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服刑人员张某被依法给予警告

  • 案例时间:2018-05-09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HSJYJ1525833515
  • 案例类型:社区服刑人员被依法给予警告案例
【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张某,女,1993年6月出生,户籍地江苏省兴化市,居住地上海市闵行区。2017年2月因盗窃罪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矫正期限自2017年2月28日起至2021年2月27日止。2017年3月6日,张某到闵行区司法局报到,由其居住地所在司法所负责其日常管理。

【被依法给予警告的情况】

(一)发现、认定行为的情况

1.社区矫正机构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张某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行为的情况

2018年2月8日上午10时许,司法所工作人员按照社区矫正APP管理的要求规定,依法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点名报到工作,进行手机移动社矫APP的点名。预先在发起点名的同时,电话告知张某即将进行手机APP的点名,要求其及时查看手机APP的情况,并且及时回复点名情况。下午14时许,工作人员查看点名情况后发现,除张某外,其他社区服刑人员均已完成点名。司法所工作人员致电张某,要求张某到司法所报到。

下午16时许,张某来到司法所进行报到。在工作人员几番询问下,张某始终不愿正面解释为何无法正常进行点名报到。工作人员要求查看张某手机上安装的移动社矫APP,张某才不情愿地拿出手机,并主动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前段时间张某的手机被盗,存有侥幸思想的她在新购手机后,没有及时向司法所汇报并重新安装移动社矫APP,试图通过不安装手机APP来躲避司法所对其的监管。工作人员向其明确了社区矫正APP的管理规定,告知其行为已经违反了社区矫正APP的管理办法,其行为也将受到相应的的处罚,并于当天在张某的新手机上重新安装了移动社矫APP软件。

2.对张某违反社区矫正的规定情形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司法所截取了社区矫正移动监管平台的数据截图,对其手机界面进行了拍照截图等工作,并制作了调查笔录。根据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及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最新出台的《本市社区矫正APP定位监管管理办法》等文件具体规定条款对有关事实的认定及证据情况,决定给予张某警告处分。

(二)给予警告情况

2018年2月23日,司法所根据张某的情况制作了警告审批表,并由评议会讨论通过,拟对社区服刑人员张某的违反社区矫正APP的行为予以警告处分,并提请闵行区司法局审批。闵行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机构集体评议后,经闵行区司法局领导批准后,作出警告决定,出具了《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

(三)文书送达情况

2018年2月26日司法所将书面警告决定书送达张某手上,并向张某宣读了《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并要求其在决定书上签字。在警告决定书送达之后,司法所工作人员、矫正民警共同对张某进行了训诫谈话,严厉批评了张某忽视对待社区矫正工作的行为,要求其更加认真履行身为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向张某告知因其受到警告处分将依规调整分级的情况。

(四)警告的效果情况

在对张某下达警告决定书之后,张某对待社区矫正的积极性明显有了变化,对于自己的身份意识也有显著提升。张某认识到了自身刑期还比较长,一旦在发生类似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情况很有可能失去缓刑的机会,失去来之不易的自由,也让她认识到了遵守各项管理规定的重要性。从受到警告至今,没有再发生重新违反规定的情况,接受社区矫正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五)给予警告过程中接受人民检察院监督情况

本次警告过程中,受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社区检察科工作人员全程监督。

(六)利用本案例对其他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警示教育情况

通过对张某的这次警告处分,司法所也利用集中教育的时候,对全体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一次专题教育,对社区矫正APP的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要求全体社区服刑人员进一步加深认识,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各项管理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结】

警告措施的实施并不是矫正工作的目的,重要的是在给予警告后,要加强监督和引导,将警告与教育相结合,使社区服刑人员自觉意识到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各项管理规定的重要性,使警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案中,通过给予张某警告措施,起到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震慑作用,使其意识到违反矫正规定的严重后果,并达到规范矫正行为的目的。结合本次对张某依法实施的警告,司法所进行了社区矫正规定梳理,并组织全体社区服刑人员学习和开展书面考核。针对一些新实施的规定进行了一次再教育,对于日常监管和严肃纪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也要重视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行为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本案中的张某因一时贪念犯盗窃罪入刑,还丢了工作,突然的身份转变,其内心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入矫初期也很抗拒司法所的日常管理。通过融入心理矫正,改变这一类对象的内心阴霾,让他们能够正视自己,不再因为身份问题导致自己不愿与人敞开心扉,为他们重新走上社会建立沟通的桥梁,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服从司法所的监管,维护好社区矫正的安全稳定工作。

相关案例
同城律师推荐
  • 姚娟 专职律师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公司法、 股权纠纷、 融资借款、 股权激励、 改制重组、 合同纠纷、
    服务地区:深圳市
  • 黄海 专职律师
    中银-力图-方氏(横琴•深圳)联营律师事务所
    海事海商、 涉外法律、 涉外仲裁、 刑事辩护、 国际贸易、 私人律师、 涉外公证、 招商引资、
    服务地区:深圳市
  • 范志军 首席律师
    专注于非诉法律服务
    信用卡逾期优化、 网贷逾期优化、 断供房保房、 断供房法拍房补贴、 车辆出险维修记录、 个债小额欠款、
    服务地区:深圳市
  • 秦健峰 专职律师
    广东祥祺律师事务所
    抵押担保、 经济仲裁、 公司犯罪、 公司法、 债权债务、 自然资源、
    服务地区: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