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人民调解工作

杭州市江干区王某与某工地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案

  • 案例时间:2020-12-07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ZJRTHZ1595582633
  • 案例类型:
【案情简介】

2020年7月某日下午,杭州市江干区某街道某工地工人王某在下班途中不幸发生意外,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哥哥王某某从山东老家立即赶到杭州处理后事,与工地方就王某死亡的赔偿事宜产生分歧。为此,双方向某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调解。

【调解过程】

2020年7月某日,在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现场,调解员要求双方当事人出具相关委托书,在看到王某某出具的委托书后,调解员提出了异议。该委托书上虽然有死者家属的相关信息,但内容是电脑打印,也没有法定继承人的签名,无法确认委托书的真伪,调解员要求家属重新签订委托书。王某某表示,由于老家远在山东,补做一份委托书送达调委会至少要3天时间,而家属在家急等着死者遗体尽快运回老家,所以希望调委会能够变通方式,先调解,委托书后续补上。调解员表示,从情感上完全理解家属的难处,但因赔偿数额巨大,委托书是调解继续的前提,必须尽快解决。于是,调解员提出与死者家属以在线视频的方式确认相关事实的要求,在视频现场由家属亲自签订委托书,委托王某某参与调解。

解决委托书的有效性后,双方当事人正式协商补偿金额。家属要求工地方赔偿500万元,工地方则表示愿意补偿死者家属100万元。400万元的补偿额差距,使双方焦灼不下。在街道化解纠纷助力团的参与协调下,双方诉求逐步调整,最终工地方愿意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家属急于办理死者身后事宜,补偿死者家属180万元(含预先垫付的工伤死亡赔偿金)。

这时,王某某表示,家属全权委托他处理纠纷,补偿款打入他的银行卡内,他负责把款项给家属。调解员认为不妥,王某某虽然受委托参与调解,但不是补偿款的实际受益人,收款人为死者法定继承人更为合适。调解员再次视频联系家属,经核实,死者父亲年迈,儿子未成年,女儿已出嫁,只有妻子郭某某最合适,故建议郭某某提供结婚证及其名下的银行账号,再次核对信息确保无误。

郭某某一直在家务农,名下没有银行账号。为了保证调解能够顺利进行,她在家人的陪同下立即赶到当地银行办理账号。1个小时后,家属第三次通过在线视频将银行账号与调解员现场确认。但是,郭某某与死者的结婚证却迟迟没有提供,这引起了调解员的疑虑。家属表示结婚证找不到了,能不能以户口本上的信息为准。调解员深思熟虑后表示,结婚证直接关系到郭某某是否是补偿款的受益人,如果双方已离婚,那么郭某某就不能作为协议上的当事人,更不能作为收款人,所以向家属再次说明结婚证的重要性。同时,调解员也给家属提供意见,可以到当地民政部门补办结婚证,待资料补充后,再签订协议。家属明白了结婚证的重要性,表示再找一找,希望能够尽快签订协议,让死者入土为安。而在调解现场,工地方也正在积极准备补偿款的落实,各方都在等待家属的消息。

1个小时后,家属终于提供了结婚证,但是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郭某某的结婚证上是“郭谋某”,而户口本上郭某某又没有曾用名,如何认定郭某某就是“郭谋某”?调解员再次支招,通过结婚证上的照片与视频中的本人、身份证上的照片核对,同时通过出生日期的核实,初步确认就是郭某某本人,然后当地村委出具了相关证明.郭某某终于可以作为收款人,使补偿款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调解结果】

调解近8个小时后,双方终于认可协议书的内容,调解员远程在线视频死者家属,全程“面对面”宣读协议书内容,得到家属的同意后,在调解室内,工地方与王某某终于签订了调解协议,由工地方补偿死者家属180万元。

【案例点评】

此次调解一波三折,协调补偿款数额比较顺利,反而在委托书的有效性、法定继承人确认的事宜上遇到了问题,而家属又远在山东,确认相关事宜给调解带来了难度。调解员依托在线视频,与家属远程沟通,真正实现调解上“云”端,“云”上化纠纷,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有效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可谓一举两得。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