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危险服刑人员黄某的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8-08-31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HJYJG1524484981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黄某,1965年5月1日出生,上海市闵行区人,初中文化,已婚,育有1女。2015年3月16日因故意杀人罪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2015年9月21日调入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服刑。有3次前科,有吸毒史,患有冲动型人格障碍,高血压、心脏病。在新收犯监狱因为严重违纪(拿剪刀戳同犯眼睛)被严管1次,禁闭1次,隔离1次,服刑以来拒不认罪,坚决要求申诉。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1965年黄某出生在上海的农民家庭,家中有1个的姐姐,比黄某大5岁。父母非常期盼能有个儿子,他的出生满足了家庭的愿望,家人对其极其宠爱,一切以他为中心,尽力满足他的所有需求,使其养成了自私偏执、任性散漫的个性。

(2)社会经历。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接触地痞流氓,并跟随他们混迹于娱乐场所,慢慢沾染了毒瘾。黄某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品性使其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只能依靠敲诈、盗窃等犯罪手段获得金钱以满足消费。结婚前就有过3次前科(2次为盗窃罪),结婚生女以后收敛许多,但却仍然与以前的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也是因为这些所谓的“朋友”造成这次犯罪。

2.入监改造表现

黄某入监以来不认罪,多次写申述信,整天挂念着自己的案子,但一直没有得到满意回复,情绪紧张焦虑。入监前就被诊断为冲动性人格障碍,但入狱后却坚称自己没有问题,拒绝服用精神类药物,导致无法有效控制情绪和行为。在监组内因生活琐事三番五次与他人发生矛盾,人际关系极差,其他服刑人员对他颇为不满,在监组彻底被孤立。

3.心理行为表现

黄某在社会上就被诊断为冲动性人格障碍,并服用精神类药物,犯罪后经司法鉴定也显示其患有冲动性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缺乏冲动控制,易激惹,常因微小刺激而发作,动辄就会以暴力威胁。在不发作期间是正常的,对发作时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但不能防止复发。黄某入监后的行为表现也是与诊断相吻合,多次因为小事与同犯发生矛盾,甚至重大违纪事件。

4.教育矫治难点

(1)认知因素。黄某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认为自己拿刀只是想吓唬他人,是被害人先动手打自己,才失手将对方捅死的,法院不应该判故意杀人罪。入监后一直在申述,始终打不开这个心结,对于民警的教育和法律解释不以为然,其改造生活就围绕申述这一个主题,整天被负面情绪笼罩,遇到刺激极可能暴发暴力行为。

(2)性格因素。黄某性格偏执、多疑,心胸狭隘,以自我为中心,报复心极强。在改造生活中十分强势,他所认定的东西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摆在他面前,否则他是坚决不会改变想法的;对别人极度不信任,只要有人反对他的意见或行为,就认为别人在故意害他,所以在生活中只要有人侵犯到其利益,定会记在心中并伺机报复。

(3)身体因素:黄某在入监前就患有冲动性人格障碍和多种慢性病(心脏病、高血压),在家都是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但是入监后声称自己不是人格障碍,拒绝服用精神类药物,民警和医生的劝说都没有用。冲动性人格障碍如果缺少药物对情绪的控制,做事极端冲动且不计后果,极易与他人发生言语或肢体冲突,对监管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加之其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情绪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5.矫治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经过与监区领导的协商探讨,制定详细的矫治方案,分步骤对黄某进行矫治,以实现让其控制情绪,认罪悔罪,早日投入到正常的改造生活中去。

