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黑龙江省黑河市社区服刑人员石某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

  • 案例时间:2019-03-08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HLJSJXH1547005801
  • 案例类型:社区服刑人员被收监执行案例
【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石某,男,1977年6月出生,户籍地、居住地均为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2013年10月,因故意伤害罪被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缓刑考验期自2013 年11月5日起至2018年11月4日止。

石某与妻子离异,与其弟弟、弟媳一起生活,石某没有什么特长和职业技能,无固定工作,而且本人一贯懒惰、游手好闲,日常生活依靠其弟弟、弟媳照顾,入矫之前还曾有过两次吸毒史。2013年11月15日,石某到嫩江县司法局报到,嫩江县司法局社矫办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对社区服刑人员石某进行入矫谈话,并核查身份证件、法律文书等,对其登记建档、办理相关接收手续,并告知石某三日内到司法所报到。2013年11月17日,石某报到的当天,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其确定了矫正小组,并在县局社区矫正中心宣告室举行社区矫正宣告仪式,同时对其进行了警示教育。

【事实认定情况】

(一)发现、认定行为情况

接受矫正初期,石某能认识到自身错误,表现良好,按时报到、按时交思想汇报,积极参与司法局组织的集体学习以及社区服务。此后,由于石某好吃懒做,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沾染恶习的“朋友”,石某变得脾气暴躁无常,并一改悔罪表现,在随后司法局多次组织的集体学习和社区服务中,石某皆因各种理由请假不参加,不按时到司法所报到。针对这种情况,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同时要求其家庭成员协助看管。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石某仍然恶习难改,不按时上交思想汇报,无视社区矫正的规定,不服监管,其家庭成员也无法与其沟通,嫩江县司法局在多次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先后对其发出2次警告,希望能对其起到警醒作用,但均未奏效。石某一步步自甘堕落甚至“捡拾”吸毒,并发展到暴力伤人。

2015年7月16日下午,社区服刑人员石某在某商店西侧用砍刀将孟某(化名)砍伤,伤人后逃往外地,后经鉴定孟某受到轻微伤;案发后,嫩江县司法局迅速与当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积极提供有关线索并协助公安机关对石某进行抓捕。2015 年7月30日,石某在讷河市吸食毒品时,被嫩江县铁东派出所抓获,公安机关对石某进行例行体检,体检结果为尿样毒品检测呈阳性,同时在石某身上搜出卡簧刀一把。

(二)调查取证情况

根据“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及《黑河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规定,嫩江县司法局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调查核实石某违反社区矫正规定情况,并及时、全面地收集了有关证明材料,认定其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的事实;同时,嫩江县司法局还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收集核实认定石某违反法律的相关证据材料。

【建议情况】

(一)提请撤销缓刑建议

按照“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嫩江县司法局社矫办工作人员及时整理了司法所上报的《提请撤销缓刑审核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并由嫩江县司法局局长审核同意后,于2015年8月10日通过会议研究决定,依法向嫩江县人民法院提交《撤销缓刑建议书》。

(二)提请过程中接受人民检察院监督情况

嫩江县司法局提请撤销缓刑过程中,将撤销缓刑的建议书同时抄送嫩江县人民检察院和嫩江县公安局,全程接受嫩江县人民检察院监督。嫩江司法局工作人员配合嫩江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查阅了有关案卷,社矫办主任和司法所所长向检察官介绍了有关情况。

(三)社区矫正决定机关依法作出撤销缓刑裁定的情况

2015年8月17日,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执行原判有期徒刑三年,刑期自2015年7月31日起至2018年7月30日止。

【收监实施情况】

(一)实施收监具体过程

由于社区服刑人员石某在判决执行前已被先行羁押,因此根据嫩江县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嫩江县公安局直接依法对社区服刑人员石某实施收监,及时将其送交嫩江县公安局看守所。

(二)收监过程中接受人民检察院监督情况

对石某收监过程中,邀请检察院同志到场,监督嫩江县司法局配合公安机关收监的全过程。

(三)利用本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情况

嫩江县司法局利用本案例开展了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全县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学习了石某因结交不良人员、沾染恶习,最终不服社区矫正监管、藐视法律法规,逐步堕落被收监执行的过程,对全体社区服刑人员敲响了警钟,起到了极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小结】

石某,在刚接受社区矫正时,认罪态度良好,积极配合矫正工作,表现良好,已经向回归社会的正途迈进,但由于他交友不慎,使自己最终走进了大墙内。对于恶习不改,屡教不改的社区服刑人员,为进一步彰显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惩戒是必然的手段。当然,在惩戒的同时,更要注重教育帮扶,要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的矫正方案,并随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和教育效果。同时,还要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家庭教育和社会适应性帮扶教育,使其从内心深处受到感化,使其重燃生活的信心,从而顺利回归社会。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