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众志成城化危情 真情教转挽灵魂——天津市西青监狱攻坚转化传染病罪犯寇某某案例

  • 案例时间:2017-12-12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TJJYJG1513075315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天津市西青监狱八监区集中关押全市的男性肝炎、艾滋病病犯。监区的功能性从字面上理解包含肝炎病犯、艾滋病犯,但实际押犯结构远要比这复杂得多。在现有押犯中,很多病犯并不仅仅患有肝炎或者艾滋病等单一病症,患艾滋病、肝炎的精神病犯、肺结核病犯、肢体残疾犯、梅毒病犯也屡见不鲜;老年犯占比近20%,犯群年龄差距最大为60岁;大刑期犯占比15%,刑期最大的为死缓二年,小刑期犯占比48%,刑期最小的仅有八个月余刑。绝望、焦虑、敌视、恐慌等不良心理情绪现实存在,这些客观因素为监区的教育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西青监狱八监区的警官们对这个特殊的群体从陌生到熟悉,从青涩到从容,从无从下手到点滴积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即将陨落的灵魂。罪犯寇某某就是这些罪犯中一个特殊代表。

罪犯寇某某,男,出生于1971年5月,小学文化,天津市河北区人。从1999年到2012年先后四次犯罪入狱,本次因贩毒被判刑15年。因在入监体检时确诊患上丙肝、糖尿病而被遣送到了天津市西青监狱八监区服刑。入监初期,监区警官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寇犯很沉默、眼神暗淡,不愿与他人沟通,而且改造状态非常低迷,这些细节引起了警官的注意,所以在寇犯平日的改造中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且寇犯在日常服刑改造中,明显表现出如下行为:

1.抗拒改造,排斥教育活动。寇犯文化水平低,本来就缺乏学习进步的意识,加之本次刑期较长,便萌生了混日子、熬刑期的想法。在规定的电教、面授课堂上,主管警察发现寇犯经常是坐在桌前走神儿、摆样子,对所有的教育活动一律排斥。为此,主管警察多次找到他进行谈话教育,但是起效甚微,甚至一度引起寇犯的反感抗拒。

2.拒绝治疗,身体状况恶化。寇犯多次在主管警察要求其按时吃药、积极进行治疗的时候,不但不配合,反而表现出破罐破摔的姿态,对警察这样说:“队长,我不吃药,我就这样了,你也不用管我了。”之后就陷入习惯性的沉默,也正是由于他的长时间不配合治疗,导致他的病情不断恶化,并逐步向肝硬化的程度发展。

3.抗拒管理,人际关系紧张。寇犯的性格非常的孤僻,待人冷漠,不善与他人交际。对主管警察在平日的管教中,他经常表现出反感抗拒的表情,用眼睛直直的盯着主管警察,一言不发。经过侧面了解他与同组其他服刑人员也常常如此,关系非常紧张,甚至经常因一些毫无所谓的小事与其他服刑人员争执不休,造成大家都害怕与其相处,逐渐远离并排斥他。

4.心理障碍,具有抑郁倾向。据监区的服刑人员反映,寇犯的言语中曾经流露出有自杀的倾向,有一次寇犯与同组其他服刑人员发生口角冲突,他指着对方说:“你们谁都别惹我,反正我早就不想活了,临死之前我可不在乎再拉一个垫背的。”我们通过平日的监控录像观察发现,当同组服刑人员都已熟睡的时候,寇犯经常裹着被子坐在自己的铺位上,沉默着坐上很久,彻夜难眠,据此我们推断寇犯还有较为严重的抑郁甚至自杀倾向。

综合以上表现,寇犯的行为已经给监区的监管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据此,监区正式将寇犯确定为抗拒改造、心理障碍性质的顽危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个人原因:寇犯系多次犯,1999年因容留他人吸毒获刑两年,2005年因敲诈勒索罪获刑二年半,2010年因贩毒获刑1年,2012年因容留他人吸毒获刑1年半,加上这次因贩毒获刑15年,现在已经属于“五进宫”。多年的服刑生活使寇犯自认为经验丰富,对于监狱里的管理了如指掌,倨傲、孤僻、积恶难改。由于本次刑期较长,更使得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他看不到希望,对自己是否能活到释放都没有了信心,而最新的减刑政策越来越严,这使寇犯丧失了积极改造获奖励、减刑的源动力。

