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换心 因材施教 ——对聋哑服刑人员黄某教育矫治案例
- 案例时间:2018-08-17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ZJJYJG1523503005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黄某,1980年1月28日出生,湖北武汉人,聋哑人。因贩卖、运输毒品罪,有吸毒史,于2005年9月6日经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黄某入监后基本能服从管理,遵守监规纪律,但性格执拗,易钻牛角尖。COPA-PI心理测试显示:黄某依赖性强,缺乏自己主见;不安守本分,渴望刺激;有较强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通常忧心忡忡,对前途沮丧悲观;具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变态倾向。黄某父母健在,离浙江较远,又因黄某系聋哑人,故家人接见较少,但是黄某和其母亲关系很好,对母亲的依赖性比较强,每个月都会与其母亲电话沟通(民警帮助口述)。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黄某与其他服刑人员有些不同,她是个聋哑人,刚分入监区时,因为自身的聋哑和性格的内向,给她的改造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她使用的手语旁人基本不懂,而用纸笔和其他服刑人员沟通不方便,但黄某内心十分想融入集体。她也想努力和其他服刑人员一起交流,但是一连串因沟通困难造成的障碍让她的情绪一度十分低落,对改造不主动不积极,对监区举办的活动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加上刑期长,黄某信心不足,情绪低落。但在“谈话”过程中民警得知她上过学,也有一点绘画基础,很聪明,动手能力强。
对于服刑人员的改造,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结合服刑人员自身的性格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改造方案,对于聋哑类服刑人员,光凭语言的沟通、谈话性的教育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改造效果。而黄某刑期长,性格内向,更是需要着重关注的改造对象,监区民警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该服刑人员的措施,希望挖掘黄某的潜力,让其在改造上能够不断前进。
一、安排专职民警帮教,及时了解掌握黄某的思想动态。针对黄某特殊的身体情况,民警首先为其创造良好的改造氛围,要求同组同室服刑人员对其不歧视,不孤立,和黄某多交流,鼓励同室服刑人员学一些基础的手语,平时谈话中对黄某思想上多引导,消除顾虑,对其生活上多关心,让黄某能够真正感受到民警和其他服刑人员的关心,黄某的改造情况有了一定好转,笑容也多了。
二、以心换心、因势利导、落实包干民警。由于黄某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而其平时表现又比较稳定,为鼓励她主动积极改造,监区民警讨论后就把监区画黑板画的岗位给了她,黄某也接受了,同时包干民警还经常鼓励黄某去看关于绘画等方面的书籍,并且允许其在休息时间在阅览室练习画画。慢慢的民警发现她对绘画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她愿意为了画画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画画中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改造方向,她的绘画能力也在一次次的板报更替中慢慢提高了。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包干民警就会建议黄某通过自己绘画的才能为监区增添一抹亮色,比如墙画,当时监区正建设自己监区文化“一区一品”道德存折活动。民警就建议黄某在墙画上用自己的画笔体现出道德存折的作用和重要性,画完以后得到了其他服刑人员们的一致认可,其他服刑人员们都惊异的发现那个不声不响的小个子哑巴,居然还有这样的才能;同时黄某在出墙报中找到了改造自信和目标。每次到各个节假日,黄某都能在黑板报上生动形象的体现节假日的主题,让服刑人员也能感受到过节的氛围。
三、以监狱平台为契机,巩固前期矫治效果。2015年,第三届丝绸文化艺术节,监狱开设了书画兴趣班,当时的监区长,建议黄某去参加书画社的学习,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绘画功底,还特意叮嘱一同学习的服刑人员给她当“翻译”。虽然聋哑,但听不到不等于看不到,其他服刑人员用听的,她就用看的,其他服刑人员听老师讲解绘画技巧,她就看老师和其他画的好的其他服刑人员现场画,怎样起笔,怎样收笔,怎样调色,怎样上色······同去学习的林某常在监区说“黄某虽然聋哑,但她有一双任何人都无可比拟的慧眼,和一颗比任何人都坚定的心。她的每一笔都是用心在学,每一幅作品都是用心在画。”就这样,黄某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和毅力,完成了初级书画班的全部课程。那一年,监狱举办了旗袍展,展出旗袍的同时,展会现场所需要用到的绸扇,绸伞等配饰上面的画作,需要由书画班的学员完成。她就是其中一名画者。看着直播中展出的作品,她开心地跟周围其他服刑人员笔画“这是我画的花鸟,很漂亮吧!”
