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司法鉴定工作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对职工工作期间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死因进行法医病理鉴定案

  • 案例时间:2021-10-08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HSJYW1630462834
  • 案例类型:司法鉴定出庭作证案例
【案情简介】

某女,48岁。某年4月20日20时许,在工作中突发身体异常,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据病史材料反映:患者急诊入院,查BP:210/104mmHg,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无四肢抵抗,经抢救无效于当晚23:25宣布临床死亡。

【鉴定过程】

1、检验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149-1996、GA/T 147-1996、GA/T 148-1996,进行法医学尸体解剖。

2、尸表检验

尸长142cm,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尸斑呈暗紫红色,分布于体表背侧未受压处,指压不褪色。尸僵存在于四肢各大关节处。双眼睑、球结膜水肿,未见出血点,角膜高度混浊,口、鼻腔内见暗红色腐败液流出,双侧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头皮及面部皮肤未见损伤痕迹,口唇粘膜未见损伤,牙齿未见松动、脱落。颈部、躯干部及四肢均未见损伤痕迹。

3、尸体剖验

头皮及帽状腱膜下未见出血,双侧颞肌未见出血。常规开颅,颅骨未见骨折,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均未见出血。颈部诸肌群未见出血,舌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未见骨折。喉头黏膜轻度充血、水肿,气管及支气管腔内见淡红色冰渣。双侧胸腔内见少量淡红色血性冰渣。腹腔内见未见异常分泌物。

4、器官检查

全脑重1357g。脑组织表面苍白、呈贫血状,未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回扁平、脑沟变浅,脑组织表面未见挫伤、出血,切面见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形成,侧脑室受压,脑底血管未见异常。心:重383g。心包腔内充满大量腐败液体,心内、外膜光滑,心外膜下未见出血点,左、右心室腔略扩张,心肌呈暗红色,质地软,自溶明显。左心室壁厚1.2cm,右心室壁厚0.3cm,室间隔厚1.1cm;主动脉瓣钙化明显,瓣膜挛缩,余未见异常,各瓣膜未见异常。右冠状动脉呈粥样硬化改变,管腔狭窄程度达Ⅳ级,余未见明显异常。左肺重462g,右肺重502g。左、右肺与胸壁广泛性粘连,两侧肺膜光滑,表面可见腐败气泡形成,表、切面呈暗红色,切面淤血状。肝、脾、肾、胰腺等器官呈淤血改变,自溶明显。

5、组织病理学检查

脑:蛛网膜下腔未见明显出血,皮层实质未见脑挫裂伤改变;神经元内尼氏小体不清,脑实质内局部出血,血肿形成,出血区周围脑组织高度水肿,伴散在中性粒细胞聚集,周围实质小动脉管壁增厚伴玻璃样变性,大脑中动脉管壁增厚呈粥样硬化改变,可见胆固醇结晶;小脑及脑干自溶明显,未见挫伤、出血。心:心外膜未见明显增厚;心肌自溶改变,局部呈空泡样变性,未见心肌梗死病变,局部心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主动脉瓣纤维性增增厚,可见脂质及胆固醇结晶沉着。心外膜脂肪组织浸润,右冠状动脉呈粥样硬化改变,管腔狭窄,管壁增厚伴纤维增生及胆固醇结晶。肺:肺膜未见增厚;肺组织自溶改变,肺泡腔内见嗜伊红染色水肿液,未见炎症、坏死改变。脾:包膜未见增厚,红髓淤血,白髓松散,中央动脉管壁增厚伴玻璃样变性。肾:肾小球、小管高度自溶改变,组织结构不清,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未见炎症、坏死改变。余器官自溶明显。

6、毒物分析

死者血液、肝组织、胃壁组织及胃内容物中均未检出常见毒(药)物成分。

【分析说明】

尸体检验发现:死者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形成,侧脑室受压,出血区周围实质小血管管壁增厚伴玻璃样变性,大脑中动脉呈粥样硬化改变,全身细小动脉呈硬化改变(脾、肾等),上述病变符合高血压病脑出血的病理学改变,且脑内出血量大,可以引起急性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者肺淤血、水肿,符合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的一般病理学特征。死者头皮及头皮下未见新鲜损伤,且颅骨未见骨折、脑组织未见挫裂伤,故无颅脑外伤致脑出血的依据。

本例未检见致命性机械性损伤及机械性窒息的尸体征象。经毒物分析,死者血液、肝组织、胃壁组织及胃内容物中均未检出常见毒(药)物成分。故无上述暴力性因素(包括中毒)死亡的依据。

【鉴定意见】

死者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致急性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

相关案例