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对缓刑社区矫正对象罗某依法实施教育帮扶案例
- 案例时间:2022-11-29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HSJJXBF1663810782
- 案例类型: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对象罗某,男,1987年3月出生,户籍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居住地为上海市长宁区,因犯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于2021年11月26日被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社区矫正期限自2021年12月7日起至2024年12月6日止。2021年12月16日,社区矫正对象罗某在上海市长宁区社区矫正中心接受社区矫正宣告,由上海市长宁区执行地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对社区矫正对象依法实施教育帮扶情况】
一、精准排查教育帮扶工作需求
工作人员通过排查罗某基本情况,了解到,罗某孩子在国外读书,由罗某的妻子在国外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送孩子出国读书前,罗某一家原本的计划是,待学校放假,就由妻子带孩子回国,一家人团聚。罗某也可以乘工作不忙的时候,去到国外看看她们。
受新冠疫情和其它各种因素的原因,罗某的妻子和孩子回国的旅程受阻,一耽搁就是三年,三年的时光能让孩子的成长变化很大。后来罗某也因个人原因,触犯了刑法,在社区矫正期间,更不可能办理离境的外出请假审批。因此,罗某十分挂念远在国外生活的妻子和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教育需要引导、而作为父亲,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责任缺失,让罗某深感唏嘘!在接受矫正小组成员个别教育的时候,罗某遗憾感叹,他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但是目前又没有什么办法,罗某欲言又止。
罗某表露出来的遗憾,被矫正小组成员敏锐的捕捉到了,如果能够帮助罗某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沟通模式,尤其是亲子沟通技巧,对罗某安心接受社区矫正能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整合专业工作资源、对症下药解决需求
1.运用专业心理咨询破冰
执行地司法所与长宁区梦晓心理工作室结对,为“两类”特殊人员提供免费的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证书资质,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就有一位咨询师擅长家庭亲子沟通,经矫正小组成员事先沟通后,安排罗某先接受一次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矫正小组成员把这个工作提议告知罗某,罗某当即表示愿意尝试。罗某告诉矫正小组成员,他知道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只要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都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为来访者保守秘密;他自己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总想找个人倾诉,但又不知道和谁说,矫正小组能帮他牵线搭桥找到心理咨询师,他非常高兴。就这样,罗某第一次踏进心理咨询室,经矫正小组成员简单的相互介绍后,矫正小组成员退出心理咨询室,罗某开启了他第一次的专业心理咨询。大约四十分钟后,罗某给矫正小组成员打电话告知他已经离开了心理咨询室,并且还和咨询师约了下次继续访谈的时间。电话里,罗某的语气很轻松。
2.发现问题、找结症、觅良方
矫正小组走访了接待罗某的心理咨询师,向咨询师了解罗某接受心理咨询的大致情况。咨询师告诉矫正小组成员,罗某表现的比较轻松,也很健谈,他人很聪明,学识很丰富,反应很快,以前有过较高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在专业技术领域内,他有较高的水平。把孩子送到国外求学,很大程度上是受朋友圈的影响,他的朋友里面,大多数人都将自己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希望能开拓视野,增加学识,所以罗某的妻子带孩子在国外生活是有熟悉的交友圈的,不是“孤军奋战”。罗某现在表现出来的担心主要是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切,现在有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长时间没有见到孩子,也不知道孩子现在的想法是什么,怕说错话引发矛盾,万一孩子情绪叛逆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他现在的状况,除了提供经济支持外,其它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有些干着急。
搜集到这些信息后,矫正小组成员进行梳理:
(1)诱因:罗某的担忧和焦虑的情绪产生,主要来自于对孩子成长陪伴的缺失,想和孩子多沟通,教育引导,不知道从什么方式入手。
