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一例“反向形成”暴力罪犯的矫正个案

  • 案例时间:2017-12-12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XJJYJG1513077217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贺某某,男,1983年9月12日出生,初中文化。2006年5月19日,因寻衅滋事被劳教二年。解教后时间不长,2009年9月11日,再次因打架斗殴,造成受害人死亡。2010年3月12日,住看守所期间,因嫌另一人身上有异味,又伙同另外其他七人,将其打成重伤。2010年12月27日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刑期自2009年9月16日起,至2024年9月15日止。2011年1月26日分配到我监改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该服刑人员存在以下特点:

(一)脾气暴躁,行为冲动,不计后果,暴力行凶倾向突出。

贺犯虽然个子不高(170CM),但身体素质良好,肌肉结实,从年轻时就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很自豪于生活再紧张,锻练也从未间断过。在入狱前就有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一段时间内曾暴力事件频发(两三天内就会发生一次暴力冲突)。入狱后该犯表现出了较强的攻击性,经常与他犯发生争执,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且行为冲动,不计后果。至今百分考核负900分,刑期一天未减。

(二)个性“反向形成”明显。

2017年4月,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贺犯进行了个体干预,并进行了个性心理评估。16PF测试显示:贺犯人格核心特质传统保守,乐于接收权威性见解,不喜欢争强好胜和固执己见,服从领导和指挥,通常性情温和、稳重,善于自我控制,报复性、攻击性不明显。A型行为测试报告也显示贺犯为“B型行为”。这与民警在现实改造中观察到的贺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验证本次测评的真实性,指导中心对该犯又进行了多次访谈,通过几次访谈,进一步验证了,咨询师感受到的来自该犯内心的强烈寻求改变的动机是真诚的,面对测评的态度也是认真的。由此,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给出了肯定的结论:“贺犯个性特质与其现实表现存在着明显的反向生成”。

(三)个性形成过程中,曾遭遇过非常深刻、难以启齿的创伤性事件。

贺犯与民警的接触中,表现出对什么都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乐天派性格,从其讲叙风格中感受到很多关乎常人的重大生活或改造事件却被其描述的轻描淡写。但随着咨询的渐渐深入,我们能逐步感受到,诸多的生活负性事件也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被清晰的呈现出来,从辞去刑警(曾在县刑警队当辅警一年)到走向涉黑犯罪,从想要回归正常人的普通生活到遭遇亲戚的白眼与蔑视,从女友的背叛到吸毒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崩溃,一件件都深深刺痛着自己的心,但起初却又都被描述的那样轻描淡写。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来访者本人,在其生命的过程当中所做的各种努力与挣扎。

(四)长时间的反向表达,形成了严重的压抑,常年遭受严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困扰。


根据心理咨询师教材许又新神经症评分标准,贺犯从2003年开始就有失眠,并常年伴有头蒙,莫名的兴奋(躁狂)等症状,患者常年深受病痛折磨,且已影响到其社会功能,应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经过多次的咨询与筛查分析评估之后,初步分析诊断出了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即:由于过度使用“反向形成”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压抑,并引发内心焦虑冲突失眠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对贺犯反向心理的分析。心理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与表里不一、阴奉阳违、虚伪做作等道德品质无关,从本质上来讲,反向形成也是压抑。而贺犯属于过度使用。在过度使用的过程中,初期起初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痛处,避免自己的痛处被人发现而加以攻击,进而采取更加极端的矫枉过正的手段加以防御和掩饰,表现出比暴力犯还要暴力,比胆汁质还要胆汁质的个性,但经过多年的过度的使用以后,就连自己也相信自己是一个脾气暴躁、心狠手辣、生性凶残、行为冲动的人。

(二)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的阴影。

1、帮助其将压抑的事情讲出来。这是一个反向形成的自信外壳被击碎,新的正向形成的自信重新建立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来访者来说十分重要,而且这个面具也必须由来访者自己来摘,在来访者没有准备好以前,心理咨询师所能做的往往也只是耐心细致的陪伴,贴着走,静待花开。

2、进行行为分析。发生冲突后,除了“贴着走”“静待花开”的基本态度,心理咨询师还应帮助来访者运用多种心理咨询的技术手段,帮助其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017年8月16日,贺犯再一次因分饭与他犯发生了冲突,来到咨询室笑着说,“昨天我又打架了,我已经给崔指导承认错误了,我说,我知道我错了,作为犯人,我不应该动手,应该向干部汇报”,接着他说“你别说,动手前我脑袋发蒙,已经好几天了,动完手以后,我很轻松,昨天中午睡了个好觉。我已经忍了他好几天了(我在小组负责分饭收拾家),第一天我说他别多吃多占,他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我忍了没吭气。第二天别人吃完饭都收拾家,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说,你就是不干活也别在那躺着,他对我的话不理不睬。第三天别人干活儿时,他不再躺着了,手里拿着本书,在那儿看着呢,我知道他看不进去,我还挺感动的,好歹算是给了我个面子。第四天他又多吃多占,我说,咋了?他说,我不够;我说,我也不够;他说,我就要了,你爱咋咋!后来我就打了他。”。贺某接着说:“崔指导让我看监控,总共就11秒”。心理咨询师提出,“11秒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演示一下”。通过心理情境剧的演示,再加上认知自动化思维的分析,寻找出了该犯背后产生的自动化思维与不合理的中间信念若干。经过分析与呈现,该犯面对咨询师的提问“为什么一打开就停不下手?如果将面条倒到他头上后停下来不动手是什么情况?如果打完第一拳后停下来又是什么情况?”出门时该犯若有所思的说,今天我感到与以往似乎有些不太一样,以前总觉得自己做的对就不怕别人说,今天似乎感到我确实也有问题。

3、进行沙盘辅导,澄清问题,感受内心冲突。

沙盘摆放中的故事:房子是别墅,由女佣打理,别墅后有小花园,自己的位置在车里,方便出行,妻子不在家,出去了,鱼池是休闲的地方,大山是自己健身的地方。


分析:这个沙盘的意象投射与其现实的生活遭遇选择惊人的相吻合。房子意味着其心中对其婚姻家庭的期盼,而这一期盼在相处多年的女朋友背叛时,曾经给他造成过巨大的心理创伤,在移动沙盘时,第一个将它取走。第二个取走的假山,在其生命的取舍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60%-70%),而假山是用来锻炼身体的,在贺犯的生存状态中,健身是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贺犯对其的态度或许是矛盾的,潜意识里虽然想要放弃,但现实层面又有太多的不舍(满意度一下从100%降到了30、40%)。经过沙盘分享与自我分析,贺犯逐步地接受了自己目前的症状与涉黑、涉暴的生活方式有较大相关的概念,开始与咨询师进一步地探讨,如何才能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问题。

【教育改造成效】

涉黑、涉暴犯有其特殊的成长经历与形成原因,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难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教育,该犯从思想上已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是由于受涉黑、涉暴犯罪亚文化毒害影响较深导致,但真正意义上想要放弃这一种生存方式,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思想上对过去的反思和接纳,具有一定的罪责感,对心理辅导有认同感。

(二)行为上逐步趋于平和,暴力性有所降低,个人阻抗降低,开始自我觉悟。

(三)对民警的教育转化由开始的完全对抗和排斥,逐步开始认识认同,转化动机已显现,转化时机尚未完全形成,需作进一步努力。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