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找回“迷失的心” 一例因童年创伤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

  • 案例时间:2018-07-20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CJYJG1528274499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李某,男,现年20岁,初中文化(肄业),贵州人。2015年6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有1年吸毒史。2016年2月到金堂监狱服刑。入监以来,情绪极不稳定,也不愿与其他服刑人员交流,经常独自一人哭泣,经常违规违纪,劳动任务也不能完成。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分析

(一)成长史:李某一岁时母亲就与父亲离婚而离家出走,父亲生性嗜酒,没时间管教他,不久父亲再婚又生子。继母对他不好,就由奶奶带大。李犯在初中一年级时因为没交资料费,班主任老师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扇了他一耳光,他当时很羞愧和气愤,后来就不想再上学了,经常逃学。与成绩不好的同学和社会上闲杂人员混在一起,不是打架就是沉迷网络游戏。16岁时在别人的引诱下开始吸毒,靠盗取游戏装备为生。他这一生最信任的是奶奶和姑妈,之后奶奶与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没多久他奶奶就去世了,李某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和愤怒,认为奶奶是被继母气死和虐待死的,所以恨透了亲生父亲和继母。

(二)家庭诱因:父母离婚,从小缺乏母爱,父亲的暴力和继母的伤害;老师的不尊重;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打打杀杀的场面和虚拟的世界;过早进入社会,被社会闲杂人员影响和同化。

(三)犯罪经历:因从小缺乏家庭温暖,长大后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接触,交友不慎,染上恶习,2015年6月采取抢劫方式帮朋友收欠帐,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二、现实改造表现

性格偏执、孤僻,表现紧张不安,排斥、抵触他人,易激惹,经常与他犯发生矛盾,别人不小心碰一下,他就要大打出手;经常违规违纪;劳动任务也长期不能完成。被监区列为“危险”罪犯进行包夹。

三、犯罪的诱因

(一)缺乏关爱,“抛弃感"严重。

李某从小被扔来扔去,缺乏母爱和父爱,也缺乏管教;老师不尊重他;社会上的人也瞧不起,经常欺负他。

(二)性格缺陷。

李某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偏执、防备、仇恨心重。

COPA-PI个性分测验测试结果:外倾11分,聪敏0分,同情55分,波动88分,冲动88分,戒备77分,自卑88分,焦虑88分,暴力100分,变态心理70分,犯罪思维90。波动、冲动、焦虑、自卑、暴力都达到极高分。

scl-90自评量表测试:躯体1.8,强迫3.4,人际关系敏感3.2,抑郁3.8,焦虑3.2,敌对3.6,恐怖1.8,偏执3.3,精神病性2.3,其他2.2。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超过3分,总分达到了255分。

(三)法律意识淡薄。

为了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视法律于不顾,挺而走险,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四、教育矫治的难点

(一)认知因素:如别人都不怀好意,即使别人帮助他,也可能是别有用心(以偏概全);我不攻击别人,别人就会欺负我;我现在的人生都是父母造成的,我到死都不会原谅他们(绝对化);我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糟糕至极)等错误的认知。

(二)性格因素:性格内向,偏执、孤僻、自卑 、敏感多疑、防备心重、仇恨、报复心理严重。

(三)心理因素:不善与人交流,对人怀有敌意,看不见自己的优点。排斥他犯,抵触民警;高自尊,从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五、教育矫治方案

鉴于李某不愿敞开心扉和不愿主动改造的表现,咨询师对症下药,以他最喜欢的“游戏”为切入点,寻找“突破口”。进而为其制定了详细的矫治方案,让李某尽快适应监狱环境,走出阴霾,重塑人生。

(一)建立关系,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针对李某性格特征,不能很好适应监狱改造环境,加之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入监初期的适应困难,先用放松训练使其尽快缓解焦虑情绪,逐步适应监狱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高强度的队列、内务训练。

