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刘某某的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7-12-12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XJJYJG1513077523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刘某某,39岁,贩毒,13年,太原人。2010年入监以来,多次受到监狱处罚,先后三次调队,累计严管3次,禁闭4次。内在表现为性格乖戾、狂暴易怒、认知偏激、多疑善变、孤僻内向。反映在行为上突出表现在仇视社会、排斥异己、敌视民警,受处罚后不仅不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为所欲为。一直是分监区重点包夹控制的对象。已经造成的影响是:能够自觉改造的罪犯因受到报复打击畏之如虎,唯恐避之不及;一些本来就不准备踏实改造因震慑于监管制度而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的罪犯开始持观望态度;那些原本就顽劣的罪犯更是追随其后,或奉承、或谄媚,招摇过市。可以说,改造罪犯刘晓军已成为分监区监管工作的迫切任务。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刘犯的所作所为和抗改表现,引起了监狱领导的重视,责成分监区成立转化小组,对刘犯进行全面转化。为此,分监区召开了专门研讨会,针对刘犯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措施和对策,组成了由一监区教导员李玉平任组长、分监区指导员刘向东、内勤干事曹志毅为组员的转化小组。并就着手开展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刘犯反改抗改原因分析。
1、刘犯畸形心理结构的形成。
首先,刘犯父母的离异是导致该犯心理创伤的开始。刘犯的父亲嗜赌成性,经常酗酒不归;母亲打牌逛街,好吃懒做从来不管孩子。他是在父亲输钱后的巴掌下长大,在充当母亲不满足时的发泄工具中生活。从小就没有享受过家庭温暖的他,幼小的心灵便受到了“家”的重创;其次,弟弟的失去是导致该犯心理畸形的终因。在他的记忆里,唯一的亲人就是在他7岁那年父母离异后相依为命、小他两岁的弟弟。而他弟弟,已在他入狱后不长的时间里,因抢劫杀人被处以死刑。本来就没有真正享受过正常生活的他,随着弟弟的失去,不仅对生活绝望,而且对社会绝望。三是不同的成长际遇是导致该犯认知偏激的根源。同龄的孩子上学时他得给父亲去晋阳湖捞下酒的田螺;邻家的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时他在热电厂的小路上拣煤。他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连亲生的父母对自己尚且如此,何况别人。他把别人的关心看作虚伪作态,把别人的同情当作歧视小看,把别人的照顾当作虚情假意、别有用心,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敌人,都同他作对。
2、刘犯投改后的现实行为表现:
在8分监区改造时,因超越警戒线、抗拒劳动、寻衅滋事被禁闭2次,严管1次;调入1分监区后,又因顶撞民警、殴打他人禁闭1次。
3、对刘犯的心理、行为综合分析:
综合刘犯畸形心理的形成和现实行为表现,作为人,他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没有得到社会的关照,没有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的相互依存,从小至大只靠自己,唯一的弟弟又离他远去,永远不再回来,绝望下,他自暴自弃,桀骜不驯,活一天算一天,产生了死了或许是一种解脱的逆反心理,对人对事漠不关心,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通过上述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要想转化该犯,首先的唤醒他人性的一面。
(二)寻找突破口,找出切入点。
为了找到转化刘犯的突破口,唤醒该犯的人性,监狱把重点放在做其父母的工作上。通过向他的同案了解,知道了他父母的联系地址,并写信给他的父母,严明利害,晓以大义。第一次寄出的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监区领导不厌其烦地再次去信,并把刘犯投改后的种种表现细加阐述,说明只要他们还念及骨肉,还有亲情,其孩子就一定会有好的转机;先后寄出4次信后,终于等到了他母亲的来信。为了巩固成效,教导员李玉平又给他母亲发出了一份热情洋溢的邀请函。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他母亲带着母爱、带着愧疚、带着希望看望了他,会见室里母子的嚎啕痛哭让民警揪心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转机。相隔不几天,他的父亲也来到了监狱,一个让人揪心烈肺的场面再次在会见室出现,刘犯一声颤抖着的“爸爸”和满面羞惭告诉民警,药下对了。
(三)以诚促信,遏制反复。
父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刘犯的暴戾情绪,也在日常改造中表现出了其开朗的一面,而且开始接受生产劳动了。但我知道,稍有偏差就会功败垂成。果然,一次该犯出工时因辱骂他犯,受到了扣分的处罚,逆反心理顿时发作,情绪出现了反复,请病假不再出工。从制度上讲,违反规定受处罚天经地义,但从人性上讲,好不容易才有点起色,怕要功夫白费了。于是监狱给他们村村主任写了一封求援信,并把他父母来过后他的反映做了详细解说,希望他能以村委会的名义或发函、或派人给予其鞭策和挽救。信发出的第5天,那位村主任风尘仆仆来到监狱,表示了对监狱教育挽救罪犯所作工作的敬意,也表示了对村委会未能及时帮助刘犯的愧疚,并以村委会的名义给刘犯带来了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还跟刘犯说,如果你觉得气闷的时候,就练练写字。写字是磨合性格的最好办法。村主任的到来,使刘犯感受到了社会并没有抛弃他,监狱也不会放弃对他的挽救,情绪逐渐趋向平稳。为了趁热打铁,逐步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在生活上给予关注,有时不经意问一句,怎么脸色这么难看,是不是感冒了等等,该犯练字时不时地给予肯定,夸奖;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初步培养了和刘犯之间的信任关系,刘犯的对抗心理明显减弱。针对该犯的特殊情况,经过集体研究合议,给刘犯安排了适合的工种,还抓住其劳动表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慢慢的该犯开始有了考核积分,也产生了争取减刑的想法。
(四)营造氛围,巩固成效。
针对刘犯认知水平低的状况,我们把刘犯安排到改造氛围浓厚的器乐小组住宿,使其受到感染。接着对其进行不厌其烦的人生观教育,讲与刘犯有切身利益的道理,讲做人的起码道德,引导刘犯挖犯罪根源,找自身不足。与此同时,按规定审批安排其打亲情电话、接见,让刘犯与亲人、朋友相互沟通,激励使其消除误会,走出误区,面对现实,直面人生。针对该犯自私,心胸狭隘的特点,教育他用换位思维的方法帮助刘犯分析因犯罪给他人、给家庭、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戳穿刘犯虚伪好逸恶劳、鄙视劳动而导至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关键,唤醒其泯灭的良知,开启其心灵之窗,帮助刘犯甩掉思想包袱,探讨人生真谛。并通过现身说教。用刘犯同案改造与他作比较,用与他同时入监罪犯的改造与他作比较,算减刑的多少,算表现好坏的结果,使该犯得到了许多启示,有了学好的愿望,民警们感到了他的变化,周边的同犯们感受到了他的变化,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开始象人了。
【教育改造成效】
1、个别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一个“韧”字。顽固犯的形成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因素日积月累长期作用的结果。为此作为管教民警只有保持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厌战情绪,正确认识对待顽固犯的形成,不断巩固转化其正确认知,其转化才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2、个别教育工作必须与严格科学的管理相结合。坚持“寓教于罚、罚后必教”的原则,以情感人是个别教育的重要方法,但是如果不依法实施惩罚也会使罪犯对监狱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认识产生偏差,也不利其改过的稳定。
3、个别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在严格实施惩罚的过程中,也要真诚对待罪犯,要善于倾听,找出问题的结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倾听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倾听是与罪犯建立信任关系的纽带,有了诚心很多矛盾就容易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