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以真破伪镇丑恶 春风化雨润人心——服刑人员范某教育矫治案例

  • 案例时间:2019-02-11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JLJYJG1532561634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一、罪犯既往情况

范某,现年48岁,捕前住吉林省九台市营城街。1994年因犯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05年因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2010年因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2012年1月因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12年5月入监改造,现余刑无期。

二、改造表现

范某系累犯,自入监改造以来反复缠诉,不认罪悔罪。纪律观念淡薄,屡犯监规监纪。在服刑期间因散布反改造言论多次被处罚。范某对自身的违纪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无视监区警官的教育,思想上不思悔改并顶撞民警。范某于2016年9月调入医院改造,仍然我行我素,不思悔改。

根据范某以往及现实的改造表现,归纳起来其顽固性表现形式如下:

(一)无羞耻感

不以犯罪为耻,反以为荣,认为犯罪是“英雄”、“有能耐”。

(二)无悔罪感

没有感到自己犯罪带来的危害,悔罪、赎罪意识淡漠。

(三)无角色感

主要表现为身份意识淡泊,不把自己当罪犯来看待。

(四)无改造感

不服管教,我行我素,无改造目标。

(五)抗改造性

不服从监规纪律,不接受严格管理和规范化约束,无事生非。

(六)反社会性

对原判不服,进而发展到仇视社会,仇恨监狱。

(七)险恶性

因刑期过长,成天焦虑不安,感到无出路,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易发生行凶、报复等危险。

(八)投机性

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旦达不到目的,便耍无赖,威胁民警或自伤自残,挑起事端。

(九)懒散性

极端地享乐主义,劳动上泡病号,行为上自由化。

三、日常行为排查

根据对既有情况掌握,加之调入新监区对其的观察与摸排,范某平时的“手艺”(反改造手段)不外乎这几招:

(一)“熬字诀”

因刑期过长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缺乏明确的改造意识,改造信心严重不足,思想郁闷,情绪低落。行为上消极被动,得过且过,平常与改造积极的罪犯接触少、交流少,遇事就往坏处想,破罐子破摔。

(二)“混字诀”

罪责感和改造意识差,情绪时好时坏,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要么当大哥,要么当混子”。行为懒散,自控能力差,恶习较深,容易和臭味相投的罪犯结成帮派团伙,扰乱改造秩序。

(三)“闹字诀”

范某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改造态度不端正,企图通过激烈的对抗行为引起民警重视,提高在罪犯中的“身份地位”。此种行为,实质上反应出范某心灵的空虚、脆弱。行为夸张,喜欢自吹自擂,炫耀自己,实质上虚张声势,容易与民警发生正面矛盾冲突。

(四)“抗字诀”

悔罪意识极差,对个人前途不抱希望,对抗心理严重,头脑灵活,爱钻牛角尖,认死理,好激动,容易被他犯挑唆利用。行为放纵,无视监规纪律,公然威胁民警。

(五)“伪字诀”

头脑敏锐反应快,心理活动复杂,喜欢走捷径,行为欺骗性强,擅于掩饰自己的真实企图,伺机拉拢、利用民警满足自己的私欲。一旦达不到目的,就铤而走险,暴露出反改造的真面目。

四、顽固性的成因分析

(一)文化程度低,对法律和道德的认知水平低下;

(二)年幼即踏入社会,受社会不良影响较大;

(三)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

(四)缺乏法律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差;

(五)认知偏执,情绪冲动,心理不健康;

(六)性情暴躁易怒,缺乏对愤怒的控制;

(七)心胸狭窄,偏执、嫉妒,对涉及自己利益的事情斤斤计较。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五、制定教育转化方案

(一)成立攻坚转化小组

监狱为达到转化目标,在全监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以教育科科长刘洪达为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监狱医院院长耿波,区队警官苍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育科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李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成员的攻坚转化小组。

(二)制定攻坚转化目标

根据该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对该服刑人员顽固性根源的分析,攻坚小组拟用8个月的时间进行攻坚转化,使范某能够建立对民警的信任,认识自身问题根源,达到改变认知、矫正行为的效果,实现彻底转化。

(三)制定攻坚转化措施

1.收集信息,确定攻坚目标。掌握范某的现实表现,收集资料,查找原因,确定攻坚对象;通过查阅档案,了解范某的成长经历,犯罪历史,既往的改造历史;收集民警及他犯的反映,确定攻坚目标。

