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服刑人员胡某某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案例
- 案例时间: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ZJSJKB1516459347
- 案例类型: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案例
对社区服刑人员胡某某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案例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胡某某(化名),男,1999年9月出生,户籍地、居住地均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17年3月,胡某某因故意伤害罪被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缓刑考验期自2017年4月25日起至2018年10月17日止。2017年4月25日,胡某某到西湖区司法局报到,由文新司法所负责其社区矫正期间的日常管理。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情况】
(一)前期工作:监管与教育相结合,端正服刑态度
文新司法所在接收社区服刑人员胡某某后,在谈话中发现其存在散漫无度,不思进取,无法正视自己的身份等诸多不良思想,这对其顺利回归社会是一个根本性、源头性的阻碍。
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司法所对胡某某从严要求,在报到、定位核查等方面着重监管,以防意外发生。同时,考虑到胡某某属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和家庭背景,司法所为其建立了一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民警、家人、社会团体组成的“五位一体”的矫正工作小组,遵循教育、感化、挽救、帮扶的工作方针,坚持教育和监管两手抓工作原则。为了更好地让胡某某深刻认识高墙内外的巨大差异,珍惜社区矫正机会,积极融入社会,司法所还让其参加了由杭州市局组织的前往省第四监狱参观的警示教育活动。这次活动对胡某某起到了较强的威慑作用,回来之后其在思想、态度、行为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与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教育矫正效果。
(二)情感帮扶:重视亲情温暖,树立正确观念
胡某某家庭情况特殊,其母亲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因病过世,监护人(父亲)并未再娶,但常年在外,平时胡某某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缺失母爱关怀以及父亲久不在身边的胡某某,在矫正初期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怨怼情绪,甚至有的时候会用恶作剧的方式吸引注意。
司法所针对这一情况,与其父进行了几番谈话和交流,在充分理解父亲难处的同时,也提出了多陪伴胡某某成长的建议,让其感受到亲情和父爱。其父听取了司法所的建议,并有意识的安排回祖父母家中陪伴胡某某,双休日的时候与其去杭州范围内的景点游玩,偶尔还会在父亲家中谈谈心。
另外司法所还会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胡某某每月进行上门走访,询问近期工作、生活情况,了解家庭氛围,及时对胡某某进行情感帮教,让他要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重新振作,平稳地度过矫正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感帮扶,胡某某对亲情的认知明显提高,对父亲、祖父母的情感也与日剧增,晚上没事也开始呆在家中陪伴家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深夜外出去网吧,整个人也开朗轻松了很多。
(三)社交帮扶:摈弃不良之友,建立正能量社交圈
由于胡某某之前一直很颓废,流连于网吧、迪厅等复杂场所,所结交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社会闲散人员,这对胡某某成年日后步入社会存在诸多不利之处。为此,司法所经常教育其要建立正确的交友观,不要经常和以前的不良朋友瞎混,做洁身自好。
2017年6月下旬,司法所通过定位轨迹发现胡某某近几天深夜都在某网吧活动,询问后得知,他和以前的朋友在通宵上网。司法所通过打电话对其进行了批评,在月底谈话中,也对他进行了教育,从身体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向他阐述熬夜上网的坏处,提醒其在服刑期间一定控制深夜外出的次数,不要和以前的不良朋友来往过密,更不要学着他们去吸食“笑气”、购买仿真枪。这样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倾心教育,胡某某十分动容,也深刻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问题,逐渐减少了夜晚外出的次数,现在基本上都待在家里,不与社会闲杂人等交往。
在教育他放弃原有的不良朋友圈以外,司法所还积极为其建立正能量的社交圈。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其互加微信,经常聊天。知道胡某某喜欢音乐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还会时不时的介绍自己身边一些与他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进行互动,开阔他的社交视野,令其确立正确的交友观,逐渐融入正常的社会。
(四)心理帮扶:排遣不良情绪,维护心理健康
刚开始的胡某某,有些自暴自弃、甚至破罐破摔的意味,外表虽然看起来什么都无所谓,但是每次谈话工作人员都能感觉他的内心比较压抑。这样的胡某某很难敞开心扉,迎接新世界。
入矫初期,司法所及时和某公益组织专业心理师联系,与其探讨胡某某心理疏导方面的事宜。在社区服务中,在场工作人员都会和他在一起,边劳动,边谈心,让他慢慢释放自己。在学习中,还会经常让他做沙盘游戏,了解其最近的情况,并且一对一的进行辅导,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寻找契机,帮助其摆脱阴影。
2017年9月26日,街道社区医院即将进行一次咨询活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计划将胡某某安排进去做志愿者。当日又恰逢胡某某十八岁成人日,司法所电话本人,在送上生日祝愿的同时,还把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送给了他,让胡某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接纳。
(五)就业帮扶:提升就业能力,指导就业方向
胡某某在矫正前期属于未成年人,这期间寻找工作比较困难。司法所首先致力于重塑其正确的就业意识,告诫其不要轻易去从事酒吧等“靠青春吃饭”的不稳定工作,要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同时,司法所积极与辖区内的企业、机构进行沟通合作,为其提供劳动培训和提升技能的机会。除此以外,司法所工作人员会不定时地向其推荐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书籍,希望他在闲暇之余可以多读书读好书,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17年9月,胡某某年满18周岁了。司法所工作人员鼓励他可以慢慢地开始接触社会,邀请他去社会组织当志愿者,帮助其开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让他工作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司法所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与辖区内劳动部门沟通,为其提供就业选择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在9月份的一次走访中,司法所了解到辖区内一家企业正在招聘,于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立刻带着胡某某前去应聘,向招聘单位主管介绍其特长并告知胡某某的特殊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胡某某被这家企业录用。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帮扶取得的效果】
通过监管,胡某某的思想得到了稳定,接受矫正意识、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帮扶,胡某某整个人也变得更积极,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也非常信任,能主动推心置腹地交流沟通,十分配合工作。对于融入社会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去主动地寻求。另外,和原先的不良朋友圈减少甚至断绝来往后,胡某某的身体健康、生活习惯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人更重视真正的友情,心理上的迷雾也减少了不少,整个人看起来更加阳光、积极,对融入社会的努力都在与日俱增。同时在监护人的积极配合帮助下,胡某某对亲情也有了自己正确的对待态度,不再一味排斥。胡某某成年后,在司法所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开始自食其力,收获生活的美好。
【小结(或反思)】
这名社区服刑人员入矫时尚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有些颓废,因单亲家庭的缘故性情较为敏感,同时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同时受生活环境、个人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分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相对较差,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社会适应性帮扶,在严格监管的同时,注重与其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在与其沟通交流中,特别注意细节,尊重其情感,对他的进步和优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在矫正和教育之外,不忘帮助他树立信心,乐观处世,并且积极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使之能够顺利度过矫正期,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