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对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王某某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

  • 案例时间: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XJSJKB1527235462
  • 案例类型: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案例

对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王某某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

分享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王某某,男,1981年2月出生,户籍地、居住地山西省原平市,初中文化程度。2000年10月20日被山西省忻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5000元。执行期间,经过两次减刑后,刑期从2003年11月12日起至2022年2月11止,剥夺政治权利七年。王某某因患废用性骨关节病、肌肉萎缩、恶病质、颈椎病、T10-L5椎体骨质增生、L2-3、L5-S1椎间盘膨出等疾病导致残疾,生活不能自理,2016年3月31日山西省监狱管理局批准其暂予监外执行。2016年4月6日到原平市司法局某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情况】

(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后,针对其实际需要,依法依政策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情况

司法所会同村委会,发动群众,共同帮助王某某家庭开展劳动生产,并指导农业种植,发展畜牧。

(二)对其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情况

司法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王某某后,鉴于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司法所积极与劳动就业部门、村委会沟通联系,针对此种情况,安排其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他学习法律知识和必要生产技能,防止他重新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根据工作实际并结合社区服刑人员本人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其积极生活

在初次对王某某进行家访的时候,司法所工作人员看到,王某某家一贫如洗,家中四面是连白灰都没有刷过的黑糊糊的墙壁,炕上只有补补丁的被子和褥子,室内甚至连一件家用电器都没有。王某某因为患有多种疾病,萎缩在床上,腰部以下没有知觉,动作迟缓,语言表达不清,没说几句便泣不成声。他断断续续地叙说,自己这么活着拖累人家,还不如早点离开人世。工作人员听了之后触动很大,无论是从自身的工作责任,还是出于同情之心,都不能对他的困境熟视无睹而不见。工作人员拉着王某某的手,用坚定的眼神给他鼓励,好言安慰,让他一定要放下思想包袱,他的家庭困难情况一定会帮助他想办法解决。

(四)根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对生活确有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临时救助等情况

家访过后,工作人员将王某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此后的日子里,矫正工作人员坚持不懈地跑当地派出所和服刑监狱沟通,为其争取办理户口问题,经过不断努力协调,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将户口本交到王某某手中的时候,王某某感动地热泪盈眶:“我以为像我这种人是被社会抛弃的,是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的,没想到你们真心实意的帮助我解决困难,我一定会好好活着,好好改造!”在帮助王某某解决了户口问题后,又与村委、乡镇、残联积极联系,帮助办理了残疾证、医保等事项。

(五)矫正小组积极开展帮扶救助

矫正小组工作人员认真分析了王某的性格、生活经历,认知其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意识不高,本人自律不严、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犯罪后能及时悔悟,认罪伏法。从本质上来说,王某某还是积极向上的,所以对其矫正应当主要从思想方面入手,结合王某某的实际情况,制定矫正方案,帮助服务对象调整心态,疏导不良情绪,提供心理支持。运用专注、倾听、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和王某某进行沟通,与王某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了解王某某自身与家庭的情况。帮助调整心态,疏导不良情绪,提供心理支持。王某某能够正确认识其错误认知和行为的原因所在,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表示后悔,觉得自己当时太冲动了,没想那么多。案发前后的对比,让王某某形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一度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工作人员通过开展“阳光心态,健康认识”的教育课,让王某某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经过多次面谈,与王某某一起探讨自我情绪管理的正确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王某某对自己脾气暴躁、悲观失望的性格有所认识,他表示以后会尽量管住自己的嘴巴和脾气,不惹事,多理解家人和工作人员。从王某某的生活作息入手,协助其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加强对其思想和认识的引导,培养其建立起正确、积极的人生和价值观。通过家访面谈、电话关心等方式,让对方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真诚。另外,有针对性地向其讲解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增强其守法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同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社会力量参与对社区服刑人员帮扶情况

扩大社会支持网络,恢复社会功能,协助其顺利融入社会。矫正小组通过发动群众、沟通社会组织、慈善救助等多种渠道,适当对其家庭进行经济救助,使他感受到村里群众、朋友没有忘记他、嫌弃他,让他进行情绪的宣泄,释放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失望,促使其以正常的心态顺利融入社会,摆正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在一次家访中,工作人员发现王某某情绪低落,开始王某某不肯说出是因为什么,在矫正工作人员耐心的询问下,王某某才说出,平时与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前段时间老母亲病重住院,家里剩下他一人,自己就是个累赘。在了解这个情况后社区矫正人员首先安抚王某某的情绪,待其情绪稳定后向王某某耐心讲解。在做通了王某某的思想工作后,矫正工作人员专门去市医院看望他的老母亲。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的带动下,一些对王某某怀有歧视心理的村民也有所转变,都能够与其和睦相处。矫正工作人员的努力为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改造环境。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帮扶取得的效果】

通过社区矫正,王某某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转化和提高,他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安心接受矫正,虽然身体原因行动不便,但是每月向司法所汇报生活、思想情况,并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王某某的矫正事例,让更多人了解了社区矫正工作,也认可了社区矫正工作。许多村民主动来到司法所,想成为一名矫正志愿者。他们表示,如果能为社区矫正工作出一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矫正对象建立信心,改造思想,从而顺利回归社会,这将会是他们人生中有意义的事情。

【小结(或反思)】

这名暂予监外执行人员身患疾病,家庭困难,刚入矫时思想悲观,自卑厌世,不想与人交流,法律意识不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对其开展适应性帮扶,在与其沟通中,注重细节,尊重其人格和情感,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对生活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与乡镇、村委等有关部门联系,帮助其解决户口、医保、残疾救助等重要事项,帮助其克服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扭转其错位的世界观、人生观,保证矫正质量,使之顺利度过矫正期,回归社会。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