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阮某的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9-03-25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GXJYJG1531969642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阮某,越南籍,36岁, 2009年11月19日,因走私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投入广东省女子监狱服刑,2012年减为有期徒刑19年。在广东女子监狱服刑期间听信同犯谈及的广西女子监狱评分多,减刑幅度大的言论,于是,申请调到广西女子监狱服刑。在广西女子监狱服刑期间,阮犯面对改造环境变化及评分难等生活事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产生自己的生活会“全完了”的雪崩思维,认为事情让自己无法承受并伴随出现失眠、焦虑、绝望、从而导致自杀行为。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阮某自幼跟外婆一起长大,小学毕业后才回到父母身边,家中有一姐姐,与外婆和姐姐关系比较好,从小性格内向,长大后独立孤僻,独自一人到广东打工后,与家人联系较少。由于幼年缺乏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情感反应冷漠,性格形成的缺陷等严重,导致其个性敏感、孤僻内向、思维偏激。
2.社会经历:大专毕业后步入社会,在贸易公司上班,结识多层面的人。2009年男朋友称在菲律宾有朋友,出钱让阮某到菲律宾旅游,回国前菲律宾籍朋友让阮某帮其带物品回国,结果,阮某在入关检查中被查获携带物品中藏有毒品,因此,因走私毒品罪被捕入狱。
(二)入监改造表现
2013年阮某从广东女子监狱调来广西女子监狱服刑,由于阮某普通话不流利,难以与他犯交流,导致狱内人际互动差,对监狱的改造环境严重不适应,面对监狱的评分制度,发现并非像传言中那么容易就能获得,因此,面对改造环境变化及评分难等生活事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长时间失眠,情绪低落,产生轻生的想法,最后通过吞食异物的极端方式来逃避。
(三)心理行为表现
咨询前的心理测试,经COPA-II罪犯个性分测验(1.0正式版)测试显示:人格比较趋向内向,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有疲乏感;精神运动型迟滞;自我评价过低;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思维敏感偏执,敌对性强,难以信任他人,如果不加以及时的教育引导和管控,继续让其发展,极会形成抑郁,有可能产生偏激行为。
(四)个案概念化分析
1.早期养育环境的影响
早期跟父母分离,在养育过程中,没有好的养育和回应,没有学会识别和表达生气、敌意、憎恶等情绪,缺乏情感灌注和链接,缺乏安全感,有严重的被抛弃感,情感体验缺乏。
2.人格素质特征
阮某人格特质是低自尊的、自我贬低的、自我挫败的、被动的、障碍家庭、不良家庭交流、过度敏感的、偏执的。
3.不良的防御方式
阮某在处理焦虑和面对不可抵抗的外力时,反复的、刻板的使用原始的防御方式:否认、隔离、理想化、压抑、幻想、退行、躯体化等防御方式来保护自己。
4.认知歪曲
阮某经常消极的自我陈述,对自己当前的体验、自我认知及未来都是消极的观点,不会与现实加以区别错误的理解现实,常常会产生灾难化雪崩思维的歪曲认知。
5.不良模式确定
通过会谈中阮某的口头或非口头表达,现实行为反应等信息归纳点,寻找该犯在思维、情绪、行为等有功能障碍的模式主要是:不良的人际模式和歪曲认知。
(五)矫治方案
综合各种因素及对阮某个人资料的分析与评估,寻找可切入矫治的改造资源。警察发现阮犯有孝心,非常思念远在越南生活的母亲和姐姐,盼望回家。针对这一情况,把认知矫正、行为矫正和人格矫正相结合,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矫治方案。
矫治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1-3次干预)
