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改善严重心理问题的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8-07-20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FJJYJG1528701931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谢某,男,23岁,小学文化,未婚,贵州省人,捕前为无业,因抢劫罪获刑5年。不适应严格的监狱改造环境,完不成生产任务,改造压力大,与同改关系很差,老是觉得别人都是与他作对,民警有意针对自己。平常劳动改造表现比较差,做事情不紧不慢,经常与人发生冲突,总是各种小违规,被多次严管。2017年被设为监狱级顽危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⑴成长过程:独子,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其父亲为上门女婿,但是恶习很多,经常赌博、酗酒,好吃懒做。2岁的时候其母亲因不忍其父亲的行为离家出走再无消息,而后谢某都是由奶奶抚养。
⑵社会经历:小学2年级辍学在家,15岁的时候离家外出打工,有一段时间在泉州的建筑工地学习挖掘机,但又吃不了苦无法坚持,甚至有一段时间是以乞讨为生。小时候只记得奶奶最疼他,但是在其十几岁的时候过世,对其触动较大。平常比较好吃懒做。
2.入监改造表现
谢某总觉得其他罪犯还有民警都是故意针对他,处处为难他。不适应监狱改造环境。完不成生产任务,改造压力大,与同改关系很差,老是觉得别人都是与他作对。管理干警对其的评价是个性孤僻,不合群,适应环境能力差,老是与同改发生冲突,不听劝告,拒绝接纳他人意见,平常比较我行我素。总是各种小违规,被多次严管。2017年被设为监狱级顽危犯。初步分析有以下原因:
家庭关系差,教育方式不当。谢某从小处于一个缺乏关爱、管教的成长环境下长大,经历了较多的负性事件,没有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父亲经常对其进行打骂。
入监多年来,一直未能较好适应服刑环境。无法完成生产任务,担心扣分影响减刑,心理压力大,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症状。
个性方面形成了敏感、孤独、不善于人际、存在偏执、好猜忌的个性。
3.心理行为表现
鉴于求助者个性方面存在敏感、孤独、不善于人际、存在偏执、好猜忌的个性,主要症状为情绪波动大、偏执、抑郁、焦虑等;病程超过三个月,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正常改造,日常经常与民警以及其他罪犯发生争执,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基于年龄为23岁,在人格发展上还不算完全健全,可以考虑疑似存在偏执型人格障碍。
4.教育矫治的难点
⑴信任关系建立方面:存在个性比较敏感、多疑的方面,在良好沟通的关系建立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下功夫与心思去处理与维系;
⑵社会支持体系方面:平常就比较不合群,与同改的关系不好,同时家人长期无接见,缺乏良好稳定的社会家庭支持体系;
⑶认知重建方面: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重新构建认知结构,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647077.htm"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而对于人格障碍而言,需要比较长的疗程才可能有所见效。
5.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1)结合谢某的实际情况,咨询民警运用求助者中心疗法与求助者建立积极的咨询关系;采用认知疗法,纠正求助者的偏颇认知;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引导来访者认识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认知层面的改变。从改变他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2)矫正目标
近期目标:解除求助者的心理困扰,构建良好咨询关系。帮助求助者建立自信,培养耐挫力,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人际交往技能,重建支持系统。远期目标:帮助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3)方案的实施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评估与诊断,建立咨询关系;主要工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确定主要问题,进行心理评估分析。
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以“来访者为中心” 的模式积极的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之后的几次咨询在加深咨询关系的同时,进一步的了解当事人的个人成长史,了解其家庭教养方式,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也借助“孔子和鱼”的故事进行探讨,引导来访者明白外投射的防御机制。让自身认识到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性。在咨询结束后布置咨询作业:仔细思考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对自己如此评价,思考对自己看法的合理性。之后的咨询过程主要就当事人的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向来访者讲述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介绍ABC理论。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来访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同时在合适的时候也教会当事人一些放松训练。教会来访者简单的放松方法,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放松法。
第二阶段:识别不合理情绪与认识,引导来访者领悟“外投射”防御机制,行为训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当事人学会合理评价,对焦虑、愤怒情绪的自我管理,继续与不合理信念相斗争,加强交往行为训练。
在这个阶段,首先从改变来访者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来访者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并且结合一些生活事件实际操作练习,先示范买东西、问路等日常交际活动,然后让来访者模仿,紧张时即做放松训练;与来访者一起寻找自身的优点,重新看待自我形象。与当事人讨论与人交往需要把握四项基本原则:尊重、互助、坦诚、宽容。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善解人意,体贴关心,乐于助人,克制忍让,顾全大局,不卑不亢,礼貌待人以及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赞扬别人和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鼓励他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认真实践,持之以恒。
第三阶段:巩固效果,结束咨询。跟管教干部寻求一个力所能及的工序,有意识的主动和同改交往。并向其解释由于初学人际关系方法,因此,会出现各种问题,最坏的结果就是交流失败,不要怕交往失败。这就象初学物理原理,由于掌握不熟练,做错题是在所难免的。只要不怕出错,认真分析错误,坚持多做练习一定能掌握原理。 反馈咨询作业:开始试着与周围的人做朋友,目前与同事相处良好,不再感到焦虑,但还未交到知心朋友;积极鼓励来访者在尝试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勇气。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给予指导。
【教育改造成效】
谢某自述接受心理咨询半年以来,得到咨询师民警帮助,不良情绪得到很大的缓解,消除了对民警的误会,也认识到在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很程度是自身的问题。从管理民警及同号房其他成员处了解到谢某近期表现稳定。不再回避人多的场合,对陌生人没有了敌意和愤怒。开始努力投入改造,能够与同改、干部和平相处。生活步入正轨。谢某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较为配合,在最后结束咨询时感受到来访者与之前第一次面谈的情绪与状态好了很多。来访者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觉得自己现在活的很轻松,再也没有那些不必要的顾虑和烦恼,总体上,来访者的状况有很大进步,基本适应现在的生活。
通过此案例,矫治民警体会到:对于在人格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心智化发展不够成熟的罪犯,在管理沟通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注重“人本”,硬与硬的沟通并不容易走近他们的内心深处,当建立起足够安全、信任的关系的时候,双方的工作才能够有一个稳健的操作可能,此间理解与共情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中,作业的布置与技术上的使用得当可能还只是低层次的影响,引导当事人启动“自觉”才是关键,当其能够开始关照自己的内心的时候,那么就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