(2)长期毒史:寇犯吸毒成瘾,其吸毒史已有15年之久。曾经也有着幸福家庭的他因为吸毒而导致了妻离子散,父母也对其由最初的失望慢慢转变为后来的绝望,与他断绝了关系。这种种的打击使得寇犯产生了破罐破摔的心理。

(3)身体原因:寇犯多种疾病缠身。在入监体检中了解到,寇犯因为静脉注射式吸毒与别人共用针头而被感染丙肝。听说丙肝根本无法治愈,接下来很快就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匮乏的医学知识使他完全丧失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因此开始不配合治疗,致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到了肝硬化的程度。在一次提讯的过程中他说的一句话让警官记忆深刻,他说:“我已经得了这病,早晚都得死,真不如早点死了的好,太难熬了。我死了至少还可以让我的家人向监狱讨个说法,要点‘补助’,也可以算我对他们最后的一点孝心了吧!”

(4)家庭原因:无亲属接见。因为吸毒而众叛亲离的寇犯,自从入监以来无人为其接见,刚入监时除了一身囚服,身无分文,生活上的拮据使得他更加的孤僻、孤独。说起自己年迈的父母,寇犯曾明确表示:“我不想再见他们了,这样至少可以不再拖累他们,这也许是我能做的最好的孝敬他们的方式。”没有了亲情的寄托,也没有经济支持,这使得寇犯的自卑感愈加强烈。

综合以上,监区警察总结了两个字来概括:“毒”和“病”。因为吸毒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妻离子散,没有了亲情的寄托;因为疾病而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对今后的人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2.心理行为表现

 

(根据寇犯COPA心理测试结果得出的人格因素得分剖面图)

寇犯的COPA心理测评报告显示了几项关键数值:PD1分数较低,表示他性格趋于内向,孤僻,通常除了亲密朋友之外,对一般人都缄默冷淡,不合群,交际面窄,不愿与别人打交道。PD10分数较高,这表示他焦虑,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在日常服刑改造中寇犯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

(1)不能很好地辨认各种感情,不分好坏。

(2)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的僵硬呆板,很少和别人进行有效交流。

(3)缺乏情感感知,在引导其回想父母亲人时没有任何感动。

(4)缺乏乐趣,没有任何爱好。

(5)做决定时表现的过于逻辑化,死脑筋,有着“挡我者必诛之”的错误观念。

综合分析,该犯的心理特征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导致其呈现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玩世不恭、抗拒改造等精神状态和实际表现。

3.教育转化方案

摸透了寇犯成为顽危犯的原因,主管警官制定了详细的教育转化实施方案:

(1)强化重视,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成立以监区教导员为组长,分监区长和主管警官为组员的教育攻坚小组,对寇犯的案例进行深刻分析与摸排,制定详细的转化方案并与实施,严格落实每日汇总情况、每周分析研判、每月检查总结的工作制度。

(2)外围摸底,切实掌握真实情况。主要从以下两个个方面着手:

安排包夹监控。监区选定了两名表现积极同时也是监区心理互助员的罪犯作为包夹人员。第一个是罪犯刘某,因贩毒获刑十三年,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的案由、刑期与寇犯相近,可以在包夹监控的同时有效的拉近与他的心理距离,消除隔阂,迅速建立信任关系,更好的掌握他的思想动态。另一个是罪犯白某,因故意伤害罪获刑二十年,余刑一年,选择白某作为包夹人员的原因是其在监狱服刑时间较长,临近开放且病情稳定,让他从自身病情发展的角度现身说法,让寇犯明白肝炎不是绝症,只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恶化的,慢慢消除寇犯的绝望心理。

调阅档案报告。主管警察重点查看了寇犯的入监体检表、心理测评报告、社会关系、个人简历等材料。这些材料显示了几条关键信息:丙肝,糖尿病,吸毒史十五年,右手残疾活动受限,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文化水平偏低、缺少家庭关爱。以信息为基础,我们初步得出了该犯具有一定的反改造经验、心理状态不稳定、交际能力较弱、行为方式可能偏激、情绪低落信心丧失、身体能力差等基础结论,这为攻坚小组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为提高转化效果,奠定转化基础,监区决定选用心理学上的“合理情绪疗法”,分三个阶段进行共计8次心理咨询的方式,先期对寇犯展开心理干预和治疗。

