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服刑人员何某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
- 案例时间:2018-04-09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DSJKB1536030565
- 案例类型: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案例
对社区服刑人员何某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何某,男,1955年5月出生,户籍地、居住地均为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2015年12月,因犯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被沾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缓刑考验期自2015年12月23日起至2017年12月22日止。2015年12月28日,何某到滨州市沾化区司法局报到,由居住地司法所负责对其社区矫正期间日常管理。
何某家庭贫穷,父母年迈多病,娶妻比较困难,一直过着单身生活,这也是这次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何某性格内向,不爱与外人接触,比较自卑,不大爱说话,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情况】
(一)开展职业培训情况
司法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何某后,为何某制定了专门的社区矫正个案书。针对何某家中贫困的实际情况,为避免其再次犯罪,决定通过寻找合适的途径解决何某生活困难的问题。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多方了解,知道他家里种着冬枣树、养着山羊。为提高何某生活水平,为其创造增收项目,司法所工作人员决定帮助其改变其传统的养殖方式,接受专业的业务培训,为家中增加收入,改变现状。为此,司法所积极与劳保所、冬枣办沟通联系,结合镇政府每年组织的培训班,对其开展专业的冬枣技术、养殖技术等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养殖和种植技术,让其管理的冬枣树结出好果子,养殖的山羊长得更快。何某对这些专业技能培训班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情况
因家中父母年迈多病,在家务农的方式无法支撑家中老人的医药费,何某想在农闲时候找一份能够赚钱的工作,也不至于年年靠天吃饭。司法所了解到他的这一想法后,积极帮助他寻找适合的工作。因其年龄原因,外出务工已经不适合,于是,司法所有针对性的在农闲时节为其介绍务工信息,找一些短期零工,比如在冬枣市场打零工、打扫卫生的小活,挣点零花钱,为老人改善生活,再加上何某不怕苦不怕脏,司法所又帮其联系到镇直单位清理厕所的工作,使其每月增加了五百元的收入,这就为其生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
(三)协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何某入矫以来一直遵守社区矫正纪律,按时报到,准时提交思想汇报。同时,在工作上也能做到吃苦耐劳,但是,何某却经常闷闷不乐。司法所工作人员本着深入每名社区服刑人员内心,为他们带去光明的原则,同何某进行深入的谈心谈话。通过谈心了解到,何某牵挂家中老人,两名老人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何某想努力改善老人生活,但事实是除了每月500元固定收入以外,并没有其他收入,这给他造成了很大困扰。为保证他思想稳定,帮助其走出困境,使其真正融入社会,司法所帮助他联系民政部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帮他办理了低保,每月二百多块钱的固定收入让其生活质量又提高了一层。
(四)开展临时救助等情况
何某生活困难,家中老人体弱多病,家庭收入不稳定。为了让他感受到社会温暖,积极接受社区矫正,消除抵触情绪,重新的融入社会,2016年春节,司法所工作人员帮助他在政策范围内向民政部门申请了800元临时救助款,缓解了其年关压力。
(五)矫正小组成员协助开展帮扶情况
司法所在其入矫时,成立了由何某哥哥、村负责人、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主的社区矫正小组,制定了以教育、帮扶、激励为主的矫正方案并开展工作,宽严并济,使其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既感受到社区矫正的严肃性,也体会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他的关怀和帮助。矫正小组通过在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思想上感化,及时化解何某在社区矫正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其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组织其到敬老院进行公益劳动,培养和确立其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帮助他学习法律知识,让他明白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给他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增强其法制观念。同时,矫正小组积极开展“红娘行动”,帮助何某介绍了对象,让其享受晚年生活,现在何某也跟年轻人一样谈起了恋爱。
(六)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情况
通过社会组织、慈善救助等多种渠道,适当对其家庭进行经济帮助,介绍务工信息,在救助的同时,考虑到维护其自尊,引导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七)开展其他帮扶情况
司法所在何某入矫时通过EPQ人格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心理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内心动态,剖析犯罪心理、原因和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学技术对其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和治疗,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矛盾。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帮扶取得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帮扶,何某心理稳定、乐观向上,服从监督管理,对矫正小组成员非常信任,能主动推心置腹地与工作人员交流沟通,能自觉遵守矫正中的规章制度,主动服从日常行为的管理,在社区服刑人员中起了个好头,人也乐观、开朗了,在工作上认真对待,能吃苦耐劳,干过的每份零工都能得到雇主的充分肯定。如今何某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改善,也逐步拾回了信心,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小结(或反思)】
何某的矫正让司法所认识到,在对有难处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帮困解难,设身处地地为服刑人员着想。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反映的困难,为其联系有关部门,解决他们生活上、工作上、资金上的难题,调动服刑人员积极融入社会的积极性,提高其适应社会、自谋出路的能力。其次,要坚持心理疏导。纠正社区服刑人员不理性的思维和观念,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上杜绝犯罪,消除犯罪动因。
社区矫正的最终目标,是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因此我们应以矫正教育为基础,通过奖惩手段、心理引导,因人而异,探索矫正的新路子、新方法,使社区服刑人员早日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成为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