2.严格进行日常管理,落实包夹。

3.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4.开展长期、高密度的个别谈话教育。

5.组织学习法律常识,进行监规监纪教育,养成新的良好习惯来取代既有的不良行为。

6.进行心理测试,获得范某第一手心理健康情况资料。

通过使用EPQ量表进行测试,结果P为63分,E为41分,N为60分,L为33分。L分较高,显示其答题可能不真实或有掩饰。

SCL-90 因子分析    

项目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惊恐

偏执

神经病性

分数

2.2

1.9

2.3

2.3

2.5

2.4

1.6

2.3

1.4

根据量表分析,该罪犯性格较内向,情绪不稳定,常有焦虑,抑郁,担忧,认知较偏激。

六、具体实施

针对罪犯范某改造表现和行为特点,攻坚转化小组成员精准分析,科学谋划,运用“宽严相济,法理并用,入情入理,心理疏导”等手段,对范某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矫正。

(一)针锋相对,果断出击,破解“闹字诀”

针对范某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改造态度不端正,企图通过偏激的对抗行为引起民警重视,提高自己在服刑人员中的身份地位,实质上心灵极度空虚脆弱,行为夸张,喜欢自吹自擂,炫耀自己,虚张声势,容易与民警发生正面矛盾冲突,日常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的特点,转化小组决定采取引蛇出洞的方法。先对范某日常的小毛病暂时不做处罚,以麻痹范某。果然范某有了异动,得到包夹服刑人员情报反馈后,监区果断出击对范某的物品进行了针对性的清理,并清出违禁品。监区立即召集全体罪犯开会,并在会上对范某的问题当众宣布,并做出将范某送往严管队进行“入监再学习”一个月决定。

(二)强化式管理,加强包夹,破解“混字诀”

针对范某表现出的无罪责感,改造意识差,情绪时好时坏,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行为懒散,自控能力差,恶习较深,容易和臭味相投的罪犯结成帮派团伙,扰乱改造秩序等特点,在调入医院监区伊始,监区安排积极改造服刑人员包夹范某,并利用监区特点,暂时不安排劳动任务,让范某坐监改造。并严格执行监狱监区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其行动的约束,切断范某和落后罪犯的联系可能。范某在调入医院之初还洋洋得意和其他服刑人员说:“这地方真得劲,不用干活,就在这天天呆着。”可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只能在监舍坐监,除此之外只能在打饭和上厕所的时候离开监舍,平时同监舍的服刑人员也不搭理范某。终于范某按捺不住主动找到监区,请求安排劳动任务。

(三)对范某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破解“熬字决”

让范某认识到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生,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己对待犯错的态度。帮助范某认识监狱,适应监狱环境,顺利度过在监狱的服刑生活,使范某知道只有转变自己的人生态度、积极改造就可以得到减刑早日出狱,要把在监狱改造的几年生活当成学习的学期,学会职业技术,为以后出狱谋生打下很好基础。并借监狱开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契机,监督范某学习《弟子规》,《二十四孝》、《教育改造三字经》等,用学习时间代替范某的其他时间,防止范某故态萌生。

(四)进行心理疏导,化解“抗字诀”

心病还需心药治,针对范某悔罪意识极差,对个人前途不抱希望,对抗心理严重,头脑简单,爱钻牛角尖,认死理,情绪激动,好急躁,容易被其他服刑人员挑唆利用,行为放纵,无视监规纪律的特点,监区警官与教育科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干事定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心结。为了改变范某和其他服刑人员的不和谐关系,监区安排两名改造表现好的服刑人员对范某“示好”,让范某可以交到朋友,警官要求这两名服刑人员每天都在空闲时间和范某谈谈话,使范某有什么烦恼能及时地说出来,而且每天都要跟警官汇报范某的行为举止和思想动态。使用环环紧扣、逐步接近目标的方法,充分考虑到范某自身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承受力,进行适量、适度、适当的教育。具体适用时,制定具体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分步转化。

第一步,制定短期目标。以一个月为周期,一个星期为一阶段,明确告诉范某,若在一个星期内控制好自己,做到不打架、不骂人、没有任何违纪现象,就可提高范某的改造基础分。范某觉得一个星期时间不长,不难做到,就爽快地答应了。一个星期后,范某果然控制得很好,没有违纪。这时,警官及时进行谈话,对其取得的进步给予表扬和肯定的同时,及时兑现承诺,并进一步提出要求,让他继续坚持,若下个星期仍能控制自己情绪,则再次给予奖励。第二步,奔向长期目标。按照这种方式,渐渐接近预期目标,像“蹬门槛” 一样,逐步逼近,步步为营,慢慢地改掉范某的恶习。可见,对罪犯的要求一开始不能太高,制定的目标越具体越实际越好,最好能让他看得见摸得着,让罪犯觉得实现每个目标不算太难,这样他们才会努力去做。同时,对服刑人员出现的反复,要正确对待,不能轻言放弃。像范某这样的服刑人员,社会恶习太深,要想彻底改变他并非一日之功,应从整体上看服刑人员的改造是否有进步,要有足够的耐心,绝不能轻易放弃。

(五)以真证伪,实事求是,真情感人,破解“伪字诀”

