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戒毒工作

运用“赶集式”普法走进乡镇开展禁毒宣讲的禁毒宣传教育案例

  • 案例时间:2022-11-29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XSJDXJ1654820120
  • 案例类型:禁毒宣传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禁毒宣传要做到“六进”,即: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社会组织等。具体进哪里要结合所情实际,发挥场所的优势。从地理环境来看,陕西省新周强制隔离戒毒所地处关中腹地的乡村,从当地公安机关了解到,城镇周边的部分农村,存在年轻人吸毒现象,急需要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因此,选择走进乡村的集镇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十分必要。

【案例基本情况】

一、制定合理方案

针对戒毒所外出普法宣传的具体实际,我们制定了具体方案。根据农村群众居住相对分散、日常忙于田间生产、难以组织起来宣讲的特点,我们组建了较为专业的民警团队,实行“赶集式”普法宣传,就是赶往村民自发性聚集的时间和地点,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将宣讲内容融入乡村普通群众的生活之中,营造群众性禁毒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渗透进村民心灵。

二、充分做好准备

走进乡村开展禁毒宣传,接地气是最基本要求。由于省属戒毒所的民警绝大多数都不是当地人,对于当地的乡间民俗不甚了解,特别是近几年新招考来的民警,对当地农村的情况较为陌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是了解集市节点。赶集,必须要知道城镇举办集市的时间。农村人赶集都是采用农历计日期的,戒毒所周边有三个小镇,集市日期错峰安排,南边乡镇集市逢一、四、七,东边的城镇逢二、五、八,西边远镇逢三、六、九集会。大镇是全天集市,小镇只有前半天。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可以有的放矢,及时宣传。

二是学说本地方言。由七名民警组成了外出禁毒宣传团队,几名外省籍的年轻民警,多年来习惯于普通话交流,而不会说当地方言,甚至听不明白。为更好地进行宣传,民警从学说方言开始,改换频道,调整为地方电台,从生硬的发音,直到与村民的言语声调相似,这样就能更好的入乡随俗、消除隔阂、更好交流。

三是深学法律常识。民警走进乡村,宣讲的主要是《禁毒法》和《戒毒条例》。但村民可能会询问到与生活有关的其他法律问题,比如贩毒可能判处死刑,婚姻法律最新规定,村民关心的住宅财产继承法规、土地经营权规定、防止新型养老诈骗,落实义务教育等。因此,民警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在禁毒普法的同时,还要熟悉《宪法》《刑法》和《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

四是购置宣传器材。深入街头村镇宣传,需要购置配套的宣传器材。移动音箱是基础,每名民警配备了UHF无线专业扩音器,便于在嘈杂的集市环境中,让群众能够准确听到民警的声音。在制作宣传横幅、彩页和展板时,照顾到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到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图示一目了然。

五是叙述简短真实。在集镇为临时聚拢的群众宣讲,即使有机会宣讲戒毒案例,须是简短寥寥数语,几分钟之内讲清楚来龙去脉,叙述生动,吸引听众。需要民警提前精选出典型和真实的戒毒案例并进行高度概括,能让听众顿时心灵震撼,才具有警示性、教育性、说服力。在不涉密的前提下,选取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最好用数字来表达,罗列出公开的统计数据:比如,我国的吸毒人数,本县在册吸毒人数,戒毒所现有本县籍戒毒人数等。用真实的人数,警醒群众,提高广大村民的关注度。

三、细化实施过程

农村社会情况复杂,临场指挥和宣传形式与内容的随机应变是民警的重要素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既要树立形象,也要实际效果。

一是做到见缝插针。利用村民赶集开展禁毒宣传,选好宣传时间和地点后,要学会见缝插针,在利用好城镇的集市的同时,充分利用民间庙会活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现场、学校的家长会等时机进行宣传。5月份,在一所村办小学进行禁毒宣传,学校与村委会商定,安排所有学生的家长参加,并且将学校广播线路与全村高音大喇叭对接,让全村村民接受禁毒教育,受众从二百多名孩子扩展到六千多名村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实效。