(2)不利因素:孩子远在国外,罗某目前处在社区矫正期间,各种因素的叠加,造成一家人现在不能经常聚集,罗某在教育和陪伴上现在有些力不从心、望尘莫及的感觉。
(3)有利因素:罗某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专业领域技术,罗某朋友资源广泛,罗某的妻子和孩子在国外生活,继续和罗某的朋友圈有交集。
经矫正小组成员分析,渐渐地,一条清晰的帮教脉络逐渐显现。
三、切入要点,帮助罗某建立沟通模式
沟通,就是说话,怎么说?是技巧。首先,矫正小组成员这次和罗某见面的时候,将地点定在他居住地附近的街心花园,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让罗某逐渐感到放松。在交谈中,矫正小组成员从罗某居住的社区户型和小区环境为切入点,待罗某打开话题,矫正小组成员逐渐将话题引入到亲子教育方面。这一话题的切入,直接击中了罗某的内心世界,罗某向矫正小组成员倾诉了他的顾虑,和矫正小组成员先前分析的情况大致相同。窗户纸捅破了,话说开了,也就不需要再有什么顾虑来掩饰自己。罗某将孩子的性格、爱好、包括以前他和孩子之间因一些看法不和产生的口角都告诉了矫正小组成员。
矫正小组成员在倾听的时候,及时给予罗某回应,并记下一些细节,还向罗某了解当他和孩子发生争执后,妻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包括妻子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方式。了解大致的情况后,矫正小组成员给了罗某如下建议:
从父母是孩子的长辈唯一身份中剥离出来,尝试用“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讨论问题。传统思维里,家长对待孩子除了“权威”以外,还应加入“平等、尊重、接纳”。用平等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视角;以不触犯原则为底线,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给孩子可行性的建议。当有些话和有些事情不便和孩子直接说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身边亲近的人或朋友转告。经常尝试着用上述方法和孩子沟通,当觉得准备不充分的时候,先做些自我训练。矫正小组成员希望罗某能体会和理解这些建议,鼓励罗某去大胆尝试。
四、教育帮扶成效
从引导罗某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到教育引导罗某如何和孩子建立对话模式,矫正小组在为罗某设计适应性帮扶计划的时候,始终站在罗某的角度上考虑,从计划的可行性,内容的充实性,以及成效性都事先做过反复商讨。
在后续的帮扶中,罗某告诉矫正小组成员,他尝试过矫正小组成员给出的建议,包括在后续的心理咨询活动中,他继续向咨询师学习专业的沟通技巧。例如:在得知孩子取得好的成绩或进行过社会实践后,罗某努力克服自己的含蓄情感,向孩子表达了赞赏和鼓励。罗某也会告诉孩子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奖项,增加孩子对父亲的崇拜感。罗某还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通信小程序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关注,为亲子互动,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讨论话题。
教育帮扶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矫正小组帮助罗某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让罗某感觉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缺位,让罗某安心接受社区矫正,自觉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从内心深处接受矫正小组的教育帮扶是工作重点。
【案例注解】
(一)法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二十五条相关之规定,为社区矫正对象建立矫正小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三十五条相关之规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帮扶工作。
(二)本案例中的难点和可能发生的关注性问题
首先,工作难点。让罗某能放下心理包袱,接受矫正小组成员的工作方案,能和矫正小组分享自己的改变成果。同时,矫正小组还需向罗某落实好其它社区矫正监督工作要求,需转换好监督和被监督之间的关系,是工作中的难点。
其次,可能引发的关注。对罗某的帮扶工作内容比较敏感,因为整个帮扶工作过程都是围绕情感展开。罗某对我们的情感,还涉及到罗某与他的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所有触碰到的都是人性中很敏感的部分。矫正小组作为外部力量,主动去挑动了这根“敏锐”的弦,能把握适当的度就尤为重要。
开展这项帮扶工作不仅需要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力量,要在专业的技术指引下开展,还涉及到保密原则。如果帮扶工作计划不周密,草率行事,可能会引发罗某的抗拒心理,从而影响罗某后期接受社区矫正的效果,也可能在其他社区矫正对象中造成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