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胡某的亲情帮教个案
- 案例时间:2019-01-17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GSJYJG1533622583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胡某,男,出生于1974年,甘肃人,小学文化程度。2010年4月6日因故意伤害罪被定西市陇西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附带民事赔偿32416.60元。服刑期间共获得减刑两次,减刑幅度累计为一年九个月。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亲情帮教必要性分析
(1)现实改造表现。胡某被投入监狱服刑改造以来,能够做到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纪律,服从民警管理教育,综合改造表现尚好。但最近情绪焦虑不稳定,劳动精力不集中.
(2)心理、行为表现。从日常改造中所呈现出的心理、行为表现可以观察出,胡某与其他服刑人员之间沟通较少,思想较为封闭,行为极易情绪化、极端化,自卑感较强,考虑问题、处理事情 “一根筋”思想严重。
(3)原因分析。通过数次谈心谈话,胡某放弃芥蒂心理,对谈话信息汇总、分析后,总结压力成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胡某通过两次减刑后,剩余刑期为一年九个月,再没有减刑机会,失去了精神动力;
二是服刑期间的教育和生活上的困难,让其懂得了亲情的重要,但自己母亲今年已经76岁,并且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自己不能在身边赡养,愧疚感较重;
三是与亲人(兄妹五人)关系处理不好,长时间未得到亲人的接见、没有语言上的交流,导致亲情的严重缺失;
四是刑满出狱后面临的生活、就业问题,及对社会发展程度的不认知和对个人定位的迷茫。
结合胡某所呈现出的改造困境,分监区民警认真组织研究,罗列出教育改造方法、劳动改造强度、狱内生活、技术教育、就业等五个方面26个小项,编写了《问卷调查表》,在全监区服刑人员中开展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2份,回收有效答卷198份。统计结果显示:92%的服刑人员认为当前监狱劳动改造任务量可以完成,强度不大;63.5%的服刑人员自称狱内生活压力较大、心理负担较重;10%的服刑人员认为自己刑满释放后不会有很好的就业出路。从分析数据发现,担心就业的服刑人员均为近两年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心理压力与胡某相似,主要集中在“不知道自己将来出去能干什么”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所以,能够以胡某为突破口,开展家访调查,并与当地政府取得有效衔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就业政策、帮扶政策、创业环境等,对即将刑满释放服刑人员进行政策宣贯、就业辅导,显得尤为重要,也很有必要。
2.制定帮教方案
针对胡某的家庭矛盾,个人思想压力、心理负担,监区决定启动家访调查程序,成立家访小组,前往胡某居住地进行家访调查、矛盾调解。同时研究制定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家访帮教方案:
(1)了解胡某成长经历及家庭情况和亲情矛盾;
(2)向家属及当地政府介绍胡某在监狱服刑的基本情况及改造表现;
(3)了解党和政府目前针对农村贫困户现有政策及胡某家庭享有政策情况;
(4)针对目前存在的家庭矛盾,开展家庭情况调查和家庭成员矛盾调解;
(5)结合胡某对亲人的迫切思念,征求胡某家属同意后,与当地司法局联系进行远程会见。
3.目标可行性分析
针对胡某实际情况,首先从胡某自身做切入点,了解自身成长经历和时间、事件节点,尤其是与家人的矛盾重点,充分掌握、核实家庭经济结构支撑及家庭成员性格特点。经过三次谈话了解后,管教民警召开分析会议,仔细审核每一项信息,找出突破点为胡某的三姐。经进一步分析确认,胡某三姐文化程度在兄妹五人当中算最高的,长期在当地县城做服装生意,考虑事情的思路较为活泛,自己的子女一人就读高等学校,一人已经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现在生活压力不大。另外,胡某自称与其三姐关系相对更好一些,并且在三年前,一直是他母亲和他三姐两人经常来接见他。按照既定方案,管教民警直接与胡某三姐取得联系,做了有效沟通,并就帮教方案达成共识,同意配合管理民警做家访调查。最后,监区管教民警及时梳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一致认为对胡某的教育方案可行性较高。
4.帮教实施过程概述
2018年5月10日,经报请监狱批准,针对胡某个案,成立家访小组,前往当地开展家访活动,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联合当地司法局、司法所以及村委相关人员,在当地村委会召开联席会议,做了情况互通交流,向与会人员通报胡某在监狱服刑期间的改造表现和本次家访的目的,并就当前胡某家庭情况及所享受的国家政策,以及当前有利于刑释人员的就业相关政策做了详细的了解。
(2)在胡某家中,向家属通报胡某在监狱服刑期间的改造情况,通过对比改变来赢得亲属的认同,得知家人对胡某的犯罪过程都不了解的信息后,家访组成员又及时介绍了具体犯罪经过。
(3)对家属逐个谈话,了解胡某的成长背景及家庭矛盾成因,以老人的赡养问题为切入点,与胡某兄妹进行沟通交流,阐述亲情在罪犯改造中的不可或缺性,并举例介绍监狱对服刑人员亲情帮教的重视和成功案例。
(4)进行矛盾化解,通过家访组成员的努力和贴近实际的分析,用朴实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道理,疏通了亲情通道上的“堰塞湖”,最后胡某的亲人都表示会再给胡某机会去沟通交流,从情感上接受这个弟弟,家人会在以后剩余服刑期间经常性进行亲情会见。
(5)家访组成员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及时向监狱汇报,与当地司法局联系、协调,及时进行了远程会见,让76岁的老母亲与4年未有音讯的儿子得以相见,使已经随时间和距离被无限放大的亲情缺口得以重新修复。
5.帮教后期跟踪教育
(1)教育胡某要认识重拾亲情的重要性,利用亲情电话、会见,远程会见等,维系好与家属的关系。
(2)帮助胡某学习生产技能,巩固好技术教育成果,为刑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3)“放长线”观察,辅助心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加强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
【教育改造成效】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感到:大多数服刑人员在社会上时,不听父母的管教,家庭关系对立,但被关进监狱后,在特殊环境时内心深处却最渴望来自家人的关心和抚慰,最渴望能见到家人。亲情帮教作为改造服刑人员的一项重要手段见效快、感召力强,家人的重新接纳,对服刑人员狱内积极改造和刑满释放后不再重新犯罪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做好罪犯的亲情帮教意义非比寻常;同时监狱还应积极提高对即将刑释服刑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后续教育,绝对不能存有侥幸心理,监狱不仅要将在押服刑人员管好,而且要对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更多关注,有效的化解心理压力,使其顺利刑满释放,完成“监狱人”到社会人的顺利转变,实现与社会的平稳对接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