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服刑人员范某某依法实施教育矫正
- 案例时间:2018-07-09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ZJSJJZ1536309290
- 案例类型: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
对社区服刑人员范某某依法实施教育矫正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范某某,男,1976年9月15日出生,户籍地、居住地均为浙江省江山市。2014年12月12日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江山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缓刑期自2015年2月21日起至2020年2月20日止。2015年2月21日,范某某到江山市司法局报到,由居住地司法所负责日常监管。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情况】
(一)矫正方案制定情况
范某某被判刑后,因巨额负债导致妻子与其离婚,父母子女对他产生怨恨,亲朋好友对他疏离,范某某陷入经济、亲情双重危机,对生活失去信心。调查得知这一情况后,司法所成立了由司法所长任组长,家庭成员、社区民警、社会志愿者等为成员的矫正小组,为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侧重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修复社会关系,恢复生活对生活的热爱。
(二)通过心理矫治对其开展教育的情况
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范某某的心理情况进行测试分析,确定心理矫治措施。根据“调整个人认知的具体目标,形成健康心态的长期目标”,充分利用心理宣泄室、心理咨询室等硬件设施及时疏导范某某的紧张、应激情绪,特别是利用沙盘推演在分析其心理症状方面效果明显,使矫正工作有的放矢。
(三)亲情帮教开展情况
1.邀请当地有名望有地位的“老人”、家中的长辈主动上门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劝导不能因为儿子判刑而不管不顾,只要能重塑信心,重新创业,还是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的。2.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与其前妻交流,帮助其前妻调整情绪,逐步认识到每个人的事业都会有起有伏,此时的丈夫是在人生、事业的最低端,作为妻子应该给予支持,做好精神上的支柱,只要努力,可以从头再来,资产可以重新获得。3.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其两个小孩进行心理干预,使他们知道儿女能给父亲带来巨大力量,儿女的期盼可以使父亲重塑信心,激发斗志。通过与其亲人的沟通,范某某得到了宽容、关怀、鼓励和陪伴,使其重塑生活信心,重启创业信心。
(四)对范某某开展有效走访和谈话教育情况
定期和不定期对范某某进行走访,交心谈心,教育引导范某某要正确面对挫折,勇于承担责任,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范某某合法创业。通过走访和谈话,了解范某某的工作心得,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沟通化解。以目标激励法,工作人员每次交流都与范某某共同订立目标,并对上一个目标实现进行总结,同时表明期待范某某的进一步表现,促进其家庭和谐,从而调动范某某的工作热情,促进其恢复自信心。
(五)“4+X”矫正小组对其进行的教育情况
在对范某某帮扶的同时,司法所加强对范某某的道德法治教育,树立范某某的道德和法治意识。一方面利用集中教育开展认罪服法及法治、道德、政策、警示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另一方面建立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专职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刑人员家属为成员的“4+X”矫正小组,在入矫宣告、定期报告、外出请假等方面全面严格落实相关制度,通过手机定位、走访、思想汇报、集中教育、社区服务等日常监管措施,准确掌握范某某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强化日常考核,每月将考核予以公示,通过评语、加分、表扬等肯定范某某的表现,消除其失落感及挫败感,促进其思想和行为的转变。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取得的效果】
通过教育矫正方案的实施,范某某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对社会、对家人和对自己的危害性,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生活积极向上,非常珍惜社区矫正机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一)事业有成获新生
在矫正小组的帮助下争取到创业贷款,在江山市开了一家纸品批发商店,第一年就有了较好的收益,第二年和前妻又共同创办了一家纸品加工厂。随着事业的成功,范某某自信了很多,重然了生活希望。
(二)抗洪抢险不留名
2017年6月26日,范某某在一次抗洪抢险中不顾自身危险勇救一名被困人员,事后悄然离去。事后,江山市司法局给予表扬一次。
(三)热心公益献爱心
为了回报社会,范某某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帮扶困难人群。 2015年10月起,范某某在自己的店铺里给环卫工人提供无限量开水及休息座椅。
邻居王某患食道癌时晕倒时,范某某第一时间联系车辆,帮其送往市人民医院救治,还带头发起网络众筹活动,为王某解决了医疗费问题。
对范某某的事迹和表现,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地宣传,感染了其他社区服刑人员,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群众对他的态度也由冷漠变成热情。
【小结(或反思)】
本案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找准范某某陷入经济、亲情双重危机的症状,通过多种途径修复范某某与亲人和社会的关系,重塑对生活的信心。同时,通过输入守法经商、诚信经商、感恩社会等“正能量”理念,积极为其创造条件,发挥其经商特长,积极发展事业回报社会。最终,范某某事业有成,对生活充满热爱,还成为一个济贫助困、热心公益、见义勇为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