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戒毒工作

“红罂禁毒宣讲团”开展禁毒教育专题培训的案例

  • 案例时间:2022-08-05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FJJDXJ1646366222
  • 案例类型:禁毒宣传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禁毒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重点针对青少年等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厦门市红罂禁毒宣讲团抓住厦门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契机,积极主动作为,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进行禁毒宣传,并着力增强培养禁毒宣传队伍的多样化,把禁毒宣传的“种子”播散到大众中去,以点带面,扩大禁毒宣传影响力,提高大众对毒品危害性的认知。

【案例基本情况】

禁毒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毒品不绝,禁毒不止,禁毒宣传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坚持。为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切实提升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水平,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厦门市海沧区禁毒办、海沧区教育局联合举办海沧区学校禁毒教师专题培训,为区各学校禁毒教师提供系统的、全面性的毒品预防教育专业化进行专题授课,教师不单单要传道受业解惑,更是要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着力提升教师禁毒宣传能力,把禁毒宣传教育前移,构筑中小学生识毒、防毒、拒毒的坚强防护网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方案】

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此次培训的对象为中小学教师,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成立专题培训小组,由一名所领导任组长,制定《中小学禁毒教师专题培训方案》,确定授课内容与方式,授课人主要以禁毒工作经验丰富且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宣讲团成员为主力,三位民警分三个课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包括《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泛滥及危害》《普法2.5,卖出你的禁毒宣传产品》《青少年吸毒原因探索》以及本所解戒人员现身说法。

【实施过程】   

(一)温故知“新”,突出宣讲重点

培训民警通过《舌尖上的中国》引出个别火锅店为了生意火爆在汤底中放入罂粟壳,为抑制以希腊梦神命名的吗啡(1806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首次将吗啡从鸦片中分离并)的成瘾性而诞生的第一代毒品之王海洛因,以及二战中日本神风特攻队的飞行驾驶员在执行自杀任务前吸食冰毒等例子,进一步巩固加深培训对象的毒品知识。用《戒不掉的心瘾》2011年5月云南吸毒人员张某劫持女儿及国外《丧尸围城》的视频,加强对中小学生更容易接触到的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介绍,详细讲解“学生宣讲十个突出”,着重突出种类多样性与伪装性,突出危害的成瘾性与致幻性,突出“它—就在我们身边”,作为“策划药”“实验室药品”种类多达上千种,而其包装成“笑气”“邮票”“彩虹烟”等更具迷惑性,甚至向学生兜售的“聪明药”都已经出现在部分中小学附近的小卖铺里。甚至有戒毒人员说:“如果我死后被放进棺材里,要是棺材板没钉好,我会从棺材里爬出来继续吸毒”。毒品有如洪水猛兽般的强大杀伤力,不应让它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可期的美好未来,更不应该让“花在毒品上的每一分钱,都可能变成打在缉毒民警身上的子弹”。

(二)与时俱进,精准破局理念   

民警用自身在入警前从事业务员的经历,把营销技巧运用到对中小学生毒品宣传上,让作为“卖方”的我们如何在禁毒宣传中让“买方”青少年更好的接受我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拒绝套路”,如果只是教条般的在禁毒宣传上,对中小学生读法条、讲毒品、说危害、谈预防,可能收效甚微,吸引不了青少年的注意力。“摸清对手”,青少年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已经不是我们脑中认为的青少年了,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二次元、网络游戏等;获取信息的途径广,如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而其中更是夹杂着网络用语,如YYDS、NSDD、我emo了、破防等。“精准破局”,我们要精准的自我定位,不能把自己理所当然的定位成所谓的“权威”,用固有的思维去定位青少年,亦不能用填充式的语言去说教他们,而是适时的跟上潮流改变我们的想法与做好。在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中,不止于开展主题新颖的班会、影片观摩等,更可以用开放式的方式融入到青少年中去。

