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脱逃型罪犯宋某的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8-07-23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DJYJG1528204144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宋某,男,1977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捕前无业,潜逃十年之久,未婚。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15年4月入监服刑。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分析
1.家庭环境原因:父母均为下岗职工,父亲常年患有高血压,有一姐、一弟,但对父母不够孝顺。入监后,父亲突发脑溢血,经抢救虽无生命危险,但留下了较重的后遗症,行动不便,无法说话。此事对宋某刺激较大。考虑到自己年龄大、刑期长,担心出狱后父母不一定健在,自己也难以融入社会,对生活丧失信心。
2.心理原因:①认知错误,认为父亲生病是因为自己被捕入狱所致,自罪自责心理较重。②父亲生病,自己无法照顾,被无助、焦虑、抑郁等情绪所困扰。③人际关系较为紧张,不善于和其他人交流,喜欢独处。④个性特征方面:抑郁、敌对、敏感、易激惹、焦虑、紧张、固执。
(二)入监改造表现
宋某入监之后,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性和对改造的抵触心理,自律性较差,因擅自行动被处罚达三次,因与其他服刑人员沟通不当造成口角争执多起。2016年9月得知父亲突发脑溢血的消息后,宋某情绪非常低落,表现出轻生厌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监区通过即时危险性评估,将其定位为脱逃、自杀、自伤自残类低度危险罪犯进行管控。2016年12月下旬,因生活琐事与他人产生口角,进而演变成肢体冲突。事后承认是由于父亲生病自己却无能为力而深深自责,从而产生“活着不如死了”的念想,情绪变得敏感、易冲动且不自控。
(三)心理行为表现
心理测量分析:
1.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
宋某在COPA-PI上的得分 |
||||||||
说谎 |
认真 |
外倾 |
聪敏 |
同情 |
从属 |
波动 |
冲动 |
戒备 |
0 |
1 |
30 |
50 |
45 |
40 |
58 |
65 |
60 |
自卑 |
焦虑 |
暴力倾向 |
变态 心理 |
犯罪思维 |
? |
? |
? |
? |
65 |
60 |
60 |
38 |
58 |
? |
? |
? |
? |
分析评估 |
宋某某性格冲动,富有主见,戒备心强,焦虑且自卑,犯罪思维较为明显。 |
2.艾森克人格特质测量(EPQ)
宋某在EPQ上的得分 |
||||
维度 |
E(内外倾) |
N(情绪性) |
P(精神质) |
L(掩饰倾向) |
量表分(T) |
50 |
65 |
60 |
48 |
分析评估 |
人格内向,其特点是好静,离群,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
神经过敏,可能常常焦虑、紧张、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反应,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
可能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揽扰,喜欢干奇怪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
比较朴实、可信 |
3.症状自评量表测量(SCL-90)
宋某在SCL-90上的得分 |
||||||||
躯体化分 |
抑郁症状 |
焦虑症状 |
强迫症状 |
偏执症状 |
人际敏感 |
敌对症状 |
饮食睡眠 |
精神病性 |
1.9 |
3.0 |
3.0 |
1.8 |
2.0 |
3.5 |
4.0 |
3.2 |
1.8 |
分析评估 |
由SCL-90测验结果可见宋某某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偏执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度、敌对症状、饮食睡眠项目得分均呈现偏高状态。 |
行为表现分析:
据同组服刑人员反映,宋某为人精明,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太差,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总感觉别人会欺负他,个别服刑人员跟他作对,看不起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晚上睡觉总是翻来覆去,有时还说梦话。
包教民警反映,宋某行为懒懒散散,言谈吞吞吐吐。得知父亲生病的一段时间内,谈话时经常以泪洗面,垂头丧气。谈到自己的家庭和打架问题时,常不停地抓挠头发,表现出焦虑、无奈和委屈感。对于民警的教育往往听不懂或听不进去,对于听懂、认可的部分也很难改正,曾多次表示自己活着没意思、没用等消极话语。
(四)教育矫治的难点
宋某刑期长,社会恶习深;性格内向、敏感、偏执、自私,人际交往能力差,身边没有可以交流的朋友;社会支持不足,父亲生病导致心理压力变大;猜疑、戒备心理较强。
矫正阶段 |
干预引导 |
行为训练 |
巩固提高 |
矫正时间 |
2017年3月-4月 |
2017年4月-6月 |
