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服刑人员麦某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案例
- 案例时间: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GDSJKB1532931486
- 案例类型: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案例
对社区服刑人员麦某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案例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社区服刑人员麦某,女,1976年5月出生,广东省东莞市人,高中文化,因犯职务侵占罪,于 2012 年 12 月被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刑期执行至 2017 年 3 月17日。执行机关广东省某监狱因罪犯麦某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的表现,于 2015 年 10 月提出假释建议,由于其在监狱表现良好,并具备社区矫正条件,同年 11 月,广东省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对麦某予以假释,假释考验期自2015年11月23日起至2017年3月17日止。2015年11月29日,麦某到东莞市司法局报到,由某某司法分局负责日常管理教育。
麦某,离异,2012年10月,其女儿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麦某在监狱服刑期间,女儿一直由其母亲进行照顾,特别是在女儿生病期间未能尽到做母亲照顾的责任,导致麦某与女儿的关系不是很融洽,麦某既不懂如何照顾患有白血病的女儿,也不知如何跟女儿沟通。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情况】
(一)开展职业培训情况
司法分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麦某后,通过教育谈话,了解到麦某是高中毕业,有一定文化基础,犯罪前从事会计工作,对会计行业有一定了解。于是司法分局积极与劳动就业部门沟通联系,对其开展关于会计方面职业技术培训,为他顺利从事会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防止其闲散在社会上,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情况
考虑到麦某的家庭经济情况,及麦某过往的职业经历,协助麦某就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个人层面,麦某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且其以前也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本人也希望能继续做会计;在经济层面,麦某女儿的病情还没有度过危险期,需要一直服药及定时检查,家中的哥哥、嫂子及母亲的收入都是甚少,无法提供经济支持。针对麦某的情况,首先,工作人员了解最新会计从业资格的政策,确定其会计从业资格证能否继续使用;然后,从人力资源局获取最新的招聘信息,协助麦某进行就业。经过工作人员一周的查询及了解,发现其会计从业资格证在服刑期间没有继续教育时数,不能继续使用,需要进行重新学习和考试,工作人员将所获知的信息告知麦某,并督促麦某进行学习,早日重新获得从业资格。在就业招聘方面,利用优势视角,挖掘麦某的潜能,麦某个人很有自信,在监狱里面不断地学习,阅读了大量与会计有关的书籍,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于是与麦某进行商量,是否可以先从事出纳工作,等会计从业资格证能正式使用的时候,再进行换岗,麦某表示同意,希望早日就业,偿还债务,最后协助麦某在一家大型连锁餐厅成功就业,从事收银员和出纳工作。
(三)协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麦某的女儿,在读幼儿园期间,患上了急性白血病,虽已治疗但还没有度过危险期,需要一直服药及定时检查。麦某情绪波动较大,高额的医疗费使她入不敷出,整个家庭几乎被拖垮。面对此情此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常与她交流,跟踪掌握其思想动态,稳定其情况,社区矫正小组成员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边为其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一边向麦某所在社区居委会倡议社会捐赠,同时向镇民政所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帮助其逐步走出阴霾,点燃生活的希望。
(四)开展临时救助等情况
鉴于麦某特殊情况和生活确有困难,司法分局帮助麦某向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款2000元,逢年过节司法分局工作人员家访时也会带去油米等生活品,以缓解其生活压力。
(五)矫正小组成员协助开展帮扶情况
社区矫正小组对社区服刑人员麦某的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思想动态及心理情绪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当时,麦某没有工作,家人无法提供经济支持,仅靠母亲微少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家庭居住条件较差,一家7口,居住在50平方的平层里面,而在心理上,麦某一方面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很担心女儿的病情,心理压力较大。针对麦某的情况,矫正小组多方联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其中,社会工作者针对麦某的心理压力,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其释放生活中的压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定期与麦某一起参加公益服务,增加其社会责任感,拓宽其人际圈,让她放松心情,另外,麦某家属与麦某共同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一起解决,稳定其情绪,增强其抵抗生活压力的能力,促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避免再次犯罪。
(六)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情况
麦某的女儿因在读幼儿园期间便患上了急性白血病,之后基本上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而麦某在假释期间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照顾较少,两人关系一般。为了解决其女儿学习,首先,链接青少年服务组织的资源,帮助其女儿申请志愿者“一对一”帮扶服务,定期进行课业补习,同时,申请参加社区开展的课业辅导服务,解决麦某女儿的课业辅导问题;其次,紧密联系学校老师,及时了解其女儿在校学习情况,建立家、校、社联动。而在亲子关系改善方面,主要是在日常的教育学习中,志愿者与麦某一起探讨学习如何与子女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并引导麦某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另外,定期收集亲子教育的公益讲座,邀请麦某参加,提升麦某亲子教育的能力。
(七)开展其他帮扶情况
麦某是执行假释,因在监狱生活多年,出来之后对周边的环境、生活及社区矫正的管理制度不太适应,对家庭关系的恢复和重建比较担心,也没有信心。针对麦某的适应性问题,矫正小组首先协助麦某处理基本生活问题,比如教授其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使用相关的社交软件,指导其办理身份证、户口迁移等基本问题。其次,制定个别化矫正方案,让其适应社区矫正的管理制度,包括定期通知麦某进行报到,与社区服务基地合作,安排麦某完成社区服务,进行法律学习,提高她的法律意识。最后,协助麦某回归家庭,麦某刚从监狱出来,需要回归家庭,适应家庭生活,获得家人的支持,工作人员指导麦某学习亲子沟通技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知识、白血病患者的饮食及日常护理注意事项等,促使其更好地回归家庭。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帮扶取得的效果】
1.适时接纳关怀,顺利回归社会。通过走访,给予关心,接纳其过去,让她更好地融入社会,改过自新。通过半年的走访,引导社区及邻居了解麦某犯罪的原因,倡导构建包容、友爱的社区环境,引导社区居民慢慢接纳麦某。目前,邻里关系融洽,邻居及社区看到麦某家有困难都会主动帮忙。
2.利用优势视角,实现成功就业。从接触麦某,然后了解她的需求及想法,发现她的优点,再结合实际,协助麦某就业。直到解除社区矫正关系,其依然在餐馆从事收银员和出纳工作,工作稳定。
3.链接多方资源,改善亲子关系。通过链接社会资源,解决其家庭教育问题,志愿者定期对其女儿进行补习,并通过邀请麦某参与免费的公益讲座,提高她处理亲子关系的能力,现在其女儿的学习成绩慢慢地跟上了班级成绩,平均成绩有90多分,而她与女儿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女儿长大了,也能理解当初妈妈为什么让她跟外婆一起生活,在住院期间为什么没见过自己的妈妈等问题,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期,慢慢地释怀。
【小结(或反思)】
对于社区服刑人员来说,每个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需要与其共同制定一份个别化的矫正方案,更好地执行社区矫正的制度。对麦某来说,能获得假释的机会,不容易。而麦某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家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给不了经济支持,女儿又患病,面对特殊的社区服刑人员,工作人员应该要尽可能地链接多方资源,解决其在社区矫正期间的问题。此案例中主要是提供一些实际性的帮扶,解决其影响个人功能发挥及社区矫正执行的急需问题,提高她的生活水平及认知,让其更好地接受社区矫正,更好地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