(二)童年创伤修复。对于李某经历的创伤,咨询师用精神分析法分析导致其心理特点及行为状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小缺乏关爱和被忽视。童年的创伤、受伤的内向小孩,会在我们长大成人后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家庭的各个层面,让我们不停的陷入创伤的限制,重复创伤的模式。并为其制订了疗愈创伤的几个步骤:看见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1.把自己的不公平、愤怒、仇恨等不好情绪表达出来,对咨询师或用写信的方式控诉父母,释放内心的不满。

2.欣赏和感谢自己活下来。想象自己承受了这么多的委屈、压抑、孤单、痛苦,终于活到现在是多么不容易。

3.宽恕。宽恕父母的不知和有限,相信他们无意之过,宽恕他们没有被足够的爱过;也宽恕自己当初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宽恕自己为了适应环境而压抑、甚至走向歧途的错误;宽恕自己习得了对自己不好的观念和模式;宽恕自己曾因无法消化的情绪而对别人不公,给别人带来的压力、焦虑和痛苦。

4.爱自己、接纳自己。尊重自己,安慰和支持自己,从伤痛中获得能量,从困难中蜕变成熟。

(三)监区给予人文关怀。李某是“三无”人员,主动给予生活、物质上的帮助。为其过生日,给予“慰问金”,让其感受到虽然亲人忘记了他,政府和民警并没抛弃他。对李某前期不能完成劳动任务,监区也及时在劳动工种和劳动任务量做了调整,量力而行,逐渐增量。

(四)利用亲情帮教感化心灵。监区主动联系其失联多年的父亲和姑妈予以亲情感化,父亲承诺来监狱会见他,并愿意为其缴纳法院的罚金,以便为他的减刑做好准备;姑妈也答应只要他好好改造,过年时从新疆回来一定来看他。

(五)团体辅导促进人际改善。因成长过程中无人教导怎样与人相处,通过“优点轰炸”、“爱在指间”、“信任倒”等游戏改变人际关系模式,学会理解、包容、接纳、信任他人。并帮助李某学会一些人际沟通的方法。

(六)学会接纳减少防御。李某入监以来不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宁愿冻着、饿着也不接受别人的帮助,监区利用“结对互帮互助”活动让李某参与活动,由条件好的服刑人员帮助条件差的,并附有“爱心条”,让其感受他人的温暖,减少防御心,懂得感恩。

(七)开展国学教育从“心”新生。监狱开展“国学启智、修身正行”主题活动,诵读国学经典,让李某感受“孝”、“忠”、“信”、“仁”《论语》里这些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和道理。

六、预期矫治目标

(一)尽快适应监狱环境,加强行为养成,强化遵规守纪意识;在行为上增强自控力,防止暴力和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二)监区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咨询师对其心理疏导,化解仇恨和报复心理,重塑健全人格。

(三)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培养法制意识,学习生活技能,杜绝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民警和咨询师一年多的教育矫治,李某近期无违规违纪行为发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劳动更加积极,任务也能完成;与同改的关系也得以缓和;闲暇时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并做好了减刑的准备;听监区分管教育的副监区长反映,最近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准备寄回去。2017年底因表现良好获得了监狱“新生奖”。看到李某的进步,咨询师对其前后的改变甚感欣慰,或许李某在以后的改造中可能会有反复,创伤修复或许会花很长一段时间,但相信其人格会越来越完善。

咨询师体会:通过这个案例,首先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和一名心理咨询师,担任着双重角色和使命。一方面在改造中体现警察的威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而另一方面也利用咨询师的亲和力去打开他们尘封已久的心扉,解除心结,重获新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服刑人员。对服刑人员的改造,监区民警的管理教育、罪犯家族的亲情链接、社会机构的共同关注对罪犯人格的重塑和完善都必不可少。

其次创新教育改造手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内省矫正方法相结合,营造出以国学研习为基、内省体验为魂、修身正行为体、推己及人为用的监狱国学文化氛围,帮助服刑人员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其核心目标是落实治本安全观,把服刑人员改造成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产品”。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