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人民调解工作

北京市东城区王某和李某物业纠纷调解案

  • 案例时间:2021-05-08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BJRTHZ1606379519
  • 案例类型:
【案情简介】

2020年春节期间,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在辖区某胡同的排查工作中偶遇居民王某。王某反映,近些天,胡同里的公共厕所一直关着门窗。他向环卫工人李某反映多次,对方仍未整改。王某请求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排查,解决开窗通风问题。调解员随即同王某一起来到胡同的公共厕所查看情况。

调解员看到,厕所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没有异味,清扫记录完整,但门窗的确未打开。随后,调解员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找到负责打扫厕所的环卫工人李某,向其告知王某诉求,询问李某是否愿意就此事进行调解,李某表示同意。随后,调解员对双方就此事展开调解。

【调解过程】

调解员先对环卫工人李某进行了防疫知识讲解。《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公共场所或者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当落实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调解员告知李某,公共厕所是广大居民生活必需的场所。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公共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

李某辩称,由于现在天气太冷,晚上气温在零下几度,水管容易冻裂。现在维修工人尚未回京上班,一旦水管冻裂容易造成漏水,后果是厕所临时关停,维修时间较长。厕所临时关停和修理期间不能使用,会造成居民生活不方便。

调解员了解到,双方争议焦点为公共厕所开窗通风时长的问题,于是决定再次尝试与双方沟通。调解员首先找到李某,告知其现在是非常时期,要行非常之策。这个厕所的窗户较小,门打开才能形成对流,不能因担心排水管冻裂,就完全关闭厕所门窗,并顺势提出了调解方案。调解员表示,白天温度高,开着门窗不会使排水管断裂,且这个厕所洗手也不方便,开门可以减少大家触碰门把手的次数,从而减少多人触碰污染,晚上使用厕所的人少,可以关上门窗,防止水管冻裂。定时定点消毒,并做好工作记录。李某同意了该调解方案。

调解员随后以电话方式与居民王某沟通,告知他已要求李某每天早7点到晚上9点开门窗。为了防止管道冻裂,9点后关门窗。王某听到此调解方案后表示同意,并对其之前激动的态度表示歉意。

几天后,调解员看到一则新闻,“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这也是广州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如果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病毒,经手触摸后再进食、揉眼睛,可能就会造成感染。”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能在光滑的门把手上存活5天的信息后,调解员专程去该胡同检查公共厕所通风问题并提示李某病毒可以通过门把手接触传播,对其强调务必做好厕所门把手、无障碍扶手的消毒工作,以达到疫情防疫要求。

【调解结果】

王某与李某达成口头协议:

1.李某每天早晨7点前对厕所进行清扫并消毒,打开门窗通风,每天共消毒6次,并做好消毒记录。晚上9点消毒后,关闭门窗,确保水管不被冻裂。

2.王某撤销“12345”市民热线的投诉。

当事人双方对调委会的工作给予肯定并表示感谢。

【案例点评】

2020年1月,北京市启动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东城区迅速组织全区人民调解员到所在街道、社区报到,奔赴疫情防控工作一线。

由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存在传染力强、波及面广、涉及人数众多等特点,全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同时,要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相关学习、重点防疫工作。本案是调解员在主动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调解员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出发,联合社区工作者开展就地化解。在此次调解工作中,调解员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疫情防控工作有机结合,一方面对环卫工人进行疫情知识讲解,使其对疫情防控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积极整改;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双方当事人充分沟通、平等协商,达成了令双方满意又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解决措施,通过细致周到的调解工作实现了“矛盾不出社区、疫情防控到位”。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