劳、只想挣所谓的“轻松钱”。以为跟着所谓的江湖兄弟、社会大哥就能挣大钱,吃香喝辣,成天打架斗殴,违法乱纪。最终于2015年9月因绑架罪,被金堂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000元。杨某再次入狱后,万念俱灰,常常封闭自己,不与任何人交流,加之性格孤僻,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要记恨在心,对他人拳脚相向,改造态度极其消极,杨某入狱第二个月,监区将其列为教育攻坚重点对象。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
杨某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全家人的生活靠父亲一人的收入支撑,家境非常贫寒,到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的微薄收入已经不能承担整个家庭的支出,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同时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条件,父母决定一起外出打工,而杨某则交由外婆照顾。外婆年事已高,对杨某的照顾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忽略了杨某的成长教育。
(2)社会经历
小时候的杨某并没有因为家庭对他的疏忽照顾而不听话,相反的却是非常的乖巧懂事,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那时他是父母眼里的骄傲,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同学心目中的榜样。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可是到了高中后,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茅,杨某不再是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同学们心目中的榜样,再加上性格的孤僻,家庭条件的贫寒,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为此杨某常常一个人独处,心里是相当的苦闷。与此同时第一次来到城市的杨某,完全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冲昏了头脑,灯红酒绿的生活是那么的有诱惑力,让他纸醉金迷,不能自拔。他开始不完成作业,打架,逃课,最后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辍学。一心想要去社会上闯荡,杨某辍学后便开始打工,很快又结识了社会上闲荡人员,在这里大家称兄道弟,没有身份的高低卑微,有的只是兄弟情义,在这里杨某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便跟着他们整天吃喝玩乐,打打闹闹,开销越来越大,收入已经不能负担起其开销,看到自己的朋友挥金如土,而自己平时辛苦打工的收入却只挣那么少,杨某便想着干一分既轻松又多挣钱的工作,同过朋友的介绍,杨某进入了贩毒的圈子,开始吸食毒品并以贩养吸。最终于2012年1月13日因贩卖毒品罪被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五个月。
出狱后,杨某并没有吸取教训,很快便回到了以前的社交圈子,继续吸食毒品,将父母亲人的苦劝抛之脑后。而后,杨某结婚生子,但由于长期吸食毒品,杨某的孩子一出生便体弱多病,妻子带着小孩长期奔走于各大医院。家庭的负担加上自身的毒瘾,使杨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挣大钱”的想法不断刺激着杨某的大脑,迫使杨某铤而走险。
2014年8月13日,杨某伙同他人到金堂县张某开设的按摩店内将其绑架,并强行带至山上殴打、威胁,要求张某归还因赌博欠下的钱款,张某择机报警,杨某等人畏罪潜逃。2015年9月,东躲西藏的杨某被公安机关抓获,2016年1月26日,杨某因绑架罪,被金堂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000元。
2.现实改造表现
杨某于2016年2月23日入监服刑改造后,表现较差,并在得知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外婆因接受不了杨某再次入狱的事实,急火攻心,与世长辞时,杨某伤心欲绝。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劳动不能完成任务,长期不与他人交流,并且对管教民警的管理教育置若罔闻,为人处事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对此,监区针对杨某的服刑情况展开了教育攻坚专题会,对其犯罪诱因、性格缺陷、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1)对法律观念的淡薄。
杨某高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到社会上打工漂泊,在法律意识建立的最关键时期没有能够接受到相关的教育,过早的步入社会使其对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没有主观上的辨别能力,心理的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为盲目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迅速变化,所做的事情也不计法律后果,加之一次两次得手后的侥幸心理,更让其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你不说,我不说,根本不会被其他人知道,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法律意识的淡薄,稚嫩的理智控制不住情感,一时激情导致行为上的盲动。在这种情感的波动下,产生所谓的兄弟情、报恩等思想的主观意愿支配了自己。当他遇到难题时,只相信自己,相信所谓的“兄弟”,而听不近家长和教师的话,被身边的不良兄弟朋友引诱的越来越远,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2)家庭原因
杨某家境一直比较贫寒,且入狱后,作为儿子的他,无法照顾和报答年迈的父母,作为父亲的他更无法给与年幼儿子的父爱,家庭一人的重担落在妻子身上,在照顾体弱多病儿子的同时,还要给杨某寄生活费,同时,外婆去世更是给杨某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从小与外婆朝夕相处的他却看不到外婆最后一面,因为自己的入狱,整个家庭变的支离破碎,为此杨某相当自责。
(3)自身原因
杨某性格一直目空一切,骄傲无比,为此他看不起周围的人,常常一人独处,把自己封闭起来,心里一直还藏着那个小时候被老师所重视,同学所佩服的他,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他开始怨天尤人,同时家庭的支离破碎更是让他苦不堪言,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开始变得绝望,他更不忍心自己的儿子在别人的歧视中躲过自己童年,他懊恼悔恨,却没有任何办法,唯一等待他的是漫长的刑期。监狱环境的压抑更是让过惯自由自在生活的杨某无所适从。
3.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由于该犯法律知识的匮乏,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正确的概念,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并没有犯多大的事情,只是跟着朋友一起随便闹闹,抱有侥幸心理,加之过早步入社会,辨别能力很差。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
(2)心理因素: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该犯长期独自一人,将自己封闭起来,心里压力过大,教育过程中,抵抗性强,有时沉默不语,但有时又会出现情绪过于激动。
(3)性格因素:该犯仍然活在过去那个优秀自己的影子中,因此骄傲无比,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4.教育矫治的方案
(1)对杨某给予积极关注,让其重新得到被重视、关怀的感觉,重新获得那种自豪感,以亲情谈话内容为突破口,去感化他,谈话中以倾听为主,担当好倾诉的对象的角色,给其提供倾诉的对象和机会,引导张犯说出内心的困惑和痛苦,达到合理宣泄的目的。
(2)了解掌握张犯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与该犯的聊天式谈话,掌握该犯的家庭情况和生长史,帮助该犯和家人逐步取得联系,同时加强亲情帮教,使其释放被压抑的情感,达到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并学会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消除消极改造思想,预防极端想法。帮助该犯逐步恢复对生活的兴趣,重塑改造信心。
(3)加强法制教育,开展普法教育,对其进行耐心讲解,走出思想上的误区,引导杨某建立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踏实改造,争取减刑,早日满刑出狱,弥补自己的遗憾。
(4)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利用互监组的力量,为其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培养其兴趣爱好,逐步融入到监组改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劳役,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起自食其力的习惯。
5.预期矫治目标
(1)放下自己的思想包袱,思想上能够逐渐转变过来,帮助其重塑改造信心,并积极投入改造中。
(2)法律意识得到加强,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做事情的严重性,知晓法律基本常识。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一年多民警的教育矫治,该犯目前思想已经转变过来,积极遵守监规纪律,努力完成劳动任务,同时,该犯写下改造计划,激励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刑满出狱,回归家庭。到目前,该犯已获得监狱表扬三次,改造成效显著。
通过这个案列,民警深刻体会到:在教育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去站在罪犯的立场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讲道理,谈政策,很多罪犯可能不懂法或者对法律认识有错误,这时则需要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只有先懂法才能做到守法,与此同时在教育中要对症下药,针对罪犯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层层推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罪犯也是人,只不过是犯了罪的人,他们固然罪大恶极,但我们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不应对他们贴标签,我们需要将我们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导向传递给他们,帮助他们更清楚的看待问题,并将他们改造成合格公民而不懈努力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