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罪犯宋某的心理矫治案例
- 案例时间:2018-07-23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BJJYJG1527823776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1.一般资料
求助者:服刑人员宋某,男,初中文化,28岁,父母均为农民,离异。
2.问题表现
宋某临近出监,在日常改造中情绪不稳定,对择业、生存发展和适应社会充满期盼和困惑,与自卑、迷茫等情绪交织在一起,有时兴奋,有时消沉,容易烦躁,对身边人和事变得漠不关心,与亲人在电话中因择业、生活安排等时常发生争执,与其他服刑人员因小事发生口角,饭量下降,晚上经常失眠,焦虑情绪明显。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原因分析
(1)求助者成长史
宋某小时候父母离异,在姑姑家寄居。由于姑姑管教不严,在上学期间,与一些社会人员来往,沾上了一些坏习惯,经常逃学,没有钱时伸手向姑姑要钱,姑姑不给,就趁姑姑不在家时,偷偷地从柜子里把钱拿走,后来被姑姑发现,姑姑打了他一顿。从那以后,宋某很少回家,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员混迹一起,最后被学校开除。他为了维持与那些朋友的交往,偷盗了一辆价值10万余元的轿车,被抓后判刑13年。
(2)心理测验结果
心理测验选用了焦虑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躯体化2.5,强迫症状2.7,人际敏感2.3,抑郁2.6,焦虑3.1,敌对1.8,恐怖2.7,偏执1.7,精神病性2.3,其他3.4;总分230,阳性项目数59个。
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及“其他”因子分明显偏高,尤其是焦虑和“其他”两项。
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经查阅本人档案,没有家庭及其本人的精神病史。
2.评估与诊断
(一)综合临床资料,对宋某的初步诊断是:焦虑情绪,属一般心理问题。
(二)诊断依据如下:
(1)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宋某对出监前的焦虑情绪,与其处境符合,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宋某的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仅局限于当前现实情况,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宋某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发,尚未泛化,持续时间两个月以内,对社会功能稍有影响。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焦虑情绪。
3.咨询目标
根据宋某的实际情况和求助愿望,商定咨询目标如下:
帮助宋某保持思想冷静,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更加信任自己,消除失眠、疲惫等生理状况,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守法公民。
4.咨询方法
咨询方法:当事人中心疗法,精神分析疗法。
5.咨询过程
总共做了四次咨询,每次1小时左右。
第一次心理咨询:
以非指导原则结合精神分析疗法进行咨询。会谈开始时,询问宋某目前的状况和希望解决什么问题,从自身亲历的情况入手,以从中发现有用的线索,让宋某在倾诉的过程中释放压抑的情绪。会谈中了解宋某的成长经历,总结宋某的个人成长史。
咨询结束前,为了解宋某症状的轻重和主要症状,在征得宋某同意后让其做了SCL-90测验。
第二次心理咨询:
在这次会谈中,民警开始和当事人共同探索问题形成的原因和时间。宋某说:“问题开始于开完减刑会后,即将出监回归社会,自己非常担心将来回归社会后能否在社会立足,心理压力很大”。基于对“压力”一词内涵的了解,民警询问是否感觉社会竞争激烈、尤其是刑释人员,对此,他回答说“是”。民警肯定其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并与宋某探讨渴望进步的原因,他说:“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此民警触及到了他心理问题的根源:担心在社会不能立足。
第三次心理咨询:
在这次咨询中,民警与宋某探讨了很多回归前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处理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如何面对周围的人和社会的眼光,如何加速适应社会变化,如何尽快完成择业自立等。民警从自身经验和知识出发,让“临释人员”心静下来,分清轻重缓急,对回归后可能碰到的问题设定合理预期,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发生各种情况的应对方法。特别是遇到挫折和歧视时,如何坦然面对,理性处理。民警运用了自我表露的技术,向他表达民警现在的生活态度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就在当下。他表示要不再为未来担忧,不再为明天着急,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第四次心理咨询:
在这次咨询中,民警谈到了对回归后的生活状态要克服虚荣心,不要好高骛远,从自身条件和能力出发做出切实可行的选择。民警从咨询开始后,用“孝”道引导宋某,当你们犯罪时,家庭并没有抛弃你,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惦念着你,失去的时间不可能再回来,珍惜现在,为家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凭自己的诚实劳动换取真正的自立,用辛勤劳动换来回归后的幸福生活。宋某说:“焦虑、紧迫感消失了,自己已经做好了回归社会后的准备”。
【教育改造成效】
(一)宋某自我报告:有意放掉内心的自我驱动,放慢了工作节奏,但工作进展一样跟得上,咨询前脸上此起彼伏的痘痘逐渐消失了。咨询前后人际关系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二)民警评估:咨询结束时当事人情绪状态良好,肢体明显放松。
(三)心理测验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躯体化1.4,强迫症状2.5,人际关系敏感2,抑郁2.3,焦虑2.2,敌对1.5,恐怖2.3,偏执1.5,精神病性1.8,其他1.3;总分173;阳性项目数46个。
比较咨询前后测验结果可以发现,当事人在总分和阳性项目数上显著下降,其中,以“其他”、躯体化、焦虑三项最为明显。
评估结论:完成咨询任务,达到咨询目标。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较好地贯彻了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态度,始终和当事人站在一起,而不只是关注问题,有效地帮助宋某化解了焦虑情绪和次生症状。但是,咨询过程也存在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咨询员没能帮助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的根本问题,没能促进当事人的人格完善,这是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