(3)多方入手,主动跟进教育转化。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正面交锋,严厉打击。针对寇犯的种种不良表现,主管警察没有听之任之,而是采用了亮剑之道,只要发现寇犯违纪,第一时间给予严厉批评教育、正面指出错误,督促改正。同时,在闲暇之余攻坚小组成员也会用聊天、活动等宽松方式慢慢对寇犯进行思想渗透,让其明白与其浑浑度日,不如早日减刑重获自由的道理,让寇犯正确理解现有的减刑政策虽然偏严,但都是社会和法制建设的现实需要,是需要通过个人的积极表现来争取的,并不是针对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而定。在逐渐解开思想疙瘩的同时,帮助他制定详细的改造目标,为他量身打造教育内容和改造方案,与他一起换算刑期,以促进其看到希望、建立信心。

积极治疗,外出诊治。在四个月时间里,监区押解寇犯去新生医院、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先后就诊5次,并加强对其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监督,通过采取劝慰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其正常服药,积极配合治疗。及时向监狱和监狱生活卫生部门反馈信息,加强沟通协调,主动积极作为,及时与疾控中心取得联系。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得到了疾控中心的理解和相关支持,在专科医院专家的诊治和建议下,专门为寇犯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措施。在日常教育改造中,监区警官加强了对寇犯的病理常识教育,并在监狱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其准备了大量有关病情防治的专业书籍和讲座资料,通过警官的面授教学为寇犯解释相关专业理论,最终使寇犯明白肝炎不是绝症,点燃了其对生的希望。真情感化之下,终于换来了寇犯真诚的一声谢谢,至此,他慢慢的与警官建立了信任关系。

主动沟通,重建亲情。之前的工作让攻坚小组明显看到了寇犯对于亲情的渴望。但重建亲情的过程是艰辛的,刚开始联系寇犯的父母,提出希望他们能过来看望自己儿子的时候,多次遭到了拒绝。但是监区警官并没有气馁,定期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寇犯的家人保持联系,把寇犯在监狱里的生活改造和身体情况真实地告知其父母,把寇犯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渴盼对其家属进行充分表达,并以唠家常、话亲情等手段不断拉近警察与家属之间的情感距离。通过监区警官的不懈努力和再三劝说,逐渐化解了寇犯家属对他的怨恨,也使他的家属对监狱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同意接见。为了使难得的接见机会充分发挥感化、教育作用,监区从以下三点做足了准备:A、在接见之前,主管警察与寇犯多次进行个别谈话,并与家属及时沟通,把各种可能情况提前摆上桌面谈深讲透,让接见双方都能够坦然平静下来;B、为攻坚小组警察明确任务,分别陪同寇犯和其家属接见,主动充当调解员、润滑剂和情感引擎,能让父母和儿子之间聊起来;C、积极准备素材,向家属详细讲述寇犯的改造历程和已经取得的成绩,为寇犯加油鼓劲,抓住时机向家人真诚表达歉意并明确悔过之心,让父母和儿子的关系好起来。在进行接见的过程中,具体采用了创造良好氛围、延长接见时间、适时把控节奏、传递积极信息的方法,最终找回了寇犯早已丢失的亲情。接见时,寇犯的父母深情的说道:“儿子啊,我们老了,你能早点出来陪在我们身边,别再沾染那可恨的毒品,一家人好好地在一起生活,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孝啊。”至此,寇犯终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他那冰封了多年的心开始融化。

