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胡某某的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8-07-23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JSJYJG1528183998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胡某某,男,1979年10月生,安徽省人,小学文化,2015年8月19日因犯诈骗罪被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2015年9月10日投送江苏省高淳监狱服刑。入监后,胡某某改造态度不端正,经常与他犯发生争执动手,不服从民警管理,对抗管教。同时,经常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参加劳动改造,经危险评估为高度危险等级罪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个人成长经历
胡某某出生于皖北农村,家中有3个姐姐,父母重男轻女思想较重,对其过分溺爱。胡某某上学期间无心学习,成绩差,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在家,整日游手好闲。步入社会后,无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混迹社会,结交了一些不良社会人员。成家后,与妻子感情淡薄,好吃懒做,经常靠3个姐姐接济来支撑生活。为不劳而获,2014年5月起,采用欺骗被害人代还信用卡后再将该卡挂失的方法,先后3次骗得被害人人民币8万余元。
(二)入监改造表现
胡某某入监后,自己感觉很好,看不起他人,常与他犯发生矛盾,并一味推卸责任。被监区民警处理之后,拒不认错,与民警狡辩、对抗,找各种理由推脱,无理纠缠。胡某某在入监后被查出患有胸腔积水,经过监狱积极治疗后,病情已逐渐康复,而胡某某时常夸大自己的病情,小病大养,多次在劳动期间以身体不适为由逃避劳动改造,混刑度日,消极改造,在罪犯中造成较坏影响。
(三)教育矫治的难点
1.自私冷漠,认知偏执。从小父母的溺爱、姐姐的过度谦让,养成了胡某某自私、冷漠的个性,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其改造中思想不端正,服管意识淡薄,规范养成意识差,民警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2.信心不足,自暴自弃。适应能力差,本以为刑期短,很快就能刑满出狱,结果又因余漏罪加刑。加之表现不好,减刑没希望,心理压力大,改造信心不足。
3.无所顾忌,行为散漫。长期混迹社会,恶习较深,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缺失,规范意识淡薄,行为散漫,自我约束能力差,随心所欲,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
(四)预期矫治目标
1. 遵守监狱规章制度,服从监规纪律,促使规范养成。
2、重建亲情支持系统,端正改造态度,重树改造信心。
3、消除好逸恶劳恶习,增强自律意识,适应改造生活。
(五)矫治措施
1.宽严并济,直击要害。鉴于胡某某的性格特点,在反复观察和认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攻坚民警决定从胡某某的日常行为习惯着手,找其软肋,直击要害。通过多渠道搜集狱情,发现胡某某在日常改造生活中行为极度自私,而且十分贪嘴,对物质需求极为强烈,尤其对分饭、加餐、加菜等事情,斤斤计较,只要不占便宜他就觉得自己吃了亏。抓住他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方面对其严格控制和约束,迫使其严格遵守监规纪律,只要出现了违规违纪的行为,除了严格依据计分考核条款考核处理,等级处遇也进行严格控制,让他这张“馋嘴”无法满足。同时,配合使用激励机制,做到赏罚分明,在胡某某遵规守纪、劳动表现良好的情况下,也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处遇,通过双管齐下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教育胡某某:物质获得需要靠自己劳动解决,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2.亲情帮教,重塑新生。通过对胡某某信件查阅、亲情电话、会见监听等渠道获得胡某某家庭观念、亲情意识较强信息。胡某某对民警的教育可能充当耳旁风,而对其姐姐的话则是句句在心。胡某某经常在家信中吹嘘自己在监狱表现怎么怎么好,奖励分拿得多么的快,减刑轻而易举等,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民警抓住其“爱表现”的特点,将亲情电话作为促进胡某某积极改造的重要手段,每逢节假日监区民警及时安排胡某某与家人通话,交流情感,利用亲情力量促其端正改造态度。同时通过监区会见日、监狱开放日等有利时机,民警与其家人深入交流、沟通,如实告知胡某某的现实改造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协商其姐姐对其加大家庭亲情帮教力度,用亲情的力量教育和感化胡某某,帮助其树立改造信心。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胡某某每每看到他犯通过积极改造争取到减刑裁定时,情绪都不会高,总有一种失落感和无望感。针对这一情况,监区安排经验丰富的民警担任他的分管民警,在个别谈话教育时,掌握谈话技巧,拉近距离,消除隔阂,耐心对待倾诉,获知胡某某对奖励分和法律奖励的强烈渴望与需求。为了树立胡某某改造信心和希望,结合其性格特征,监区民警对其进行阶段性鼓励教育,采取批评“一对一”, 表扬“点带面”,进一步帮助胡某某树立正确的改造观念,提升自觉主动改造信心。同时,通过生活上对胡某某的关心和帮助、协调亲人共同感化教育,逐渐消除其对民警和他犯的对抗情绪,促使其逐渐融入集体,适应改造环境。
4.放大效应,增强自律。由于胡某某文化程度低、生活恶习多且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特点,民警将其编入改造较好罪犯的监舍中,在调动之前,逐一对监舍小组成员进行谈话,让他们对胡某某不良行为习惯多制止多引导。同时,民警积极发掘胡某某日常表现中的“亮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胡某某时刻感受到民警在关注关心他。通过不断放大胡某某身上的亮点,帮助发现自身优点,从而激发和增强其改造自信心和自律意识。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一年多来的教育矫治,胡某某能够端正改造态度,认罪悔罪,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他犯正常相处,积极参加劳动改造,危险程度明显降低,目前,胡某某已获得了3个监狱表扬的行政奖励。
通过此案例,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要坚持耐心细致观察,火眼金睛。教育矫治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既要善于发现罪犯改造中的闪光点,去激发罪犯的改造动力,又需对错误的认知及思想,及时合理地进行帮助改正,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教育的效果。二要落实宽严相济管理,刚柔结合。一面狠抓罪犯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发现不当行为及时予以批评教育;一面转变教育方式,对批评教育后的罪犯,及时安排民警跟进安抚规劝,化解怨气,消除对立情绪。三要发挥亲情感化作用,润物无声。利用亲情的感召力教育引导罪犯,纠正罪犯错误偏执的认知,唤醒罪犯的良知,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改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