针对范某头脑敏锐、反应快,心理活动频繁,喜欢走捷径,行为欺骗性强,善于掩饰自己的真实企图,伺机拉拢、利用民警满足自己私欲的情况,在范某主动要求劳动的情况下,监区警官向范某明确:监狱的任务是强制服刑人员劳动,目的是通过劳动养成自食其力的良好习惯。民警要求范某只要能放下包袱,积极投身于劳动改造之中,不仅能获得积分和行政奖励,还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锻炼。在完成劳动任务方面,民警的做法是循序渐进,让范某能够逐渐适应,并从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通过劳动,范某不再胡思乱想,心理压力也减轻了。由于范某没有亲人来探望,在监区服刑人员中生活较为困难,监区得知情况后联系教育科,为范某解决了生活用品的问题。范某事后和其他服刑人员说,“真没想到,政府还记得我”,“其他人都指望不上啊!”

【教育改造成效】

七、转化效果评估

经过近8个月的教育转化,罪犯范某的表现如下:

(一)遵守纪律,认罪悔罪,服从管教。

(二)努力参加劳动和学习,悔改明显。

(三)连续6个月无重大违纪行为,全年累计扣分不超过3分。

根据吉狱发〔2017〕30号《吉林省监狱机关挂牌攻坚转化顽固犯实施方案》的要求,范某达到转化标准,走上了积极改造的道路。

八、感悟和思考

(一)法德结合,以理服人

对服刑人员谈话教育,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为依据,绝不允许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用个人感情替代政策。应该用法律约束人、管理人,用道理说服人教育人,需要树立“法德结合、恩威并举”的理念,坚持依法管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巧对罪犯科学综合施教,赢得罪犯的尊重和信任。

(二)远近适度,不偏不倚

对服刑人员施教,倡导平等间的沟通、互动与交流,体现科学、文明的管理模式。因此,对罪犯进行谈话教育,应该掌握一个适度的距离,做到“四个适中”:一是谈话距离要适中。与服刑人员谈话即不能居高临下、拒之千里之外,也不能亲密无间,并排相坐,既要维护服刑人员的人格尊严,又要保护监狱警察的人身安全。二是谈话时间要适中。与服刑人员谈话,什么时间谈,谈多长时间,都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过短则不起作用、缺乏效果,过长则心生倦怠、过犹不及。三是关系位置要适中。监狱警察与服刑人员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谈话者与被谈话者的关系,谈话中要摆正位置、处理好关系,既不能太近,不分彼此,又不能太远,冷若冰霜,形如路人。四是谈话内容要适中。哪些内容该谈、哪些不该谈,哪些该直接谈、哪些该策略谈,都要做到三思而谈、心中有数。

(三)诚信互动,平等待人

在对服刑人员谈话教育中,架设平等的交流平台非常必要。要做到三点:一是重诚信。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有诚恳的态度,营造平等的氛围,放下架子,以诚相待,用诚心、真心感动罪犯。二是讲仁爱。尊重服刑人员人格,用仁爱、博大的胸怀在情感上接纳服刑人员,使服刑人员愿意说出心里话。三是树形象。以身作则,依法办事,树立公正、文明的执法形象,遵守法律,尊重事实,鼓励服刑人员讲真话、说实话。

(四)收放自如,言语得体

与服刑人员进行谈话,要掌握语言技巧,注意做到:一要把握主动,全程控制。要运筹帷幄之中,善于把握个案情况。预先制定谈话方案,有针对性地深入剖析,寻找切入点,准确抓住罪犯的“软肋”,确保说教工作入心、到位。二要把握分寸,言语得体。言语、口气上,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要与谈话对象、谈话内容、谈话场景、谈话气氛等特征因素相吻合。如服刑人员有了错误,对其批评教育时,要态度坚决,有理有据,义正辞严;服刑人员家庭、情感遇到困难,心理压力大,在对其心理疏导时,要态度温和,声情并茂,循循善诱。三要把握时机,切中要害。谈话者要注意自己的实际年龄、 文化层次、社会阅历等,切忌故作老道、故弄虚玄,说套话、大话、空话。

(五)体现监狱“教育人、挽救人”的工作方针,解决实际困难

改造好服刑人员要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及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教育改造顽固犯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首先,要搞好生活卫生管理,改善生活卫生条件,为罪犯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改造的环境,培养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其次,要施以“感化”,即从关心爱护入手,疏导感情,减少对立。最后,要抓好顽固犯的思想教育,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思想上疏导他们,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顽固犯能自觉接受改造。

(六)坚持心理矫治三级网络建设,破解服刑人员心结

在教育转化中,应切实发挥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监区心理辅导站、服刑人员心理互助组的作用。尤其选好、用好服刑人员心理互助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服刑人员的心理动向,对服刑人员转化教育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