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戒毒工作

广东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打造首个青少年教育“双基地”的禁毒宣传教育案例

  • 案例时间:2022-11-29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GDJDXJ1658387654
  • 案例类型:禁毒宣传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近年来,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全球毒品产量居高不下,毒品网上交易更加活跃,毒品滥用人数持续上升,中国禁毒斗争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广东省毗邻港澳,人员流动大,毒品形势也更加复杂,尤其是伪装成食品、饮品的新型毒品,很容易诱使青少年走上吸毒等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禁毒普法教育刻不容缓。

2017年,广东省戒毒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部署要求,在省教育厅、司法厅和普法办(以下简称“两厅一办”)指导下,依托广东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创建广东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深入开展禁毒普法宣传活动,并于2021年5月被“两厅一办”正式命名。期间,基地获评2019-2020年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优秀项目。2022年1月又被团省委等19个厅局联合命名为“广东省少先队校外教育实践营地(基地)”。至此,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首个青少年教育“双基地”正式成立,为防范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开展了积极探索,贡献了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力量。

【案例基本情况】

(一)充分发挥戒毒场所职能优势,打造“双基地”禁毒普法教育品牌

1.定位精准。省会广州具有理念领先、经济发达、人才聚集、交通便捷、资源共享等鲜明的区位优势。“双基地”作为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窗口和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重要载体,锚定“立足广州、辐射珠三角、面向全省”的目标定位,持续加强与省、市、区相关部门、单位、学校的合作联动,进一步丰富法治教育内涵,不断扩大禁毒普法辐射面和影响力。先后派出工作组赴湛江麻章、江门恩平、云浮罗定等地,开展法治帮扶、合作共建,携手属地做实戒毒人员延伸帮扶和青少年禁毒普法教育,积极助力毒品问题重点地区整治;赴兴宁市径南镇、连州市丰阳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暨禁毒普法宣传活动,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法治暖流,受到属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2.对象精准。当代青少年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青少年在成长之路上,面对毒品尤其是伪装过的新型毒品诱惑,很容易受人蛊惑误入歧途。因此,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禁毒普法知识入心醒脑,让防毒拒毒技能加持于身尤为重要。

3.主题精准。“双基地”聚焦“共建无毒广东、守护祖国未来”目标,以“无毒青春向未来”为主题,以禁毒宣传教育为重点,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行为特点,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有机融合,将法治文化与艺术景观相融合,突出“双基地”工作主旨。如“双基地”法治教育宣传长廊入口背景板,以航船抵岸为载体,寓意只有把握人生的航向,坚决拒绝毒品,才有健康美好的人生,才有光辉灿烂的未来,成为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红打卡点。

4.路线精准。“双基地”实地参观路线,由“看、听、思”三个区域构成。一是以主题广场、宣传长廊、彩绘墙为主的法治宣传区;二是戒毒管理区内集青少年法治讲堂、模拟法庭、禁毒展览室等功能室为一体的戒治体验区;三是场所西侧正在建设的基地二期项目——静思感悟区。其中,法治宣传区侧重于“看”,主要是让青少年看展览展示,了解禁毒历史、毒情形势,掌握毒品基本知识等;戒治体验区侧重于“听”,通过听戒毒人员现身说法,切身感受吸毒的危害,体会青春、自由和亲情的可贵;静思感悟区侧重于“思”,引导青少年在看和听之后,进一步总结、升华,坚定守法、拒毒信念。通过三区联动、内容互补,形成了一条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闭环路线,努力让青少年参观一次、记住一次、受用一生。

5.师资精准。“双基地”以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为导向,深挖队伍内生潜力,挑选有法律专长、教学背景的民警组成法治教育人才库,通过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学习研讨、普法宣讲能手竞赛等形式,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禁毒普法宣讲骨干,打造金牌宣讲队伍。目前,有广东省普法宣讲团成员1人、省级戒治专家2人、专兼职教师28人、心理咨询师18人、普法宣讲团22人,其中多位民警被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湛江市麻章区教育系统等学校、单位聘为行业专家讲师和毒品预防教育专家顾问,为抓好法治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二)构建“未病先防、既病矫治、治后防复”禁毒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双基地”紧扣结合戒毒场所特点,把禁毒普法宣传工作与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充分融合,构建起“未病先防、既病矫治、治后防复”全链条禁毒普法工作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广东戒毒特色、高辨识度的法治教育亮点品牌。

