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陈某某的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8-09-13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HNJYJG1523503841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陈某某,男,1963年9月出生,海南人,初中文化,捕前无业。2013年因伙同他人在海口市贩卖毒品,被当场抓获。后被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死缓,并限制减刑, 2016年4月14日分流到美兰监狱服刑。陈某某入狱后思想压力较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频繁,存在暴力伤害其他服刑人员危险倾向,曾经在厂房出工时因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口角欲拿工具进行攻击被值班民警制止,监狱将其认定为危险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由于家庭贫困,父亲有长期酗酒恶习,母亲外出打工时常不在家,所以陈某某从小缺乏家人的关爱,原则性不强,法律观念淡薄。
(2)社会经历。陈某某小学三年级后辍学在家,在村里游手好闲,成年后偶尔做些散工,但他不安于这种既辛苦回报又少的工作,为逃避现实,他结识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并很快染上了毒瘾。曾于2005年3月2日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刑满释放后,他执迷不悟,又重新走上了吸食毒品并以贩养吸的道路,于2013年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
2.入监改造表现
陈某某入监以来,心理压力较大,长期失眠,劳动任务长期无法完成。与服刑人员关系紧张,经常因为小事与他人发生矛盾,曾经在厂房中与他人因为杯子的摆放问题发生口角,准备用劳动工具攻击其他服刑人员时被民警拦下。
3.心理行为表现
陈某某性格内向不稳定,遇事情绪反应强烈,遭受刺激情绪不容易平复。喜好独处,不愿意与他人沟通。SDS得分73分,SAS测验得分65分,处于重度抑郁和中度焦虑,晚上经常失眠,有时候一连几天睡不着觉。经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面谈,陈某某具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中心对于陈某某采取了心理危机干预。
4.教育矫治的优势、难点
(1)优势。父母年老多病却不能在身边尽孝,陈某某对家人的愧疚感是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突破口。
(2)难点。孤僻易怒,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对民警有抵触情绪。
5.预期矫治目标
近期目标:消除抵触情绪,改善心理问题,缓和人际关系,促使其遵规守纪。
远期目标:发展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矫治方案
(1)第一阶段:真情感化消解抵触情绪,唤醒悔过之心。
民警经常找陈某某谈心,询问他的服刑状况和生活上的困难,针对陈某某长期失眠的问题,民警通过音乐疗法帮助他改善睡眠;鼓励陈某某参加文体活动,加强锻炼;每逢传统佳节,民警都会找陈某某谈话,给予关心。
通过谈话,我们得知陈某某父母年龄较大,父亲患有腿部关节疾病,行动困难,发病时疼痛难忍,他对自己的家人充满愧疚感。鉴于这种情况,民警购买水果来到陈某某父母家中进行家访,对陈父的病情进行关心,同时也鼓励陈某某的父母参与到陈某某的转化中。陈某某的母亲在监区民警的鼓励下,在电话中向陈某某说出了监区民警去看望他们夫妇的情况,陈某听了深受感动,电话录音(节选)如下:
陈母:“前两天你们监狱的警察来家了,那些非亲非故警察是真的用心想把你拉到正路上来啊!”
陈某某:“妈,我真没想到他们会去家里看你跟爸啊,我以后会在监狱里好好表现,不辜负你们和警官的期望”(陈某某的声音明显哽咽)……
在监区干警的真情感召之下,陈某某紧闭的心门逐渐敞开,挂断电话,陈某某主动向民警报告,感谢民警看望自己的父母,同时对自己的过往表示了悔意。民警以此为契机,马上对陈某某进行了深入的教育谈话。
陈某某“警官,我妈都跟我讲了,我真的没有想到你们会专门跑到家中看望我爹妈。”
民警:“你的父母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他们都希望你能够好好服刑,重新做人,你有什么想不通的也可以给我讲一下。”
陈某某:“我现在五十多岁了,又是限制减刑,再怎么样也要将近三十年才能出监了,就算能熬到我也老了,还有什么意思啊,每次想到这里我都十分沮丧,劳动提不起力气,服刑觉得没有动力,人生一点指望都没有了。”
民警:“你这么想是不对的,我们去看望你的父母时,老人家最关心的就是你在里面表现怎么样,他们希望你能够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就算为了家人,你也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你的人生,努力活在当下,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父母对你的期盼。”
陈某某:“警官,你说的对,从前我也没想过这些,我以后会好好服刑改造。”
经过民警耐心的教育引导,辅之以以亲情感化,陈某某内心的抵触情绪被化解了,他的改造表现有了明显好转。
(2)第二阶段:心理矫治寻找内心症结,改善负面情绪。
针对陈某某性格内向,内心压力大且抑郁焦躁等心理特点,经过与心理咨询中心研究讨论,监区决定采用沙盘疗法对陈某某进行心理矫治。
在一次沙盘游戏中,陈某某在沙盘中摆放了一幢房子,和三尊佛像。当他把房子和佛像摆好,他马上双手合十做了一个礼拜的动作。
咨询师:“我观察到你先拿了一个房子放在中间,能告诉我,房子在你心里代表了什么吗?”