二是做到因陋就简。在集镇宣传,没有固定摊点位置,只要是人流较多地段,或是主街道路边能有一席之地,就可以展开宣传。要因陋就简,灵活处置。有时宣传摊点地处斜坡,桌子还来不及撑稳,宣讲就赶早开始了;有时宣传主题横幅无处悬挂,就临时压在桌边;有时把横幅一头钉在村民的屋檐,一头绑在树枝;有时一头拧在电杆上,一头粘贴在民房墙面。民警有共识宣传理念:形式上可以将就,内容上必须讲究。

三是做到“看人下菜”。在乡村集镇宣讲的对象,都是前来买卖物资的村民,接受普法只是他们临时遇到的活动。对于集市上来往的群众就要区别对待,对于推着架子车路过的人,可以只发宣传彩页,短暂交流几句;对于看到宣传岗位而围拢过来的群众,可以重点讲解毒品的危害;对于周围的小商小贩,就可以详细宣讲,强化他们的禁毒观念,因为内心目标要把他们发展成为禁毒工作的义务宣传员,他的营业摊点就是禁毒宣传的固定岗哨。

四是做到准确无误。在集镇的宣传点摆放毒品模型和展板,向村民群众讲解时,必须做到一口清,毫无差错,手指的指向,正是口中讲述,每一个字词的读音都要准确无误。在群众面前出现偏差和失误,会影响村民对于执法者的期望。比如展板所表示的染毒危险行为,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都要拓展并善意劝导;新型毒品的种类,毒品伪装的造型,构成的诱惑,造成的危害,民警都要讲解准确,表达无误。

五是做到对答如流。在宣传现场,不只是单向的宣讲,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也要及时答疑,必须做到正确解释,语气坚定,毫不含糊。赶集的村民可能问到感兴趣的涉毒问题,也可能问到家里关乎切身利益的宅基地问题。如果被问的民警恰巧不甚了解,也不能摇头回绝,而是要把话筒转交给身边熟悉法律的同事,一定要给群众满意的答复。这是树立戒毒工作民警良好形象的有利机会,绝不能因为个人的态度不妥或者本领欠缺,让人民警察这个光荣的称谓失去光泽。

四、注重效果反馈

每次外出禁毒宣讲后,我们都会安排专人着便装,在赶集村民之中,了解宣传效果,在听到广大群众一致感谢民警普法行为之余,还要启发性地询问不足之处,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改进,满足人民群众学习法治的客观需求。调查得知,有的商贩说宣讲时间太短,听得还不过瘾;有的说资料太少,没有领取到禁毒宣传彩页;有的说个别民警声音说话太小,年龄大的村民听不清楚。对于群众反馈回来信息,民警都会逐项整改,赶集式禁毒宣传,一次比一次更加完善,一次比一次更有成效。

【案例思考】

禁毒宣传进乡村集镇,以朴素的农民作为宣讲对象,对于戒毒所民警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工作领域,与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有着不同的模式和含义,必须进行针对性思考。

一、宣传时间要赶准节点

禁毒宣传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以群众为主体的服务理念。要寻找到群众合适的时段,要在农闲时间,村民有闲暇才会赶集。如果遇到当地农村三夏大忙节点,村民奔忙于赶集购买农具,回家就割麦晒麦,在这龙口夺食的关键时期,如果进村赶集宣讲,显然不合时宜。

二、宣传内容要接地气

走进乡村城镇开展禁毒宣传,是直接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宣讲禁毒知识不能像电视新闻播音那样,字正腔圆,平铺直叙,而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群众打成一片。虽然以禁毒法规的宣讲为主,还要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的实际需要,比如谁家的邻里纠纷,谁家出门打工如何讨薪等问题,都要设身处地给群众指出合理合法的途径。这样,才能受到群众的真心欢迎。

三、宣传形式要灵活多样

外出宣传需要推陈出新,不断改进方式,吸引老百姓的视线,通过寓教于乐和灵活应变的节凑,来达到宣讲禁毒的目标。宣传团队多次走上集市、深入乡村,经过不断摸索和思考,磨练出一套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模式。先是广播音响控制场面,带上小话筒通俗讲解,再附加生动的案例描述,编排成禁毒快板书和小节目,从说出来到唱出来,宣传的形式逐渐成熟,日臻完善,用扎实的工作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