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司法局对社区服刑人员蒋某依法实施教育矫正
- 案例时间:2018-09-08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HLJSJJZ1525659901
- 案例类型: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司法局对社区服刑人员蒋某依法实施教育矫正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蒋某,男,1991年5月出生,户籍地、居住地均为黑龙江省林口县。2013年9月,因犯诈骗罪被黑龙江省海林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缓刑考验期自2013年9月18日起至2017年9月17日止。
蒋某为家中独子,其父母2000年离婚,蒋某幼年与爷爷奶奶和父亲共同生活,后到黑龙江省尚志市读初中,与姑姑共同生活。蒋某从小缺少父母疼爱,父亲因为忙于生计也无暇照料蒋某的日常生活,与他的交流也较少,没有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初中毕业后蒋某无所事事,长期与社会上的无业人员混在一起,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最终因诈骗罪被判处缓刑四年。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情况】
(一)制定针对性矫正方案
针对蒋某的实际情况,对他的教育矫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与目标:加强日常管理和常规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了解其内心世界,解决其心理问题,并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第二阶段计划与目标:根据蒋某思想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管理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就业问题,使其能够早日自食其力。第三阶段计划与目标:发挥社会力量继续进行跟踪教育,进一步巩固教育成果,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二)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和个别谈话教育情况
入矫初期定期开展集中教育,重点学习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相关规定,树立学法、懂法和用法的意识,使其了解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文化素养的教育。督促蒋某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培训,着重帮助他提高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改正不良恶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对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重点从认罪悔罪入手,帮助他查找犯罪原因,使他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从而端正态度,服从管理。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和个别谈话,蒋某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罪行的危害性,对于自己想通过不劳而获致富的犯罪行为也感到羞愧,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三)组织参加社区服务情况
为了帮助蒋某顺利回归社会,司法所每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区服务。根据蒋某年轻身体壮实的实际情况,司法所有针对性地安排蒋某到村里孤寡老人家中干一些体力活,每月定期为老人劈柴,冬季扫雪,农忙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干农活。通过参加社区服务,蒋某不仅与村里的五保户老人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也获得了村里人的认可。
(四)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等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帮扶,蒋某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对于蒋某父亲再婚的事情,蒋某一直想不通,蒋某的性格和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父亲不再像以往那样疼爱自己,找出各种借口不再和父亲一起下乡干活。闲散的蒋某再次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起在了一起,又有重操旧业的迹象,几次出现不服从司法所工作人员管理的情况,不能按时递交思想汇报,参加社区服务时也不积极。对此,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调整了教育管理方案,并下达了书面警告,同时进行了批评教育。按照新的矫正方案,司法所工作人员首先从家庭关系入手,做蒋某继母和其父亲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对孩子多些关爱,多给予家庭的温暖。其次,做蒋某的思想工作,多次找蒋某谈心,解决思想矛盾,帮助他释放心理压力,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并对他一段时间的进步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希望他能正确面对生活,乐观处世。
(五)矫正小组成员协助开展教育情况
蒋某与父亲的关系缓和后,矫正小组成员通过组织开家长会的形式,让蒋某又回到了其父亲身边共同劳动。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蒋某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主动帮助父亲做些力所能及的活,父亲也非常高兴。村里的人对蒋某也有更好的评价,同时还帮助他介绍了女朋友,使其生活有了更好的目标。
(六)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情况
根据蒋某的爱好特长,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牡丹江某驾校取得联系,对蒋某进行技能培训,帮助蒋某掌握一技之长,蒋某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付出非常感动,表示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服从管理,重新做人。2017年7月,在蒋某解矫前两个月,顺利地考取了驾驶证。蒋某的人生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能够健康积极地生活。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取得的效果】
通过社区矫正,蒋某深受教育和触动,法律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心灵得到了净化,重塑了生活信心,自我控制力和现实表现良好,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和创业中的困难,不畏艰辛,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创造和收获了财富,发挥了正能量,书写了崭新的人生,赢得了他人的好评和社会的尊重。
【小结(或反思)】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单亲家庭,亲情缺失,教育欠缺,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刚刚踏入社会,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误入歧途。要改变其思想必须从化解他们的心结入手,对症下药,从生活上多关心,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同时,注意把握好宽严尺度,宽严结合、批评表扬相结合,对他们的优点、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缺点和错误要善意提醒,及时制止,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分辨善恶,理解和信任社区矫正工作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管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塑人生,实现顺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