2017年6月-9月 |
矫正内容 |
消除不良认知观念 |
促其主动积极改造 |
树立正确认知 |
矫正方法 |
合理情绪疗法 |
放松训练 脱敏训练 |
阳性强化法 |
(五)矫治方案
第一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对其进行干预引导,消除不合理信念
使用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实施步骤:①诊断:明确求助者ABC。评估小组经过个别谈话、心理访谈等方式,发现宋某存在“劳改犯没有一个好东西,我都不惹他们,他们却总是想欺负我”、 “他们就是针对我,欺负我”、“父亲的病是我造成的,我却没法照顾他,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的想法,这些想法分别属于“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的评价”、“糟糕之极的结果”等不合理观念。宋某的A为:父亲生病、与他犯发生肢体冲突。 B为:父亲生病都是自己造成的、他犯总是针对自己、欺负自己。C为:抑郁、焦虑、冲动、烦躁失眠以及产生轻生心理。
②领悟:咨询师明确ABC 后,向宋某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并使之理解、接受该理论。
③修通:利用苏格拉底“产婆术式”辩论术,帮助宋某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修正其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
本阶段小结:评估小组对其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其找到产生问题的错误观念,同时增加宋某亲情电话的次数(每月两次),让其了解家庭近况。宋某状态明显好转:认识到情绪的变化和冲动行为是由于错误认知导致的,心理负担逐步降低。
第二阶段
在宋某的心理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后,对其进行行为训练,进一步缓解不良症状。
使用技术: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脱敏训练
实施步骤:①继续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宋某进行心理咨询,改变错误认知。
②矫正小组针对宋某紧张、焦虑、敏感情绪,对其进行放松训练和脱敏训练,宋某十分配合,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效果显著。
本阶段小结:经过本阶段的疏导和训练,宋某出现的心理不适得到有效缓解,精神面貌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明显好转。
第三阶段
使用技术:阳性强化法
实施步骤:①明确目标行为。有意培养宋某对生活的兴趣和信心,利用宋某对中国军棋和扑克的爱好,引导其参加相关比赛,获得自我实现,增强自信心。同时利用其他丰富多彩的监区活动引导其尝试和其他罪犯进行交流,消除孤立感。
②监控目标行为。观察其在一定时间内参与集体活动次数及日常行为表现。
③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在宋某阳光开朗、表现积极向上的时候给予强化。
④多方面实施强化。引导宋某积极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安排从事具有挑战性工作,如担任监区半品员。根据岗位要求进行创造劳动,发掘自我价值,在工作取得成绩时,及时肯定。
⑤追踪评估。保证每周开展一次常规谈话,当宋某有情绪波动,违规违纪等问题后适时开展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动态,适时捕捉日常改造的闪光点,培养改造信心。
本阶段小结:通过强化,宋某重拾生活信心,整个人变得开朗、健谈起来。与他人相处时能够换位思考,劳动改造积极性大幅提高。与宋某谈话中可以基本确认其已经放弃自杀和脱逃思想。
(六)预期矫治目标
近期目标:1.通过有效干预,消除宋某的错误认知,主动配合矫正工作。2.降低各类不良反应,使其基本恢复正常状态。3.改善人际关系,控制不良情绪。4.增强个人自信心,提高改造积极性。
中期目标:建立生活信心,放弃自杀和脱逃思想,积极改造,获得重生的希望和心理的安宁。
远期目标:逐步认识的自身的性格缺陷和不良品行并努力克服,从点滴开始改变,逐步完善自我,积极、稳定地服刑改造。
【教育改造成效】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亲人生病、家庭变故对每一个人的打击都是巨大的。对于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更显得尤为重要,人际关系紧张、亲人正常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心理反应,甚至引发心理疾病。作为教育改造者,我们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帮助其尽快从痛苦中走出,消除监管安全隐患。
通过对本案例的矫正,我们有如下收获:首先,使宋某消除错误认知,人际关系得以改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状态。第二,使宋某放弃自杀和脱逃思想,走积极改造之路。第三,积累了宝贵的矫正经验。对于宋某,个案小组将持续关注,帮助其有效控制情绪,逐步完善人格,从而实现积极、稳定地服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