(1)查阅资料,做好准备。仔细查阅、研究黄某的档案资料,询问新收犯监狱主管警官对黄某的评价。得知其在新收犯监狱因为生产琐事在生产车间用剪刀猛戳他犯眼睛,随后又在警官教育时暴力抗法,不服管理。而且黄某还有过3次服刑经历,针对他的脾气性格和服刑表现,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2)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在最初的试探性谈话时,以聊天式谈话为主,目的是了解黄某的诉求和兴趣。通过沟通发现其比较在意亲情,对于女儿非常疼爱,当聊到他女儿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所以决定以亲情关系作为与黄某沟通的切入点。同时在矫治前3个月,在处理其与同犯的矛盾时,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他做宽大处理,黄某是一个感性之人,渐渐感受到警官是在为他着想,信任就此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3)把握时机,精准施教。黄某入监后连续投递几十封申诉信没有回应,当他又一次信心满满的给驻监检察室写了20多页的信件被退回后,民警权衡再三还是决定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知黄某。不出所料听到消息后当即就情绪失控、言语激动,民警并没有阻止他,在安慰他的同时观察其言行和情绪,综合判断黄某的情绪是穷途末路歇斯底里的表现,故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对其进行转化。一方面,从他的判决书内容、现在的处境和当前的司法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并与新闻报道里的翻案事例进行对比;另一方面,让其对他父母、妻女期盼他早日回家的心态进行换位思考,让他切身感受到家人目前所受的痛苦和煎熬。此次谈话一直持续3个小时,从咆哮到细语,从眼泪到笑容,他不认罪的态度明显动摇了,两天后主动找民警了解减刑政策,并上交第一份认罪服法书。

(4)打消疑虑,稳定病情。黄某拒绝服用精神类药物的问题,根源在于内心的疑虑,认为监狱的精神类药物和社会医院购买的药物不一样,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坚决不吃。针对这个情况,特地从医务所领来未拆封的药,当着他的面打开,并分发给他服用,几次下来以后黄某感觉到药物对于情绪控制的作用,并逐渐认可并正常服用监狱的精神类药物。

(5)疏堵结合,防控风险。黄某患有冲动性人格障碍,一旦遇到应激事件刺激,很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失控。一方面要疏导情绪,通过与精神科医生的沟通以及与黄某的相处,了解到他是非常需要情感宣泄的人,特别需要一个“忠实听众”,民警要转变成为一个聆听者,每周至少要和他聊两次。同时鼓励其定期到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及时缓解负面情绪;另一方面要尽早预防,源头治理,杜绝出现激怒他的应激事件。首先,从他的“三联号”(3名距离近、互相监督的罪犯)入手,选择性格脾气较好的服刑人员和他进行联号,防止因为小事产生危害监管安全事件。其次,在监组内安排两名看护服刑人员在白天进行看护,将罪犯打水、看电视及其它娱乐时间列为重点时段进行重点看护,对于黄某与其他服刑人员产生的小摩擦在第一时间劝阻。

6.预期矫治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对黄某进行法律教育,帮助其打开心结,放弃申诉,进而认罪悔罪。

(2)督促正常服药,能够自觉服用精神类及慢性病药物,以稳定情绪和身体状态,保障黄某身心健康。

(3)做好防控措施和危机预案,帮助其控制冲动情绪,减少违规违纪事件发生,杜绝发生重大监管安全事故。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民警近1年的教育矫治,黄某写出了认罪服法书,并明确表示不再申诉,认罪悔罪。能够正常服用精神类药物和慢性病药,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冲动情绪得到较好的控制,与其他服刑人员关系也明显好转,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改造任务,未发生违规违纪事件。

回顾整个教育矫治过程,想起当初接受任务时曾有过短暂迷茫和犹豫,自己也不禁笑了,这种笑包含着五味杂陈、酸甜苦辣。考虑到黄某的心理和身体因素以及新收监的重大违纪,当初我给自己的底线是不发生重大监管安全事故。随着接触的深入,我用心慢慢接近黄某,运用各种方式逐步取得信任,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监区领导的协助一鼓作气将黄某彻底转化。在教育黄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黄某情绪激动对我大声咆哮,当时我也有过愤怒情绪,但就在那一刻我不断说服自己要冷静对待,自己不能做到控制情绪还怎么教育转化罪犯呢?即使下班回家我也努力调整情绪,不让工作上的怨气影响家人。我很幸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努力取得了成绩。

要说有哪点最让我有成就感,我觉得作为一名主管警官担负着很大的责任,不仅是一名服刑人员的前途命运,更是他背后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在黄某不认罪之前,他几乎没有笑过,面目狰狞,脸上始终挂着苦大仇深的表情。但是自从认罪以后,他如释重负,经常会笑,这是一个正常人发自内心的笑。他的家人知道他认罪后十分开心,犹如雨过天晴一扫阴霾。上小学的女儿写了好几封信,并画了好多幅全家福寄过来,黄某看了感动至极。当接见日其年迈的母亲握着我的手激动的表达感谢的时候,那一刹那我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