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崔某某个别矫治案例
- 案例时间:2018-07-24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HNJYJG1527646904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崔某某,女,1984年出生,汉族,籍贯海南省乐东县,初中文化程度,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刑期自2017年7月25日至2019年7月21日止。累犯,曾因犯贩卖毒品罪服刑六个月。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以下简称艾滋病)。因崔某某有传染他人的危险性,经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为高危二级(脱逃、行凶危险)、中危三级(自杀危险),被确立为监狱级重要案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崔某某有兄妹四人,因为是家中独女,从小父母长辈对其比较溺爱,性格叛逆,不服从父母管教,经常混迹于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17岁时因为好奇心吸食毒品海洛因。
(2)社会经历:崔某某初中毕业后无固定职业,于2001年走上以贩养吸之路。崔某某吸毒史长达16年之久,曾强制戒毒5次,2016年8月30日因向吸毒人员罗某贩卖毒品被公安局抓获。
(3)生理因素:崔某某约于2010年在戒毒所戒毒时,经检查得知患艾滋病。出所后开始在乐东县防疫站接受治疗,但由于反复吸毒,治疗效果不佳。
2.服刑改造表现
崔某某新入监后被隔离关押管理,其身份意识不强,认罪悔罪意识较差。在日常服刑改造中,崔某某卫生观念淡薄、内务卫生较差。因自知身患艾滋病,经常向民警提出要求特殊待遇,比如不整理内务、不参加队列训练等。改造情绪低落,夜晚睡眠质量较差,对周围事物敏感。2017年8月崔某某与包夹罪犯发生争执,被记违规。
专管民警对其进行个别谈话,逐步了解崔某某的改造想法,分析原因。
(1)家庭原因:崔某某父母对其过分溺爱,从小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精神匮乏空虚、一昧追求物质享受。
(2)自身原因:好逸恶劳,恶习缠身。崔某某长期混迹于酒吧和赌场,与涉毒人员交往甚密,因此摆脱不了对毒品的依赖,心瘾难除。
(3)生理原因:身患疾病,已出现艾滋病初期症状(红疹、脓包),用药恢复慢,伤口疼痛以致夜间难以入睡。
(4)心理原因:崔某某性格外向冲动,因自身疾病害怕遭到他人歧视,常因小事与他人发生口角争执。近期病情有恶化趋势,心理负担加重。
3.心理行为表现
EPQ:精神质p75分,内外向e60分,神经质n55分。
SCL-90:总分为240分,总均分为2.67分,躯体化2.92,强迫症状2.1,人际关系2.11,抑郁3.38,焦虑2.4,敌对1.83,恐怖3.24,偏执2.83,精神病性2.6,其他3.86。
SAS:标准分67分。
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崔某某有中度焦虑症状,性格固执,敌对心较强,心理较脆弱,自我评价比较低,情绪低落明显,兴趣减退。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崔某某认罪悔罪意识差。
(2)崔某某患有艾滋病,有传染可能性,存在监管安全隐患。
(3)崔某某因病情心理压力大,消极改造心理严重。
5.预期矫治目标
(1)增强身份意识,严守监规纪律,杜绝传染可能;
(2)加强认罪悔罪教育,认清犯罪危害,矫治恶习;
(3)引导崔某某接受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改造信心。
6.矫治方案
针对崔某某的性格特点和现实改造表现,监区召开专题会,制定教育改造方案。
(1)加强认罪悔罪教育,牢树身份意识。鉴于崔某某病情特殊性,监区统一管理尺度,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将身份意识教育放在首位,将强化监规纪律、行为养成作为管理重点,严把入监教育基础关。针对崔某某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民警每天对其个人内务卫生进行检查,及时跟进个别谈话教育,督促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严格遵守隔离管理规定。
2017年8月崔某某因与包夹罪犯发生争执,情绪激动。为保证监管安全,民警及时采取应急预案,待崔某某情绪平稳后由专管民警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向崔某某表明监区态度和立场,绝不会因其病情而放松管理,明确拒绝崔某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监狱纪律整顿月期间,监区针对崔某某开展丰富的监规纪律教育活动,帮助其牢固树立身份意识,迄今未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2)注重人文关怀,缓解人际关系紧张。艾滋病犯因免疫力低,经常生病,专管民警们都会第一时间到隔离区看望、询问病情、疏导情绪。考虑到崔某某有增加营养、提升免疫力的现实需求,监区向监狱汇报崔某某情况,为其申请营养餐,增强体质。
