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对社区服刑人员兰某依法实施教育矫正

  • 案例时间: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JXSJJZ1516506426
  • 案例类型: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

对社区服刑人员兰某依法实施教育矫正

分享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兰某(化名),男,1998年7月出生,户籍地、居住地均为江西省永修县。2014年5月,因犯抢劫罪被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缓刑二年。缓刑考验期自2014年6月10日起至2016年6月9日止。2014年6月10日,兰某到永修县司法局报到办理入矫手续,由吴城司法所负责对其社区矫正期间日常管理。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情况】

(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后,对其开展的集中性认罪服法及法制、道德、政策、警示教育情况

吴城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兰某后,因其是未成年人,进行了单独宣告,宣告时由其父母陪同,公、检、法、司四部门的工作人员均到场,并现场宣读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其在社区矫正期间应遵守的各项管理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违反相关管理规定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针对兰某年纪尚轻,还是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法院、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还结合兰某的犯罪事实、法律适用进行了认真讲解,使兰某清醒地认识到,社区矫正的机会来之不易,要珍惜时光,告别过去,从头开始。

(二)对其开展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教育、个案矫正情况

2014年6月,吴城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兰某时,其正处于心态低迷时期,一直很自责,深感自己让家人蒙羞,觉得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更害怕同学朋友知道。此事让本就内向的兰某更加沉闷,第一次报到办理入矫手续时,年轻的兰某本人显得自卑、抵触,不愿说太多话,不想他人了解知道他更多的事。

为此,吴城司法所进行了多次个别谈话,并走访了其家庭和相关人员。通过谈话、走访了解到,兰某本人年龄尚小,法律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辨别是非对错,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很好的规划,入矫前期对社区矫正有抵触心理。父母在南昌工作较忙,姐姐与妹妹均在南昌读书,兰某跟随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学习,爷爷奶奶对兰某较为溺爱,疏于管教。根据这些情况,司法所对其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评估后制定了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矫正方案,确定对兰某的矫正工作重点:心理疏导、帮扶教育和依法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坚守爱护、引导、保密、尊重、帮助的工作原则,与兰某交流,让其远离原先的朋友圈,逐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鼓励其积极学习,继续完成学业。

(三)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本人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实施的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情况

针对兰某低迷的心理状况,及时联系永修县司法局心理咨询师,对兰某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深入了解其内心想法。根据兰某具备的未成年人性格、习惯养成尚有较大空间,价值观念可塑性较强等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通过合理有效的心理矫治和法治、道德、政策、警示教育,纠正该矫正人员的不良习气。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方式,通过定期心理辅导,跟进心理动态,帮助兰某打开心扉,接受现实,纠正认识偏差,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其将生活的重心重新放回到学习上。

对兰某加强日常法律知识学习,充分利用兰某课余报到及发放法律宣传手册方式向其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提升其法律素养,力求能促使其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对错,做到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

(四)矫正小组成员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教育情况

司法所由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家属、学校老师及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小组,对兰某的思想、行为、学习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教育矫正。矫正一段时间,矫正小组成员发现兰某平时与人沟通时,不愿提及家人,尤其是父母。未成年矫正对象因长时间缺乏与家人的交流,对家人尤其是父母内心产生了隔阂,需要家庭的关爱及引导,矫正小组积极联系其父母等家属,劝导其重视兰某的成长问题,最后家属确定委托与兰某共同生活的姑姑暂为监管责任人,一同对兰某进行监管教育。

(五)社会力量参与对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情况

根据《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入矫人员要定期到所报到,但因兰某本人仍在读书,司法所在严格管理的要求下采取人性化管理,每周电话联系,采取倾听、回应、分析、支持等沟通技巧,让兰某对自己目前的矫正身份有深刻理解。平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积极开展联合教育活动,时时掌握兰某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状况,引入学校、社区志愿者等力量加强对其教育引导,促进其融入班级、融入社会,把生活重心放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取得的效果】

经过思想教育、法律教育,心理疏导,家庭关爱和行为指导后,兰某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对矫正有了正确的认识,不再自卑、抵触,矫正过程中能很好的接受监管,法律知识也得到了很大的充实,行事之前能先从法律许可范围考虑。另外兰某也认识学习教育的重要性,他在学校好好学习,切断了过去不良社会交往关系,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兰某被中学录取,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小结(或反思)】

在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不少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是因家庭教育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本案例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人施矫,以人为本,通过耐心开导、细心教育,针对兰某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案矫正工作,帮助其认罪服法,使其重返校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