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与艾同行 重塑新生 ——艾滋病服刑人员热某的个案转化案例

  • 案例时间:2018-12-13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TJJYJG1533452725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热某,女,现年38岁,小学文化,捕前系农民。2012年6月因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2年7月18日被送至天津市女子监狱服刑。

(一)改造对象特点

1.缺乏身份意识,任意性强

热某在改造中过分强调自身疾病造成的不适,主观认为自己患有艾滋病,应是一名病人而非服刑人员,警官应给予自己特殊的照顾。因此,不能对《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认真学习,不能用监规监纪约束自己的行为;缺乏纪律意识,自由散漫,日常中与他犯偶有摩擦时,也更多纠结于他人的问题,对自己的错误不能正确认识。

2.缺乏必要信任,伪装性较强

热某性格自卑多疑,对其心理及身体情况有一定的伪装性。心理方面,热某其维族身份异常敏感,不愿学习汉语,也不愿与其他服刑人员交流、吐露内心真实想法。违纪时,对于警官的批评教育,虽表面接受,但内心多有不服。行为方面,常以患有艾滋病为由,夸大身体的不适感。

3.缺乏健康心理,报复性较强

热某的《新收罪犯教育改造预测评估报告》中,SCL-90、COPA-PI测试均显示,该服刑人员中度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及精神病性,具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变态倾向。综合评定,热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难改性。在改造中,热某也确实表现出明显的敏感、偏执,心胸较狭隘等特点。且脾气暴躁,改造中稍有不顺心就易“爆发”,因而屡犯监规,与同组服刑人员不睦,常有摩擦。 

(二)热某性格成因

1.家庭原因——亲情缺失,深有隔阂

热某有兄弟二人,早年因家庭贫困、父母重男轻女等原因,热某三年级就辍学在家,开始混迹社会。因父母对其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管束,养成了热某任意妄为、性格狭隘的心理。后来,染上吸毒的恶习,以贩养吸,感染艾滋病,最终锒铛入狱,家人因对其彻底失望,所以热某入狱来,无一人探望。丧失了家庭温暖和亲情支持,热某愈加自卑敏感。

2.自身原因——利用病情,获取关注

入监后,热某因患有艾滋病、骨结核、肾结石等多种疾病,一度生命垂危,终日卧病在床,警官的精心呵护和他犯的真诚帮助,让她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出于对这种温暖和关怀的极度渴求,待病情康复后,热某妄图用伪病、违纪等错误方式重新获取警官及他人关注。

3.外界原因——身份特殊,屡遭歧视

因为患有艾滋病,热某按要求被隔离关押,但是敏感的她总感觉其他服刑人员排斥、歧视的眼光,像利剑一样穿过监舍的铁窗打在自己身上。在与主管警察谈话时,热某这样说道“我觉得,活着,令人恐惧的不是艾滋病本身,而是周围人的冷漠与敌视……”随后,热某掩面抽泣,继而号啕大哭,积压在心头的恐惧、孤独、悔恨、自责随着眼泪汩汩而出。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对策一:加强亲情感召,循序渐进教育。

通过观察了解到,热某虽因亲情缺失而情感冷漠僵化,但她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渴望却从未消失,因此监区决定,对热某的教育转化首重亲情感召。监区警察在多次联系热某父母未果后,果断采取迂回策略,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辗转联系到了热某的弟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感动了热某的弟弟,他千里迢迢从新疆前来接见,姐弟二人含着眼泪,第一次敞开心扉交流,消除了热某和家人多年的隔阂。得知警官为她所做的努力,热某久久不能平静,那是她第一次主动找到主管警察谈起了自己的家庭和过去。从此,弟弟每月一封的书信,成为了热某积极改造的不竭动力,监区警察也成为了她与父母关系的义务调解员,热某对警官的信任更增一分。另外,考虑到热某是攻坚小组利用古尔邦节、开斋节等维吾尔族重要时间节点,送上节日祝福,显示对其民族传统和信仰充分尊重的同时,让她感受到警官的关怀,努力消除热某心中民族隔阂。

对策二:加强心理干预,优化心理品质。

热某行为上的难改性根源在于其消极的心理,故监区警察善用三级心理咨询网络的科学模式,着重加强对热某的心理干预:首先,联系服刑指导中心提供专业支持,通过冥想、箱庭疗法、放松疗法等专业心理咨询手段,进行系统心理治疗和矫治,引导其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其次,日常改造中,监区警察一方面帮助其用转移法、愉快记忆法等简单有效的小方法,及时疏导热某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对在押艾滋病服刑人员这个特殊的小集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室内进行的“卡牌疗法”,利用大自然力量开展的互动小游戏等等,让大家互增了解,热某也慢慢融入大家,终于,一丝暖阳映入她的心间。最后,监区充分发挥组内心理互助员的作用,对热某的心理状态严密掌握,以便警察及时干预。

对策三:加强身份教育,转化宽严相济。

在对热某的教育转化中,监区警察始终坚持“教育人、挽救人”的根本宗旨,时刻把握宽严相济、恩威并施的“度”,一方面,主管警察对其生活情况及身体情况加强关心,结合主管医生医嘱、警察细致观察及学员汇报等综合情况,鉴别其病情的真实程度,引导热某正确认识病情,不过分骄纵自己。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互监互帮小组成员,同组于某在热某病重期间对其照顾有加,热某对其较认可,因此安排于某与热某同一互监小组,在日常改造点滴中,向热某渗透积极改造的情绪,消除其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循序渐进加强身份意识和纪律意识的培养,将《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作为汉语课堂材料,引导热某理解并严格遵守;在维族学员中开设汉语课堂,从汉语拼音的基础类知识教起,提高热某汉语水平,后期热某不仅能听懂、看懂汉语,甚至能流畅书写。经过学习,热某更愿意与警官和其他服刑人员交流,也更愿意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育改造成效】

正所谓“功崇唯志,业广惟勤”,在监区警察的不懈努力下,热某一点点发生着可喜的变化:CD4细胞是判断艾滋病人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成人的CD4细胞为500至1600个每立方毫米,小于每立方毫米200个时,将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而热某入监时的CD4值只有100多,随时有生命危险,而现在, 亚森的CD4指标每次检测都在不断的上升,去年10月份CD4值检验结果达到了800多!

从对同组服刑人员的敌对、冷漠到现在主动融入集体;从毫无身份意识,动辄违规违纪到遇事主动向警官寻求帮助,学会理智处理问题;从一开始对汉语听不懂、看不懂到现在较为流畅的书写,她甚至可以用在监区学会的汉字书写“感谢警官们对我的关爱,我一定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她的变化让监区警察由衷为她高兴。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