在日常管理中,在崔某某情绪平稳、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专管民警经常主动对崔某某进行个别谈话教育,详细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家庭状况。经谈话了解到,家人对崔某某再次犯罪非常失望,入监后四个月都没有来接见她。监区特此安排专管民警进行电话家访,告知崔某某近期身体状况和改造表现,劝说崔某某家属经常来亲情会见。在监狱定期组织亲情帮教活动中,监区利用活动邀请崔某某家属走进监区,与崔某某开展一系列亲情帮教活动,比如“一封家书”、“给父母洗脚”等多样式活动,引导崔某某感知家庭温暖,增加改造信心。
入监初期,监区安排包夹罪犯24小时夹控崔某某,崔某某对此十分抵触,与包夹罪犯关系紧张。民警在个别谈话中了解到崔某某有阅读的习惯,为此,监区安排崔某某与包夹罪犯组成学习小组,制定每日阅读计划,阅读后与包夹罪犯分享读后感,撰写心得体会。包夹罪犯在其日常改造生活中主动关心帮助崔某某,几个月后,崔某某逐渐消除对包夹罪犯的抵制情绪,与包夹罪犯相处融洽。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促其改过迁善。经监区狱情会议分析,崔某某为累犯,认罪悔罪意识差、毒瘾屡戒不断的根本原因是精神匮乏空虚、道德素质低下。监区安排民警教师对崔某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学习《了凡四训》改过之法,培养“发耻”“敬畏”“勇猛”之心。
崔某某认为自己以贩养吸,没有向家人要过钱,所以不觉得羞耻。民警通过让崔某某学习《了凡四训》改过之法“但改过者,要发耻心。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引导崔某某认识到吸毒的危害,虽然她没有因吸毒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但带来的是更深的精神伤害,她沉沦毒海,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没有给父母带来荣耀,愧对了他们的养育,也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民警用“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引导崔某某认识到“因果轮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指出患病就是吸毒贩毒种下的恶果,失去自由就是违法犯罪必须接受的惩罚。同时指出因为她的贩毒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多少家庭因此支离破碎、债台高筑,多少青少年因此染上毒瘾、葬送大好前途,并列举了监区的真人事例,崔某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在发现崔某某有较大转变时,监区趁热打铁,用《了凡四训》改过之法“须发勇心,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引导崔某某当下就改,教育她从小事做起,从小善做起。经过长期的教育引导,崔某某进步明显。近期,崔某某向民警汇报新入监艾滋病犯情绪不稳定,建议民警多加关注。民警首先肯定崔某某思想上的进步,并引导其多帮助组员,以自身的改造经历、对疾病的认识,鼓励组员积极改造。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调节情绪,树立改造信心。
崔某某入监初期,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其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崔某某因艾滋病病情恶化产生中度焦虑情绪,心理中心咨询师及时进行介入性的疏导,与崔某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后,每周一次运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对其进行放松训练,帮助其舒缓焦虑情绪,改善睡眠。通过两个月的训练,在崔某某睡眠改善,焦虑情绪得到初步缓解后,心理中心咨询师进一步引导其接受病情,专注当下,重拾信心,配合治疗控制病情。
【教育改造成效】
SAS标准分由67分降为54分。
SCL-90:总分由240分降为149分,总均分降为1.66分,抑郁分降为1.38,焦虑分降为1.7,人际关系分降为1.33,精神病性分降为1.7。
经过教育矫治,崔某某能够严格遵规守纪,服从监狱对特殊传染病犯的管理,以平稳心态接受病情,以积极的态度回归正常改造路。
在管理教育崔某某的过程中,监区宽严相济,多管齐下,在强调监规纪律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了凡四训》改过之法对其进行个别教育。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了个别教育需要因人、因事、因案施教,面对此类传染病犯时,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尤为重要,这种情感上的纽带是强制力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管控力。但仅为了安抚而法外施恩,又失了公平公正。个别教育需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累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