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司法局对社区服刑人员王某依法实施教育矫正
- 案例时间:2018-07-09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TJSJJZ1536285873
- 案例类型: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
天津市东丽区司法局对社区服刑人员王某依法实施教育矫正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王某,男,1978年12月出生,户籍地为甘肃省庆阳市,居住地为天津市东丽区。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矫正期限为2014年11月28日起至2017年11月27日止。2014年11月28日至2015年5月4日王某在甘肃省庆阳市司法局接受社区矫正。后因居住地变更,获准转入东丽区司法局接受社区矫正。2015年5月5日,王某到东丽区司法局报到,由指定司法所负责对其社区矫正期间日常监管。
被判处缓刑后,原单位把他辞退,本来生活就比较困难,家里还有3个孩子需要抚养,巨大的经济压力使他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情况】
(一)制定针对性矫正方案
针对王某的这种特殊情况,司法所通过积极走访,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后,综合评估分析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矫正方案,确定矫正、帮扶重点。进行心理输导、法律知识普及和依法依规监管,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适应生活,避免重蹈覆辙。
(二)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和个别谈话教育情况
针对其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司法所在要求其自学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每周还组织值班律师为其讲解《刑法》、《民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及对自己所犯罪行的认识,认罪悔罪。要求其缓刑考验期间必须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不再违法犯罪,使其明确自己的罪犯身份,缓刑不等于无罪,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给自己、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期对其开展家访,及时了解其近期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思想、法治教育,不断加大心理疏导力度,并根据其现实表现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矫正方案巩固矫正效果。
(三)组织参加社区服务情况
为了更好地促使王某融入社会,在强化日常监管教育工作的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还积极鼓励支持王某多参加一些街道和社区组织的活动,因其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所以和邻里都不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与邻居们的了解,使其更好地融入社区,同时也使其思想上得到升华。
(四)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等情况
犯罪后王某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 鉴于这种情况,首先确立了攻心治本的监管疏导教育策略,重点对其开展心理辅导,消除王某的负罪感,让其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司法所工作人员反复对王某进行心理疏导,与王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逐渐使其放下心理负担。同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王某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帮助他释放了不良情绪,消除心理压力。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与专业人员心贴心的疏导,王某终于打开心结,正确面对生活困境,重树生活信心,自觉接受监管教育,承担起家庭责任。
(五)矫正小组成员协助开展教育情况
依托司法所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师、矫正小组成员及社区干部对其多次走访,教育引导王某要振作起来,只要肯吃苦,从头开始一切都会好起来。为进一步强化矫正效果,司法所工作人员还积极联系其以前的工友、朋友,对王某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其恢复自信,消除心理障碍。
(六)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情况
在解决了心理适应和融入社会的问题后,司法所对王某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到他会开翻斗车后,积极与街道劳动就业部门沟通联系,对他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技能。特别是以无瑕街举办的多场招聘会为契机,积极鼓励王某参加招聘会,根据就业意愿和技术专长,指导帮助他筛选工作岗位,最终,在司法所的帮助下,王某找到了一份与技能相匹配的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取得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矫正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矫正期间,王某能够做到积极改造,踏实工作,家庭美满幸福,在单位也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小结(或反思)】
本案中,因为王某的无知和愚昧犯了罪,对家庭造成了伤害,王某因此也受到了法律制裁。司法所立足监管、教育、帮扶,以人为本,攻心治本,通过“三个重点抓”,突出对其分阶段教育,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监管工作水平。 一是矫正之初,严把入矫教育首关,通过“四个一”,即一次宣告教育、一次警示教育、一次公益劳动,一次个别谈话,增强在刑意识,确保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入脑入心。二是矫正中期,深入王某家中和所在社区进行摸排,全面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见微知著,抓早抓小,防患未然。三是矫正后期,王某对融入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悲观情绪,司法所坚持把心理矫正与社会适应性帮扶结合起来,攻心治本,综合施策,通过思想教育、亲情感化、解决生活困难等路径,增强其乐观向上的信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