求助者:“房子代表家。”
咨询师:“为什么你会选三个神像放在房子前面呢?”
求助者:“我希望他们可以保佑我内心没有那么多杂念,保佑我的家人平安幸福。”
咨询师:“关于家你想到了什么?”
求助者:“我想到我以前因为吸毒,我妈哭着求我让我戒掉,但我没听她的,还是继续吸了,她哭的样子我忘不掉。”
咨询师:“其实,你的心中之所以有杂念是因为你对父母有深深的愧疚和牵挂。这说明你是一个孝顺的人,其实你可以转换一下思路,好好改造不也是尽孝么?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要你活在当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好好表现,就是为父母积福,父母也会感到欣慰。”
求助者:“听了您的话,我感觉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我要通过改造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弥补对父母的愧疚。”
通过此次谈话,民警敏锐地发现陈某某对于家人的愧疚感深深地折磨着他,这也是他抑郁焦虑等问题的一大诱因,民警以此为切入点,对陈某某进行了系统的心理疏导,并鼓励他将对家人的愧疚感转换为服刑改造的动力,经过治疗,陈某某的负面情绪得到了极大缓解,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3)第三阶段:传统文化矫正思想误区,培植正确理念。
在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疏导的基础上,监区运用《三字经》《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等优秀传统文化对陈某某进行教化。针对他对于父母心怀牵挂的特点,民警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对其进行劝导,通过“孝子之养,乐其心”的典故让他明白“好好改造也能够让你的父母内心得到宽慰,也是一种尽孝”。对于他认为自己年龄大,刑期长的特点,民警运用《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典故教育他“明白道理永远不怕晚,就怕不知悔改,一辈子执迷不悟。人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心地去改造,其实在哪里都一样。”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之下,陈某某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一些思想误区,内心变得更加充实。
(4)第四阶段:兴趣培养充实服刑生活,激发改造动力。
民警不失时机的鼓励陈某某在改造中积极表现,及时表扬其所取得的进步,并鼓励其发扬特长,培养爱好,在改造生活中找到寄托,实现自己的价值。根据陈某某从小喜欢汽车的特点,监区安排其参加监狱组织的汽修学习班,帮助其订购汽车杂志,陈某某在学习汽修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学习班他主动帮助其他学员解决问题,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焕发了新的改造热情。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民警一年的努力,陈某某的改造表现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现实表现方面,陈某某遵守监规纪律,接受民警的教育管理,服刑意识增强。陈某某自述:“现在心态平和了很多,晚上睡眠的情况也好多了。”据同监舍的服刑人员反映“以前陈某某是一个很冷漠的人,现在有时候会主动和我们说话,大家也慢慢开始接纳他。”
心理行为方面,他的scl-90量表显示,陈某某的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以下为他的前后测试值对比:
维度名称 |
原始分(前) |
原始分(后) |
总分 |
289. 0 |
204.0 |
总均分 |
3.21 |
2.27 |
阴性项目数 |
6.0 |
11.0 |
阳性项目数 |
84.0 |
79.0 |
阳性症状平均分 |
3.37 |
2.44 |
躯体化 |
41.0 |
29.0 |
强迫症状 |
33.0 |
25.0 |
人际关系 |
29.0 |
19.0 |
抑郁 |
53.0 |
34.0 |
焦虑 |
31.0 |
23.0 |
敌对 |
14.0 |
10.0 |
恐怖 |
14.0 |
12.0 |
偏执 |
12.0 |
13.0 |
精神病性 |
35.0 |
21.0 |
其他 |
27.0 |
18.0 |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针对限制减刑的服刑人员,他们内心最大的症结所在就是减刑受限,服刑时间长,对人生丧失希望,民警在教育转化此类服刑人员的过程中,就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妥善运用好心理矫治手段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针对性地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改造观念,改造是为了赎罪而非减刑。要坚持教育改造的宗旨,从内心深处帮助此类罪犯建立起生活的信心,持续地攻坚发力,消除服刑人员内心的桎梏,为他们播种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