(三) 探索诱因,构建拒毒攻略

“毒品离我们到底有多近?”民警用身边的真实案例,分析新类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伪装成食品、香烟,如“奶茶”、巧克力形态等毒品,隐蔽性强识别查处难度大,已登记青少年吸毒人员在总的吸毒人员中的占比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而隐藏的吸毒人员更是已登记的数倍。毒品—就在我们身边,对青少年更是虎视眈眈。青少年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但心理上还不够成熟,情绪多变、不稳定,喜欢猎奇、占有,对未来盲目自大,想独立,摆脱父母与权威的控制,可能会为了逃避痛苦、好奇或性冲动甚至为了融入某个圈子等原因尝试毒品。系统的从身体层面、心灵层面、系统层面,全面的分析青少年吸毒的诱因,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构建精准拒毒、防毒攻略。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应该群策群力,着重提高学生自我的防御能力。教育青少年学会正确面对情绪和解读情绪,调整认知,吸毒不能报复任何人,只会毁掉你自己,与真正适合你的人或圈子进行交往,正视毒品的危害和可怕,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把毒品作为选项之一。

(四)现身说法,强化警示效果

民警联系已经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庄某进行现身说法,九零后的庄某毕业于某政法大学金融专业,曾是父母的骄傲,是邻里交口称赞的“别人家的小孩”。在大学时做起了网店,脑子灵、肯吃苦、肯钻研,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大学的时候我都不再向父母要生活费了,还经常会打钱给父母,甚至会接济一下身边生活困难的同学”。物质丰富后的他总是经常出入KTV、酒场,结识的女朋友竟是个“瘾君子”,“为寻找刺激亦是对毒品的好奇,甚至是为证明对女朋友的爱,大四的时候在吸毒之路中不可自拔。”“吸毒后再也不想读书了,也不关心生意了,为了有钱买毒编造各种理由骗钱,女朋友也跑了”。勉强的毕业后,在厦门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平淡安逸,“但是心中总有个作祟的魔鬼,有个声音不停地在呼唤着我,一只无形的手不停的拉着我走向毒品。”“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诫他人,吸毒是毁灭性的选择,一次就是一生。也感谢警官给我机会,我站在这里就是证明我戒毒的决心。”

【案例思考】

(一)因材施教,打造多元化的禁毒宣传队伍

随着毒品呈现出新型化的趋势,隐蔽性和迷惑性的加强,国家对毒品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而把毒品的扩散扼杀在萌芽中显得尤为迫切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需要打造一只高素质的多元化的禁毒宣传队伍,把毒品的危害性植根至大众的心中,不要把宣传队伍仅仅局限于民警,更应该把目标放眼于大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场所,培养出禁毒宣传者,不再是民警进行偶尔性的禁毒宣传,而是要把禁毒宣传常态化。

(二)形式多样,树立精品化的禁毒宣传课程

要在对外禁毒宣传上群策群力,宣传形式不拘泥于简单的“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性”“如何预防毒品”等传统“套路”中,而是根据具体的宣传培训对象进行细分化、扩展化延伸,宣传小组在培训宣传前针对对象的文化程度、工作学习环境等的差别进行具体化讨论分析,对需要强化或减少的方面予以提前确定。宣传培训队伍要专业化,不仅基层工作经验要丰富,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专长,如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教师、法律职业资格等相应证书,用专业的人打造出精品的宣传课程,为禁毒宣传教育提供精准化服务。

(三)资源共享,构建信息化的禁毒宣传平台

作为强制隔离戒毒所,我们掌握着一手的戒毒工作经验,一个戒毒人员就是一个戒毒故事,一个戒毒故事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我们在对外宣传中用真实生动的故事去冲击普通大众的心灵,让他们敬畏生命,远离毒品。我们需要走出去,与学校、企业、社区等进行交流,整合资源构建好信息化共享平台,实时了解他们的变化与需求,为我们对外延伸帮扶提供实时信息。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