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人民调解工作

浪卡子县尼某等31名民工与旦某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案

  • 案例时间:2020-02-07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XZRTHZ1579144887
  • 案例类型:
【案情简介】

2018年9月,旦某和尼某签订了劳务合同,合同约定:尼某带领30名民工在旦某负责的工地施工,工程期限为1个月,工资为小工工资7500元/月/人。旦某保证民工每月每人按30个工作日计算。

合同签订15天后,以尼某为代表的民工工作组施工的某国道线某段中一工区排水沟质量未达标,项目部要求停工。旦某以此为由,要求与尼某等31人解除合同。根据协议,旦某应支付尼某等31人15天工资,但在被要求停工后,尼某无法与旦某取得联系,遂找到项目部负责人杨某。杨某答复尼某:旦某在从拉萨回工地的路上。尼某担心旦某拖欠工资,为讨回工资,尼某到浪卡子县某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乡调委会),申请调解该纠纷。

【调解过程】

乡调委会征求旦某同意后受理此纠纷,并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进行调解。

调解员首先对该纠纷进行详细调查。调查过程中,调解员分别与民工代表尼某、承包方旦某进行沟通,了解到尼某要求旦某依据劳务合同支付31名民工15天的工资,而旦某认为因尼某等人的施工问题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进而导致工程停工,应由尼某等31名民工承担责任。

调解员分析认为,根据《合同法》规定,双方都存在违约情况,于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调解员拟定了以向双方当事人分析法律事实为切入点,劝说2人相互让步的调解计划。

按照调解计划,调解员先向尼某等31名民工分析了其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法律事实,劝说尼某等31名民工对工程进行整改,使工程质量达标,待工程质量达标后再由旦某支付工资。尼某等人表示疑惑,为什么自己付出了劳动,还不能拿到工资。调解员继续劝说尼某等人,旦某支付的工资是用来购买尼某等的劳动成果的,如果劳动成果未达到旦某要求,其怎么会支付工资;换作尼某等人雇佣旦某出现这种情况,尼某等人一定会选择跟旦某一样的做法,建议尼某等人赶紧采取补救措施使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同时向他们讲解了《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重申因尼某等31名民工施工问题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应承担违约责任,只要求旦某支付工资,而他们却不承担质量不达标的违约责任,是不合法不合理的。尼某等31人听后答应立即对工程进行整改,保证工程质量,但旦某也要立即支付工资。

调解员将尼某等31人的意见告诉旦某,旦某又称自己资金紧张,无法承担尼某等31人15天的工资。调解员听到旦某说的话,并结合谈话中对旦某的观察,认为旦某实际是想少支付尼某等人的一部分工资,而不是要尼某等人对工程进行整改。因此,调解员立即调整调解方向,既然旦某想少支付尼某等人的工资,那么建议尼某等人不再承担整改工程的违约责任,这样才合理。

调解员将旦某的真实意图告诉尼某等人。起初,尼某等人坚决不同意。调解员劝说尼某等人,整改工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没有工资的,如果尼某等人立即拿到工资,可以回家乡再找其他工作,这段时间也能挣到不少的钱,建议尼某等人同意旦某的意见,少支付几天的工资。尼某等人表示旦某至少要支付尼某等31人13天的工资。

调解员将尼某等人的意见告知旦某,旦某表示自己现在的资金只能支付尼某等人11天的工资。调解员分析认为,旦某支付尼某等31人11天的工资,尼某等人必定不会答应,建议旦某支付尼某等人13天工资。尼某表示根据现在情况,整改工程至少需要4天时间,支付尼某等人11天的工资非常合理。调解员了解到此情况后,为了平衡双方利益、尽快化解纠纷,建议旦某除支付尼某等人11天工资之外,还要负责承担他们返回家乡的路费。旦某表示,可以用自己的大巴车将尼某等人送回家乡。调解员将旦某的意见告诉尼某等人,并劝说尼某等人整改工程需要的时间他们都清楚,至少需要4天时间,旦某少支付他们4天的工资也算合理,加之旦某还答应送他们返回家乡,建议他们同意旦某的意见。尼某等31人表示同意,但要求旦某立即支付11天的工资。调解员将此意见告诉旦某后,旦某表示同意,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纠纷成功化解。

【调解结果】

尼某等31名民工、旦某签订以下内容的调解协议:

1.旦某于签订协议当场支付尼某等31人11天的工资,共计85250元(11天X31人X250元/天/人=85250元);

2.旦某于签订协议第二天上午用自己的大巴车送尼某等31人返回拉萨,并确保交通安全。

【案例点评】

在有些纠纷的调解中,当事人开始往往会隐藏真实意图,这会误导调解员,对调解造成困难。遇到这样的纠纷,调解员要及时调整调解方向,才能保证纠纷顺利化解。本案中,旦某实际上是想少支付尼某等31人部分工资,但是开始并未向调解员表明,只是称工程因尼某等人施工导致了质量不达标造成工程停工,应由尼某等人承担责任。这使调解员开始制定了调解方向错误的方案,影响了调解进程。调解员发现旦某这个真实意图后,立即调整了调解方向,并针对旦某此意图向旦某、尼某提出合理建议,向2人分析利弊,真诚劝说,这才最终使2人达成调解协议,成功化解纠纷。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