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铁某的教育改造案例
- 案例时间:2019-02-11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QHJYJG1533630038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铁某,男,1982年7月15日生,青海人,小学文化程度。2012年12月25日因盗窃罪被青海省德令哈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2014年11月1日因殴打他人被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公安局行政拘留五日。2017年6月13日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铁某在年幼6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判决铁某由父亲抚养,父亲因离婚后染上赌博、酗酒等恶习,经常在喝醉后殴打铁某,铁某16岁辍学后不愿回家,开始与社会上闲散人员接触,逐步染上种种恶习。
(2)社会经历。铁某16岁开始在社会上游荡,抽烟、喝酒、打架,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铁某在社会上结交了很多朋友,难免要和朋友们吃吃喝喝,又死要面子,每次吃饭铁某都会慷慨解囊,主动付钱,开销越来越大。铁某家境贫寒,父亲又视赌如命,再加上经常在赌输后酗酒,又不愿意务工劳动,无法维持家中的基本开销,更别提铁某的大额挥霍。
刚开始铁某主要在施工工地上偷些钢管、电线等建材,2012年12月25日因犯盗窃罪被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缓刑期满以后,铁某在施工工地做小工,由于受不了苦,铁某辞了工地的工作,在饭店做起了服务员,后来,又嫌饭店服务员的工资低,自己花销又大,铁某辞了服务员的工作后又不愿意回家,就在社会上游荡。2014年11月1日看到有一人喝醉了在村口“耍酒疯”,一下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就上前对其大打出手,后因殴打他人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五日。2016年10月12日8时许,铁某回到家中,其父又因赌博输钱,在家中喝酒,并对铁某边骂边殴打。铁某积压在心中的怨气爆发,将其父拉至卧室,并从厨房拿来一根擀面杖对其父进行持续殴打直至死亡,随后铁某到当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2.入监改造表现
铁某自2017年9月21日入监后情绪不稳,沉默寡言,冲动易怒,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消极对待学习和劳动,混刑度日,消极改造。总是独自一人在角落里发呆,对改造不抱有希望,多次表现出想“一死了之”,对同监舍服刑人员充满敌意,多次因琐事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争执,并扬言要对对方实施报复,经民警多次批评教育效果不明显,2017年12月3日经监区全体民警会议研究决定,将铁某列为监区的重点包夹对象。
(1)由于文化程度有限,造成法律观念淡薄。铁某16岁辍学,文化程度只有初中二年级程度。铁某认为自己偷点东西,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不会构成多大后果,更不会是犯罪行为。
(2)家庭原因。铁某父母离异,根据法院判决,随父亲一块生活,父亲嗜赌如命,欠下巨额赌债后开始酗酒,经常无故打骂铁某,又疏于对刘某的管教,自小在铁某心中造成自己是没人要、没人管的孩子。
(3)自身原因
铁某性格倔强,从小缺乏家庭关爱,加之父亲对其的影响,在铁某心理造成了巨大的阴影,心中对父亲、对社会充满了仇恨,造成铁某改造消极、认为干好干坏都一样,抱有“破罐子破摔思想”。受监狱限制自由,环境压抑影响,铁某抵触心理、戒备心里严重,对任何人充满敌意,总认为别人在针对他。
3.心理行为表现
监狱对其入监时的心理进行了测试,经艾森克个性测验:铁某有很强的自卑感,情绪易受外界影响且波动起伏较大,自我封闭,不爱与别人交流,戒备心很强。多疑,对周围世界持明显的敌视和排斥态度。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由于铁某文化程度有限,造成其对法律知识的匮乏和缺失,自己的小偷小摸行为不构成犯罪,自己将父亲打伤致死是因为父亲先打的他,他是在进行防卫。
(2)性格因素。由于铁某父母年幼离异,父亲嗜赌如命,欠下巨债后开始酗酒,经常无故对其进行打骂,导致铁某心生怨愤,叛逆心理较强,性格偏执,爱钻牛角尖,事事以我为中心,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感到铁某的强烈反抗情绪。2017年10月12日违反监狱规定,铁某没有将自己的卫生包干区域打扫干净,民警发现,民警让铁某写书面检查,铁某认为是组长向民警打的“小报告”是组长和民警针对他,和他过不去,铁某坚称,关我禁闭都可以,就是不写检查不认错,态度相当恶劣。
(3)性格因素。铁某性格属于倔犟偏执类型,性格多疑,心胸不够开阔,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加倍还之”的理念,与其他服刑人员之间关系比较紧张,不懂得去沟通,不懂得换位思考,以自我为中心,对待他人的要求过高,总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无论是作为共同改造的服刑人员,还是朋友,都给人以巨大的压力,难以相处。
5.矫治方案
因家庭因素影响,铁某自16岁开始产生了叛逆心理,仇恨父亲,怨社会对他不公平,辍学后和社会上的无业不良人员不断接触,养成了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的坏习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其父亲的行为给其造成了较大的心理阴影,在掌握这些情况的基础上,民警重新翻阅了铁某的档案,制定了矫治方案,按阶段进行教育转化。