1.未病先防——深入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建立“请进来+体验教学实践+现场观摩”、“走出去+法治知识讲授+情景演绎”的禁毒普法宣传机制,结合当前疫情形势,探索“云普法”新路径,组织专业力量,自制一系列禁毒普法宣传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云课堂”形式进行线上直播、录播;与电视网络平台加强合作,共同制作普法宣传节目,积极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合作完成“6.26国际禁毒日”专题禁毒节目《青春不“毒”行》等禁毒普法节目,并在黄金时段《珠江新闻眼》播出,扩大了宣传影响;参与编撰《青少年防毒拒毒200问》禁毒普法“教课书”,不断扩宽禁毒普法新形式。二是紧抓时事热点。紧紧围绕国际禁毒日主题,走进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以及广州凡而芳香日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禁毒普法宣传教育。如:2021年10月,赴广州体育学院进行禁毒普法教育,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广体传媒广播电视台同步进行线上直播,线上线下受众人数共3万余人,现场气氛热烈,受到了师生的高度认可,在学校和社会面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三是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所校合作、到所教育和出所普法宣讲机制,持续开展禁毒普法进校园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师资培训等活动,畅通所内所外双循环,实现优势互补,平台融合,所校共建共享。今年1月,“双基地”宣讲团受邀赴恩平市开展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专题讲座,为48名中小学校长进行禁毒普法教学培训,对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单位职工及群众开展禁毒普法,受众达8万余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既病矫治——深入开展戒毒人员法治宣传工作。一是开设戒毒人员模拟法庭。根据戒毒人员尤其是未成年戒毒人员群体特点,以《民法典》和真实判例为指导,结合生活中常见问题,使其在模拟情景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真正学会知法、懂法、用法,切实推进普法工作取得实效。二是组建戒毒人员宣讲团。为戒毒人员提供了一个自我突破、自我塑造的普法宣讲平台,通过讲述自身吸毒经历告诫戒毒人员和青少年远离毒品,普法效果凸显。三是开展戒毒人员专项普法活动。利用“6.26”“12.4”等重要节日节点,每年定期开展《宪法》《民法典》《刑法》《禁毒法》等法律学习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3.治后防复——深入开展延伸帮扶工作。一是加强所地联合帮扶力度。联合属地政府部门,通过共建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等形式,建立所地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解戒人员法律帮扶、社工禁毒普法培训等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对于戒毒人员预防复吸来说至关重要,每年定期组织举办戒毒人员就业指导会,主动联系招聘公司,积极搭建戒毒人员就业平台,同时开展《劳动法》普法教育,切实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对回归社会戒毒人员生活问题提供法律帮扶。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直面复学压力、就业歧视、心理自卑等种种问题,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积极为提供法律帮助,并沟通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其回归社会后的困难问题,杜绝受挫复吸、无助复吸情况发生。如:2021年11月,受邀为恩平市社区戒毒(康复)期满解除人员,开展了一堂珍爱生命、珍惜亲情、知法守法主题讲座,受到了当地禁毒部门和社戒社康人员及其家属一致好评。

【案例思考】

(一)努力在机制上突破。加强与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与属地中小学校合作机制,选派优秀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扎实推进法治教学、法治实践、法治教师培训等工作,实现所校联动、资源共享,共建平安校园、法治校园。

(二)努力在规模上突破。加快基地二期“静思感悟区”建设,因地制宜、科学设计,以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题公园为建设主线,与场所整体建设相融合,进一步拓宽基地的发展空间,完善参观路线,不断扩大基地的辐射力、影响力,促进基地提质升级。

(三)努力在形式上突破。创新普法宣讲路径和形式,继续用好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并积极探索运用AR增强现实和“云探馆”等形式,弥补因疫情不能现场参观的不足,助推“双基地”常态化、实体化、智能化运行。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