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暴力犯的刺绣梦 ——田某的艺术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8-08-06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ZJJYJG1528163950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田某,男,1983年出生,安徽人,农民。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4年6月入监改造。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田某改造初期,对监狱环境相对陌生,尚能遵守监规。但逐渐适应改造环境后,该犯却多次与他犯发生矛盾,并屡屡使用暴力,动手打人,且后续违规的可能性极大。通过对田某一般资料及其性格特点、生活经历等分析发现,田某的犯罪和违规,其实就是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问题,针对该犯的特点,分监区制定了对其进行“艺术矫治”的教育改造方案。

(一)邂逅绣艺。破除罪犯身上的性格缺陷,帮助罪犯重塑健康人格,我们应该这么做?有没有什么既能丰富罪犯业余生活,又能成功改造罪犯、且让罪犯乐于接受的教育改造形式?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分监区民警开始了文化育人的道路探索。经过不断尝试和层层筛选,2013年,民间技艺十字绣开始走上了分监区文化育人的大舞台。十字绣是一种安静的艺术创作,进行十字绣创作,要求创作者必须保持心情平静安宁,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就会出错或导致半途而废,绣艺创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磨砺罪犯性情,消除他们内心中的暴戾,培育耐性方面的独特功用。分监区领导看中了十字绣的这种独特功用,以筹备一年一度的教育改造成果展为契机,开设了“绣艺坊”刺绣训练班,组织了田某以及一大批与他犯罪情况类似的罪犯参与其中,探索刺绣艺术在教育矫治罪犯当中的独特作用。

(二)结缘绣艺。刚开始参加绣艺创作时,田某和大多数的暴力犯一样,都不能适应。一幅普通的绣品,需要几十种乃至几百种颜色各异的丝线,而且创作时必须要将规定颜色的丝线绣在规定的位置,才能把作品绣得栩栩如生。可因为缺乏耐心、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创作过程中,田某常常将颜色繁复的各种丝线弄错,把一幅完整的作品绣得四不像,最后不得不返工重绣。绣艺又是一种需要长时间坐着的安静的劳动,这对于田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他虽然性格表面上偏内向,但血液中却全是冲动暴躁的因子。绣艺这种枯燥而又细致的活计,完全与他的天性相悖。因此,在创作过程中,田某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有几次脾气上来了,还把自己手上的绣品扔掉,并扬言不干了。每逢这种情况出现,分监区民警都会苦口婆心的对其进行劝导,鼓励其坚持下去。为了激发田某等暴力犯的参与绣艺创作的积极性,分监区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梦想绣”主题创作比赛,对积极参与创作的罪犯进行物质和考核分上的奖励。还在分监区开展罪犯作品展,把他们绣好的“艺术品”进行公开展览,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当自己千辛万苦绣好的第一幅作品在分监区展出并获得名次后,田某得到了丰厚的物质奖励和考核奖励,由此,他对绣艺创作的看法开始改变,从此与绣艺结下不解之缘。

(三)织梦绣艺。2014年,监区筹备教育改造成果展和动漫艺术节相关作品,在民警的动员下,田某再次加入了巨幅绣艺作品的创作队伍,并成为了其中的骨干。一年中,田某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一幅长6.5米的巨作《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总共耗费了上亿针,由田某和他的伙伴们耗时七个多月才完成。这幅作品公开展览后,受到各界好评,并被《浙江法制报》大篇幅报道。当年,监狱举办亲情帮教,由于在当年的改造中转变较大,田某获得了一次亲情帮教的机会。为了能与儿子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田某的父母和妹妹节衣缩食,省出了路费和给田某的生活费,从老家风尘仆仆的赶来,实现他们一家团圆的梦想。亲人的不离不弃,让田某感动万分。同时,他也对民警的帮助关心表达了深深谢意,对以往的表现深感自责。田某认识到是绣艺创作改变了他,让他争取到了这次难得的帮教机会。帮教过后,田某深深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爱,对家庭充满愧疚。监区民警敏锐地捕捉到田某的变化,将田某家属前来帮教的合照制作成了绣艺图纸交给田某,并适时找其谈话,田某当场流下泪水。2015年,田某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制作了一幅十字绣,作为送给家人的礼物。这幅全家福在教育改造成果展中亮相后,被领导和来宾评价为“最温情”的作品。

2016年,田某在社会专业人士的辅导下,努力学习苏绣的创作技巧,并在摸索过程中制作完成了一幅《花开富贵图》,从此后,苏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在大墙得到传承。

2017年,田某独立完成了手工刺绣旗袍《有凤来仪》,虽然领导和来宾的评价不如女监的同行,但田某丝毫也不气馁,毕竟从打底绘图、设计、裁剪、刺绣、缝制都是他自己一手完成的,这对于一名身负重罪的服刑人员来讲,也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

2018年是田某在监狱的最后一年。通过多年的努力,田某也全面掌握了苏绣的大多数针法,唯独对技法要求较高的乱针绣还非常生疏。为帮助田某掌握更多更高深的刺绣技法,分监区民警还四处搜寻乱针绣技法资料和书籍。从书籍中,田某得知了乱针绣的创始人杨守玉,为了潜心钻研艺术而终生不婚的故事,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精神震撼。田某想,大师杨守玉能够为了艺术而放弃自己的终身幸福,我为什么不能为了艺术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呢?抱着这样的想法,田某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要在2018年学会乱针绣技法,并制作出一幅乱针绣作品。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每天收工一回来,田某就扎根在绣艺坊,开始进行乱针绣针法训练。晚上8:00后,绣艺坊一关门,田某匆匆洗过澡后,又开始抱着书本,学习乱针绣技法理论知识。半年的时间过去后,田某也初步掌握了乱针绣的规律,开始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幅乱针绣作品的创作。由于技艺出众,其他从事绣艺创作的罪犯经常会向田某请教,田某不仅会把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还会给他们讲杨守玉大师的故事,鼓励他们一起学习更多的苏绣创作技法。在田某的带领下,分监区的“绣文化”建设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参与人员数量和作品的技术含量都创下历史新高。

【教育改造成效】

五年的刺绣,田某的内心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从接受到喜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监狱在每一个环节都适时跟进,驱动田某个人的成长。用田某自己的话讲“民警在最关键的节点都默默在背后推了一把,正因为有了这不经意的推动也才有了自己的改变,也才有了后来作品的诞生”。

在从事刺绣的这段时间里,田某的性格也随着针线的行走而慢慢改变,如同当初预料的一样,通过绣艺创作,他长时间的保持了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学会了安静和平和,这使得他骨子里的爆脾气有了明显的改观。在从事绣艺的这些年里,田某同样也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成绩。2014年,他没有与任何人发生争吵,打架,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暴力思想和行为,当年获得了改积奖励。2015年,田某的行为改观明显,受到小组成员的尊重,被小组集体推荐为寝室长。在协调小组事务时,田某再也没有因为压力而激发自身的“攻击机制”,继续保持了无违规。这种良好的势头一直保持至今,期间新政实施,田某减刑受挫,但他同样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因为遭受挫败而出现任何消极改造的苗头。种种迹象表明,这种长期的绣艺创作,较好地消除了田某身上的暴力因子,改变了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除此之外,在从事绣艺的过程中,田某还掌握了很好的绣艺技能。像他这样的绣师,在高端定制行业,有着非常高的需求,而且月薪都在万元以上,能够解除该犯新生后的后顾之忧,使其很好的融入社会,不再因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失去生活能力,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