(1)通过“聊家常”交心式谈话教育,拉近与铁某的距离,消除铁某的戒备、抵触心理,让铁某放下思想包袱。“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先是对嘘寒问暖,询问近段改造情况,慢慢拉近距离,伺机再切到主题,以此作为切入点。当民警和铁某谈到其在2017年10月12日违反监狱规定,没有将自己的卫生包干区域打扫干净,民警发现,民警让铁某写书面检查,铁某认为是组长向民警打的“小报告”是组长和民警针对他,和他过不去,铁某坚称,关我禁闭都可以,就是不写检查不认错,这一行为时,铁某人认为是组内同犯针对他,后经民警让其换位思考,使铁某正确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随后民警趁热打铁,先肯定了铁某近一段的改造表现,又给铁某设定了改造目标。
(2)通过集体活动,感受团队力量。铁某从入监大队调入后,脾气暴躁,自制能力差,经常与他人因一言不合而产生矛盾,争吵,甚至打架。自尊心过强,受不得丝毫委屈。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不愿融入他人之中,性格多疑,与其他服刑人员之间关系比较糟糕。对待他人的要求过高,总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基于铁某以上特点,民警利用监区设立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心为支撑,以文化“修心”为主线,例如:集体诵读、拔河、足球比赛,让加入到集体活动中去,感受集体和团队的作用。
(3)加强亲情帮教。撇开社会帮教的教育改造工作是不健全的,是孤立的,只有把监狱民警的日常管理教育和社会力量对服刑的帮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是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工作手段。铁某自小父母离异,家中只有一姐姐,自从入监以来一直没有来看过铁某,监区领导考虑到这一情况,想尽办法联系铁某的姐姐,详细介绍了铁某入监以后的改造表现,希望对方劝导铁某安心积极改造,早日出监。同时,利用监狱组织开展亲情帮教暨监区开放日活动,邀请铁某的姐姐走进狱园,亲身感受监狱的科学、文明、人性化管理,并与铁某姐姐签订了《联合帮教协议》,铁某姐姐表示坚决配合监狱工作。
(4)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合理安排劳动,督促其树立正确的改造观念。铁某文化水平低,对劳动工序技术要求接受性差,在改造中,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给铁某安排技术含量要求低一些的工序。铁某爱看小说,经监狱科室批准,为其购买了学习用品及书刊杂志。
(5)做好心理矫治和阶段评估。民警根据铁某改造表现时好时坏,不断反复的情况,记录了其每一阶段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变化,及时做好情绪疏导和行为管控工作。同时,从同监舍其他服刑人员那里侧面了解铁某的心里动态,并对症下药,化解铁某的心结。针对铁某在矫治过程中表现出的叛逆性格,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分析造成铁某叛逆的原因,制定目标方案,综合施策。
6.预期矫治目标
(1)增强遵规守纪意识,减少违规违纪现象。通过对《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学习,强化铁某的身份意识、服刑意识。每周一次周评议,每月一篇思想汇报,通过这种手段,了解铁某的思想变化。
(2)矫正不良恶习,形成健康人格。对于铁某倔犟偏执、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和偏离扭曲的“三观”进行矫正,用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手段逐渐建立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特征。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民警近一年多的教育矫治,截至目前,铁某积极遵守监规纪律,努力完成民警安排的劳动,时常主动找民警谈话,汇报近期自己改造表现,在生活中遇见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想法,对民警畅所欲言,逐步成为了监区改造骨干。与其他服刑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父亲不在了,他刑满释放以后要报答姐姐,好好做人、好好生活。目前,经监狱评估,铁某认罪悔罪等级被认定为三级,目前,铁某获得监狱表扬二次,对改造和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对于教育转化顽危犯是矫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静态层面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动态层面,因人施教、集体会诊、法律咨询、心理测验多管齐下,重视的主动参与性等。只有摸准、吃透产生抗拒改造心理的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特别要对的思想、改造情况确实掌握,发现苗头及时处理,及时制定教育方式,才能使之达到转化的效果,将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矫治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只有从实际出发,随着的思想变化,因人治宜,对症下药,选准教育的切入点,制定了“巧”取“智”胜的教育策略,方能达到教育转化的改造目的。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方法就能找出较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