正确引导,创造环境。西青监狱长期开展病犯监区的试点教育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病犯教育改造体系,坚持落实“四教三动一贯穿”的工作原则,制定了“以兴趣调动为突破,以励志教育为重点,以病理常识教育为抓手,以传统教育为积淀,以文化小组活动为依托,让病犯动起来、稳下来、学起来、变起来”的教育改造思路,在各病犯监区建设多媒体教学系统、成立“二三四”运动队(即20人的心理健康操队、30人的太极拳队、40人的广播体操队)、深入开展多项兴趣小组活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针对寇犯的情况,攻坚小组研究决定,经常性的鼓励寇犯加入监区的广播体操运动队的活动,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周期性的组织寇犯参加监区的航模制作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健康的情趣爱好;制度性的动员寇犯参加监区的“三课”教育、传统文化赏析,观看多媒体励志教学,让其能够逐渐正确看待社会、认识社会,学会明辨是非,懂得美丑善恶;合理性的引导其他服刑人员理解、尊重、包容寇犯,为寇犯创建健康的人际关系网,营造良好的服刑生活环境,帮助他克服自身的心理阴影,学会和谐相处。同时,监区还为寇犯大力提供展示自我、释放自我的有益平台,为他提供参加监狱服刑人员汉字听写大赛、才艺展示大赛、专题教育征文评选、文艺演出等活动的机会,积极构建寇犯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关心帮助,消除隔阂。寇犯刚入监时,无人接见,身无分文,没有经济来源。了解到了这一点,攻坚小组成员自己掏腰包为他购买了生活上的必需品,给予他生活上必要的帮助,在他患病期间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陪他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及时给予他心灵上的温暖、拉近与他的心理距离。

【教育改造成效】

1.阶段性成果。通过这一系列有效方案的实施,警官们不但为寇犯重建了明确的改造目标,并且重建了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更重要的是重建了他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这给了寇犯好好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寇犯的改造表现出现了明显转变,之前的寇犯拒绝参加学习、拒绝帮助他人、孤独冷僻,难以入群;而现在的他不但服从管理,并且还主动承担了组内打扫卫生的劳作,课外时间也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慢慢开始融入了集体当中。特别强调的是,寇犯还积极延伸自己的特长技能,踊跃参与监区的兴趣小组,他们制作的航母模型获得了司法部“悔罪自新、起航梦想”终评一等奖。

正如他自己在周记中所说:“我没有想到监狱对我们的教育改造会这么用心,更没有想到警官们会为我做了那么多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是一个几进宫不知悔改、又有病无可救药的人,但是警官们却没有放弃我,正是他们让我重新找到了好好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在此,我无以为报,只有好好服刑,不给政府警官添麻烦,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真正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2.中长期目标。下一步,监区还将继续跟进完善对寇犯的教育转化方案和措施,力争在短期内,使他强化对生活的信心,彻底消除悲观厌世的情绪;中长期内,为其创造更多实现、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真正端正服刑改造的态度,使他感受到生活情趣,培养起健康的心态,鼓舞他面对未来、面对社会的信心和勇气。监区还要以对寇犯的教育转化为契机,全面深入地总结经验,由点带面推广应用,增强监区安全管理系数,推进监区整体发展。特别是在推进监狱工作机制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对于传染病犯监区如何真正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治本教育内容、拓展治本教育手段、制定治本教育目标、实施治本教育措施等,进行更有作为的探索。

3.获取的经验。通过对寇犯转化的初步成功,监区从中找到具有指导性、普遍性的规律和经验,对于教育改造其他传染病犯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1)不歧视,给予人格尊重,坚持警察的直接管理。传染病犯往往对生活信心不足,对监管改造和监狱警察带有排斥和敌对情绪。作为警察应在坚持依法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着重突出情感管理,做到不歧视,尊重他们的人格,像对待一般服刑人员那样坚持直接管理。通过警察的担当作为,消除接触距离,缓解传染病犯的自卑心理,建立信任关系。

(2)充分关爱,实现对传染病犯治疗的制度化社会化。要积极开展病情评估和有效的治疗,实现对其治疗的制度化、系统化,必要时还应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做到治疗社会化,鼓励传染病服刑人员树立信心积极同病魔作斗争,促使其在希望中自觉接受改造。

(3)满足合理需求,使其真切感受到来自监狱的温暖和关怀。对于传染病犯出现的非理性行为,警察应给予充分理解和包容,不回避,更不和服刑人员发生冲突。在服刑人员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的同时,认真全面的观察、评估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改造对策,使服刑人员情绪稳定、配合治疗、接受教育,减少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4)主动做服刑人员亲属工作,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传染病犯的教育改造还应更多的在社会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加强与服刑人员家属的沟通交流,做好思想工作。警察应理解家属的心情,安抚稳定家属的情绪,取得家属配合,尽力为服刑人员提供帮助,满足其内心对亲情的需求,减轻服刑人员的心理负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转变是在做好每一步之后慢慢发生的。在改造转化顽危犯中,要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打硬仗”、“打持久战”,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攻坚战役的最后胜利!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