建立信任关系,寻找突破口。通过谈心,摸清思想症结,消除戒备和敌对心理,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运用心理技术有: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目标澄清等。
根据阮某的心理特点,在第一阶段的谈话中首先予以倾听,通过倾听,不仅能帮助阮某宣泄情绪,建立信任关系。还能便于了解阮某的核心歪曲认知、掌握其真实的心理动态,捕捉改造资源,为下一步心理干预做准备。对阮某进行谈话过程中,阮某谈及广西女子监狱在改造环境、改造设施及改造评分等情况均不如广东女子监狱,特别是说到评分困难,感觉十九年刑期漫长时,悲观情绪浓度过高,哭泣到无法自控,对其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的方法予以缓解情绪的紧张感,与阮某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第二阶段:(4-6次干预)
识别歪曲认知,检查阮某对自身采取轻生的危险行为时是否存在自我阻止线索。
常见的歪曲思维大约有十几种,雪崩思维典型的思维特点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感觉无法承受,而这些似乎带来了“灭顶之灾”的事件其实并不是超乎感觉和想象的。在谈话中,阮某在面对改造环境变化及评分困难等生活事件时常见的表达是“我该怎么过?我这辈子全完了啊!”“我觉得什么都完了!”,因此,谈话后可以判断阮某的核心歪曲认知是雪崩思维。
第三阶段:(7次干预)
行为强化,建立良性人际互动。
通过谈话发现,阮某想改变自己,试图接近同犯,但又找不到好的办法和途径。此阶段通过组织开展团体活动,重点在于让阮某感受团队的良性氛围,为阮某在现实的改造生活中建立良性人际互动,找到人际支持,为下一步解决阮某自身的问题打下基础。
第四阶段:(8-11次干预)
使用ABC技术、问题解决思维、行为强化等技术,帮助阮某发现自身问题,并学会强化良性行为。
在谈话中,利用浅显的故事、心理学歧义图让阮某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启发其结合自己情况思考,当有阮某对自己面对的问题有了一定思考,但目标仍不清晰时,使用问题解决思维帮助阮某明确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四次的谈话,阮某从开始的目标不明确到逐步明确了目标,此时对其新行为予以强化(代币强化),同时要及时鼓励阮某保持新行为,在良性行为尽可能多地在评分困难等类似的情境中出现时,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强化。例如,警察以一周为周期让阮犯每天制定好完成任务的小目标,当目标实现时给予自己画上笑脸,作为鼓励。民警定期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对干预对象行为强化过程。
第五阶段:(12-14次干预)
学会自我管理,注入希望。
通过谈话,阮某表达出自己对生的渴望。现阶段,使用运用时光隧道技术,带领其看到未来,当阮某能够看到10年、20年以后的美好生活时,这些美好生活将成为支持她积极改造的重要力量。在谈话中,使用时光隧道技术,阮某对刑释后的生活产生了期盼,希望能和父母、姐姐们愉快的生活。同时开始懂得感恩,感恩警察对其的关心和鼓励,表示会以行动来表达自己积极改造的决心。阮某改造情况逐渐趋于稳定,案例中警察并没有停留在现阶段,而是通过留作业的方式推动阮犯学会自我管理,以帮助其就情绪问题做自我调整。本案例中警察帮助阮犯列出其可能有自杀想法的情形,以及可以采用的应对方法。同时,为了鼓励坚持,警察和阮犯一起讨论制定了一个奖惩条款,借此实现其自我管理,在保证阮某处于良性状况的同时,还能够强化其自我价值感。
【教育改造成效】
在评估效果阶段,主要是通过团体活动,让阮某感受来自团队的良性氛围,同时帮助其在现实改造生活中学会互助、利他,并起到评估干预效果的作用。团体活动中鼓励成员们将自己最珍贵的“亲情、友情、爱情……”以“礼物”的形式进行赠送。阮某收到很多来自同犯的“珍贵”礼物,泣不成声。过程中阮犯有与场景作出相应的情感流露。阮某在活动中能目光跟随每一个发言的人,并积极发言,活动中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自我规范良好。同时对警察表示感谢。可以判断阮犯与同犯、与警察的人际互动是良性的。
通过心理干预,阮某不良人际关系、歪曲认知得到很大的改变。改造情况保持稳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