通过一年的观察和帮教,民警发现黄某其实是很有耐心和韧劲的一名服刑人员。2016年的“玉兰颂”的手绘旗袍制作,民警经过考虑,认为黄某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将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黄某,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民警安排黄某再次进入书画社深造。她事后回忆说:“第一次在绸缎上作画,我心里有些发毛。每次落笔总是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画错导致整件旗袍报废。但是监区长蔡警官时常在我上色时观看,偶尔也会给我写提点。虽然我无法讲话,但蔡警官耐心地用文字与我沟通,我心里很温暖。”她告诉民警,在旗袍上画白玉兰,因为是第一次在绸缎上作画,她总是先在几块废布上小心翼翼地描画,还时常指着上面的涂抹跟一同创作的林某比划来比划去,时不时地停下来看她怎么落笔,怎么勾线······
终于在画废了4块布后,略有笔感的她提笔小心翼翼地在旗袍上落下了第一条线。勾完外形上色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暗红色的旗袍配上微黄色的白玉兰,本该是鲜明的对比色,却在上色晾干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龟裂的现象阻碍了黄某手中画笔前进的道路,花朵看上去不灵活,缺少美感。心烦意乱的时候,她将自己的烦恼都写在了周记本上,民警得知后,通过上网搜索和查阅书籍等方式将更多可尝试的方法告知她,并让监区内其他热爱画画的服刑人员和她一起想办法,最后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办法,她试着将布料的底色涂成白色后再上色,一遍又一遍地调整,上色,细致地勾勒,常常一个晚上只画一个花瓣。时间终归成了惊艳的见证人,在上色、晾干、再上色的不断循环中,黄某的手绘旗袍作品完美亮相。艺术节上展出时,那一朵朵或含苞待放或娇艳欲滴的玉兰,黄某特别自豪地告诉其他服刑人员这是她的作品。对于以前的她来说,人生或许有很多的不如意,但从现在的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不懈,看到了是“山不来就我,我就去找山”的顽强。
【教育改造成效】
一、化被动改造为主动改造,培养了耐心和毅力。通过方案的持续实施,黄某的改造状态一天天好转,不仅是体现在对绘画的强烈兴趣上,还表现在生产上,不会踩缝纫机的她以前因为听不到,劳动积极性不高,之后却主动要求去参加技术课的学习,用双眼学完了缝纫机的基本操作,并付诸实践,因为手脚很快,时常被评为监狱的劳动能手。
二、愿意敞开心扉,提升了改造自信。以前黄某不爱和其他服刑人员沟通,又不愿意向警官表达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她经常通过周记本把自己的各种想法和警官交流。而黄某由于画画水平的提升,甚至做起了其他服刑人员的画画小教员,有时候另一边监舍的黑板报其他人画不好,都需要黄某过去帮忙,增强了黄某的改造自信心。
三、营造平和心态,获得了优秀的改造成绩。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画的很多刊头和插画,多次被监狱扬帆报和《浙江新生报》录用,而在监狱各项比赛和活动中获得的良好成绩也让她获得了很多分数,她多次被评上监狱改积,省改积,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次获得政府减刑。随之改变的还有黄某的心态,在2017年减刑假释和计分考核新政同时出台的情况下,黄某却相对平稳的度过了,她在周记上写到,“虽然新政的出台对我个人的减刑产生了影响,但是我已经能够坦然的接受,也会珍惜现在有的一切。画画改变了我,也让我有了主动改造的动力。”画画对于黄某的黄某非常巨大,而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改造方法也显示了监狱的人性化管理,更凸显了道德润心、情感暖心、法治正心、矫治塑心的监狱文化理念,让服刑人员从内而外改变,起到了塑造新人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